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综述了白酒年份检测鉴定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稳定同位素质谱法等技术,并对上述几类方法进行了比较。以气相色谱为基础的分析技术,通过对白酒酒基中的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和预测模型,与实际样品谱图进行匹配进行年份测定;以稳定同位素为基础的分析技术,通过对存储过程中白酒酒基中放射性同位素14C等成分衰减程度来进行年份测定;以光谱为基础的分析技术,通过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实际样品的匹配进行年份测定;电子鼻、电子舌检测技术更依赖于鉴定人员对于分析方法的熟练使用,以科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对白酒年份检测鉴定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快速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白酒中的香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快速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10 min内分离了白酒中的香味成分,并对其中的醇、醛、酸、酯进行定性分析,对主要呈味成分己酸乙酯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重复性好,回收率较高。与常规毛细管色谱法相比,快速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有效地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白酒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3.
快速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的香味组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超  胡可萍  端裕树  曹磊  武杰 《色谱》2007,25(4):586-589
中国的传统白酒里含有多种香味组分,包括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它们的比率决定着白酒的香型和品质。这些组分可以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很好的分析并定性和定量。为了缩短分析时间,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白酒中香味组分的气相色谱法。采用该方法,用20 m×0.1 mm×0.1 μm的熔融石英毛细管柱在12 min之内完成了对白酒中香味组分的分析,分析时间只是传统色谱方法的三分之一。该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油中芳香硫化合物形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小岚  刘君  刘建华  杨永坛 《分析化学》2006,34(11):1546-1550
建立了原油中多环芳香硫化合物形态分布的研究方法。采用氯化钯/硅胶配位交换色谱分离原油中的芳香硫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法结合色谱保留指数,鉴定出原油中的100多个多环芳香硫化物,包括含烷基取代基的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定量分析表明,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含量占芳香硫化合物总量的91%左右。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来源的原油中芳香硫化合物的形态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气相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机理、小碎片正离子的亲电取代反应特性、反应中间体结构及质子在芳香环内和芳香环间的迁移反应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液体阵列味觉仿生传感器鉴别白酒香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哺乳动物的味觉系统, 建立了交叉响应的液体阵列传感器, 为鉴别白酒香型提供了新方法. 选用7种染料和1种卟啉化合物作为传感单元, 构建液体阵列传感器, 集合8个传感单元的光谱响应信号构成分析物的指纹图谱, 达到识别的目的. 使用96孔板酶标仪采集响应数据, 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层聚类分析(HCA)和判别分析(LDA)等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对9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白酒样品进行了鉴别分析. PCA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于白酒的检测主要基于酒体微量成分, 其中酸类物质对识别的贡献最大(贡献率达54.3%), 芳香类物质贡献率为18.6%; 同时, 仅用63.4%的数据信息量即可对白酒香型进行区分. HCA结果表明, 平行样均正确归类, 各白酒之间的相似程度在聚类图上得到体现. LDA结果表明, 该阵列对于9种白酒样品香型识别的准确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芳香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类环境科学必须检测的有机污染物,对其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主要是气相色谱法[1-5],液相色谱法[6-9]以及薄层色谱法[10]。气相色谱法通常需要进行程序升温和样品富集,而且分析温度高,分析程序复杂;液相色谱法需要使用大量对健康有害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8.
名优白酒质量指纹专家鉴别系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中国名白酒(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汾酒、董酒等)中的34种主要挥发性香味化学物质,根据这些香味化学物质之间的量比关系提出了中国名白酒的“质量指纹”是决定名白酒香型及质量特征的观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名白酒质量指纹库。一次色谱分析可定量检测白酒中多种酯、醇、醛、酸并确定出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通过计算机专家鉴别系统的自动分析,不仅能鉴别白酒的真伪,还能确定白酒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北大仓白酒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分离和富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北大仓白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北大仓白酒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0种物质,其中酯类22种,占所有香气物质的94.847%;酸类2种,占4.659%;烷烃类2种,占0.228%;醇类2种,占0.185%;酮类1种,占0.060%;酸酐类1种,占0.021%。所含主要化合物为己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和己酸,合计占总香气成分的96.396%,构成了北大仓白酒香气成分的骨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红灯’甜樱桃果实芳香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芳香成分分析,共检测出41种芳香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8.81%,质量分数较高的芳香成分依次为反-1,4-己二烯、己醛、2-己烯醛、(E)-2-乙烯-1-醇、1-己醇、乙醇(、E,E)-2,4-己二烯醛、己酸乙酯、苯甲醛等。  相似文献   

