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甲基-3-磺酸丙烷-β-萘并噻唑等与肉桂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型水溶性苯乙烯半菁染料,并对三种染料的紫外吸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4-(6-甲氧基-2-萘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甲氧基-2-(2-溴酰基)萘与硫脲反应环合得4-(6-甲氧基-2-萘基)-2-氨基噻唑;后者与水杨醛反应制备了新化合物4-(6-甲氧基-2-萘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收率为72.1%~94.8%.目标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分析目标物和中间体中萘环质子偶合分裂情况.并且确定了萘环上各质子的归属.  相似文献   

3.
利用吡啶和正溴丁烷合成离子液体中间体[BPy]Br,再由[BPy]Br和NaBF4合成了离子液体[BPy]BF4,对其进行了FT-IR,1 H NMR和TG-DTA表征.将合成的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磷钨酸为催化剂,催化β-萘甲醚(MM)和乙酸酐(AA)的乙酰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反应的主要产物是2-甲氧基-1-萘乙酮.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β-萘甲醚0.01mol,β-萘甲醚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5,磷钨酸0.05g,100℃下反应4h,反应物β-萘甲醚的转化率达到57.04%,最高选择性可达99.04%.通过萃取分离实现回收磷钨酸-离子液体的催化体系,并可循环使用5次,催化活性无下降.  相似文献   

4.
用氧化偶联聚合法合成了主链上含β-萘烷基醚和吡啶、二烷基芴、二苯乙烯和均四甲苯的聚合物.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广角X射线衍射表明共聚物的结构都是非晶态的.用UV-V is表征了共聚物的吸收特征.聚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含有β-萘烷基醚和吡啶的聚合物在溶液中表现为红光发射材料.含有β-萘甲醚和二苯乙烯的共聚物为黄橙光发射,通过改变单体含量也可实现红光发射.含有β-萘甲醚和二烷基芴的聚合物固体有望成为白光发射材料.  相似文献   

5.
微波促进下Cu(Ⅱ)催化合成β-萘甲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直接加热能量的利用率较高,反应快,产率高。β-萘甲醚,又名橙花醚,主要用作香皂中的香料,也是合成炔诺孕酮和米非司酮等药物的中间体。本文在微波辐射下,用β-萘酚在氯化铜催化下与甲醇直接作用,生成β-萘甲醚和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水。整个过程在15min左右就可以完成。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安全,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氧合酶-2 (COX-2)与COX-1结构上的差异, 设计了萘普生的噻唑衍生物, 以期利用COX-2的侧面口袋, 增加对COX-2的结合作用. 以萘普生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合成7个目标化合物,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确证. 体外筛选结果表明, 化合物有一定的COX-2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1-萘基异氰酸酯修饰七叠氮基β-环糊精,生成萘氨基甲酰化的β-环糊精,将其固定在硅胶上,得到一种新的手性固定相。β-环糊精衍生物在固定相上的表面浓度为0.35μmol/m^2。用高效液相色谱测试了这种手性固定相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新制备的手性固定相在反相条件下可用来分离手性药物。  相似文献   

8.
萘普生-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萘普生-β-环糊精包合物(Nap-β-CYD)。经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p2mmol,n(Nap)∶n(β-CYD)=1∶1,搅拌(800r·min-1)下于70℃反应1h。Nap-β-CYD经UV,IR,扫描电镜和X-ray衍射表征。Nap-β-CYD在水中的溶解度为Nap的4.8倍。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新的含噻唑杂环的先导化合物,利用¨(2-氰基亚胺基-1,3-噻唑烷-3-基)甲基]-2-氨基噻唑与取代苯甲酰氯(或乙酰氯)在吡啶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19个新型含2-取代-1,3-噻唑烷环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4.经1H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经MS进一步证实了化合物4s的结构,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4a的晶体结构.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以3-(2-萘基)-1-苯基-吡唑-4-甲醛为起始原料,在超声波辐射下经串联反应和"一锅法合成"两种途径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1-(3-β-萘基-1-苯基吡唑-4-亚甲基)-2-(4-芳基噻唑-2-基)-腙及其衍生物.与加热实验相比,在超声波辐射下可得到较好的产率.利用1H NMR,MS,IR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b和4d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环己烷存在下,β-环糊精诱导N-二氨乙基-4-溴-1,8-萘酰亚胺(DBN)的室温磷光(RTP),λex/λem=347/572 nm.详细考察了影响DBN室温磷光的各种因素,如β-环糊精、环己烷用量等.在pH 1.0~4.0范围内,RTP强度随pH值增大而减小.优化实验条件下,DBN的浓度在2.0×10-5~9.0×10-5mol/L范围内与RTP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4,栓出限为6.7×10-6mol/L.该方法已用于水样中DBN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3%~102.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维扩散排序(DOSY)核磁共振法研究了萘普生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考察了不同包合因素对主客体自扩散系数及平衡常数的影响,并对萘普生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以揭示萘普生与β-环糊精的包合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水含量、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对客体萘普生的自扩散系数影响较大,但对主体环糊精自扩散...  相似文献   

13.
杨鹏  翁建全  谭成侠  王秀莲 《有机化学》2009,29(12):2000-2004
为了寻找生物活性良好的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 利用2-[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乙腈(3)分别与取代氯甲酸酯4和取代苯基异氰酸酯6在碱存在下反应, 合成了8个2-[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3-烃氧基丙烯腈化合物5和7个2-[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3-取代苯胺基丙烯腈化合物7, 均为首次报道的丙烯腈类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表征.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在试验浓度下, 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和抑菌活性, 其中化合物5f和5h在100 mg/L浓度下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达95%; 化合物5g和7d在250 mg/L浓度下对棉红蜘蛛的致死率达85%.  相似文献   

14.
(+)-1S,2R,5S-8-β萘基薄荷醇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R-(+)-Pulegone为起始原料经1,4-加成、溴代、水解、氧化等9步反应合成了手性辅助试剂(+)-1S,2R,5S-8-β-萘基薄荷醇及其差向异构体(一)-1R,2R,5S-8-β-萘基新薄荷醇,总收率分别为24.0%和22.6%.  相似文献   

15.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乙酸β-萘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酸 β-萘酯可用做评价酯酶、或模拟酯酶活性的底物 [1,2 ] ,此类化合物可用乙酰氯在胺的作用下与酚反应制得 ,但用有机胺溶剂时后处理不方便 [3] .浓硫酸催化酸或酸酐与醇 (酚 )反应也可制得乙酸酯 ,但该法对设备腐蚀大 ,且反应体系为均相 ,存在催化剂和产物的分离问题 .近年来 ,人们开发了各种取代浓硫酸的催化剂 ,其中多相催化剂特别引人注目 [4 ] .本文考察了硫酸氢钠催化乙酸 β-萘酯的合成 ,发现其是有效的多相酯化催化剂 ,该法基本具备绿色化学的要求 .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醋酸酐、β-萘酚、Na HSO4 ·H2 O均为分析纯 .Na HSO4 …  相似文献   

16.
通过4-[(2-氰基亚胺基-1,3-噻唑烷-3-基)甲基]-2-氨基噻唑与取代苯甲醛的缩合反应, 合成了14个新型含2-取代- 1,3-噻唑烷和噻唑环的亚胺类化合物5.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5a的晶体结构. 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7.
L-半胱氨酸盐酸盐与二硫化碳, 氢氧化钠在硝酸铅存在下进行成环反应得到(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产率76% , 后者与 醇在硫酸铁水合物催化下反应得到(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酯, 产率40~82% .  相似文献   

18.
黄高凌  张勇  郑凤兰  任锋 《分析化学》2001,29(9):1065-1067
研究了在含有正丁醇(n-Bu)的β-环糊精(β-CD) 溶液中,加入有机小分子苯酚(phenol)后诱导1-溴代萘(1-BrN)发射强的室温光(RTP )的光谱性质.实验表明所研究体系中形成了1-BrN/β-CD/n-Bu/phenol四元包络物 .考察了利用该体系测定痕量1-BrN的定量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发现1-BrN的线性范围为: 1.0×10-5~1.0×10-4mol/L,其检出限为6.02 ×10-9 mol/L.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醋酸锰(Ⅲ)催化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以自制的醋酸锰(Ⅲ)为催化剂,催化氧化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通过该实验项目的教学,可使学生掌握醋酸锰(Ⅲ)、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和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的合成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项目集无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作为基础化学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或开放性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20.
用动力学室温磷光法考察了外加磁场效应(MFEs)对不同脂肪醇、α-溴代萘(α-BrNp)、β-环糊精(β-CD)包络物生成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FEs使正构醇、α-溴代萘、β-CD包络物的生成速度增加,而异构醇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