11.
分散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六种芳香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徐烨  郭静 《分析科学学报》2011,27(4):451-454
建立了分散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氟苯胺等6种芳香胺的方法.确定了色谱条件,在4 min内实现了对6种芳香胺的分离与测定;对萃取剂种类及用量、分散剂种类及用量;水样pH值、NaCl加入量等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水样中6种芳香胺得到了同时提取和富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6种物质的工作曲线,其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2.
酱香白酒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白酒之一,其中的两种有机酸乳酸与乙酸对白酒口 感的 影响较为强烈,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目前,白酒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2]、气相色谱-质谱法[3-4]和离子色谱法[5]等。相较于其他香型白酒,酱香白酒的酒精度数大多在53°左右,含有更多种类的风味物质[6-7],这些复杂的物质与较高的酒精度数会给乳酸和乙酸的定量分析产生干扰。因此,在定量分析时往往需要对酒样进行适当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白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残留量的气相色谱-电子轰击离子源质谱(GC-EI/MS)测定方法。样品通过旋转蒸发除乙醇,正己烷超声提取,LC-Si SPE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3%~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3.8%~8.8%,1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方法检出限(MDL)为0.011~0.041mg/L。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和定性定量准确等优点,满足各类白酒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法测定白酒中乙醛、戊醛、异戊醛3种醛类挥发性香料成分的方法。白酒样品直接进样分析,在10~10000 mg/L范围内,3种醛类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为10 mg/L,加标回收率大于90%。利用各个组分的特征红外谱图,提高了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准确性,特别是提高了对同分异构体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具有弱酸中心和中强酸中心的无定形硅铝为载体,负载Ni基催化剂,对碱木质素进行解聚制备了芳香类化合物.考察了Ni负载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碱木质素氢解产物生成及分布的影响.对解聚产物进行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探讨了氢解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性是促进木质素解聚生成芳烃类产物的主要因素,且随着催化剂酸量的增加,芳烃类产物的收率呈上升趋势.以15%Ni/SiO_2-Al_2O_3为催化剂氢解木质素时,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芳香类化合物收率先增加后降低,在反应温度为300℃时最优,芳烃类产物收率为9.05%,芳香类化合物总收率为22.53%.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芳香烃类产物收率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酚类化合物收率逐渐提高,反应12 h时,芳香类化合物收率最高为26.54%.  相似文献   

16.
白酒中C_9-C_(18)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周在德,曾永昌(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白酒,C_9-C_(18)脂肪酸。白酒中脂肪酸的含量及相互比例关系,极大地影响着白酒的色,香,味,风格 ̄([1][2])。一般采用的化学分...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白酒主要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酸乙酯为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组分,其含量是判定白酒酒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它酯类、醛类、醇类组分含量也是评价酒质的重要参考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这些组分以前多用N2作载气[1],分析时间大约需40min甚至更长。为了能准确、快速测定白酒中的酯类、醛类、醇类组分,以指  相似文献   

18.
岩石矿物中的挥发组份包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分析工作者更多更可靠地提供这些组份的分析测试数据。如何灵敏、准确、快速地分析岩矿试样中的微量挥发组份曾是一个难题,气相色谱这项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应用,则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六十年代初,Jeffery等首先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岩石矿物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成份。七十年代初,气相色谱分析月球标本的微量挥发组份和气液包裹体的气相  相似文献   

19.
张兴法 《分析化学》1995,23(4):456-458
本文采用低温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火焰气体的成份和深度,色谱柱固定相为PoraparkQ,柱温范围-99-250℃氦气作载气。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火焰气体中的N2和O2有效地得到分离,可迅速精确地分析确定N2的浓度以及其他成份和浓度。  相似文献   

20.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PEG20000石英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的分析方法。甲醇和杂醇油的检出限均为2.0×10-4g/(100mL),回收率分别为96.4%~99.1%、91.2%~98.3%,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3%。该方法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同时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