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均相铬系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α-烯烃聚合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黄吉玲  钱延龙 《有机化学》2002,22(12):981-989
铬系多相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聚乙烯的生产中。近年来,探明多相铬催化 剂的本质,并进一步开发新一代铬系均相催化剂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综述了近年 来有关均相铬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α-烯烃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定向聚合这一新方向的开創有人称之为高分子科学中的革命,因为这不仅大大的推动了整个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同时很快的給化学工业提供了新的大品种,如聚丙烯、聚异戊二烯及聚丁二烯等。本文打算对丙烯的定向聚合作一些介紹,应該指出,整个定向聚合的研究工作首先是从聚丙烯的合成开始的,尤其是Natta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当系統的研究,同时聚丙烯的工业生产发展也很快,从1954年开始在实驗室研究,到1957年在意大利及西德已經有了工业产品,而在1962年美国聚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聚丙烯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原料便宜易得,而且产品用途很广。聚丙烯生产的特点是原料单純,除少量催化剂外不需要很多其他輔助原料。但生产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如丙烯純度一定要在99%以上,其中有些杂貭的含量只允許百万分之几,但生产  相似文献   

3.
BDE/CuCl催化体系中高熔融温度聚苯乙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DE/CuCl催化的苯乙烯聚合体系中, 无论采用何种聚合方式, 加大催化剂的用量(摩尔比St:CuCl = 25~2.5:1)都可以得到高熔融温度的聚苯乙烯(Tm = 170~285℃). X射线衍射及DSC分析证明产物有部分结晶性, 说明其链结构有一定的规整 性. 1H NMR及13C NMR表征证明聚合物的立体结构中间规含量高出无规聚苯乙烯约5%. 根据配位自由基笼的理论, 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能使聚合过程中自由基和中心金属离子Cu处于更紧密的配位状态, 从而使单体的配位自由基聚合呈现一定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中期,在高分子领域里出现了Ziegler-Natta型络合催化剂,在其存在下的单体聚合的过程是立体有择的(定向聚合),所得聚合物的链具有规整的立体或几何构型。定向聚合的出现引起了高分子学科和高分子工业的革命。兴起许多前所未有的通用橡胶、塑料新品种;在学科上对催化剂结构、聚合机理、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聚苯乙烯负载单茂然/RMgBr催化苯乙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聚苯乙希负载的单茂钛催化剂,并与格氏试剂(RMgBr)组成催化体系。考察了聚合温度、催化体系的组成、单体浓度、 Mg/Ti摩尔比、聚合时间等条件对苯乙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负载单茂钛催化剂与助催化剂格氏试剂反应,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DSC表明,不溶于沸丁酮的聚苯乙烯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聚合物^13G-NMR测试表明,该催化体系的聚合机理可能是:苯乙烯插入M-C键,以一级插入反应进行链增长,最后以β-H及β-苯基消除反应致链终止。  相似文献   

6.
烯烃活性聚合由于可以制备出预定分子量的窄分布聚合物,以及各种嵌段共聚物、末端功能化聚合物等而受到广泛关注.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配位聚合反应活性高,催化剂性能可通过配体结构的修饰进行调节,聚合物微观结构易于调控,其活性聚合进一步拓展了对烯烃聚合物分子设计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以钛、锆、钒等为金属中心的前过渡系催化剂之...  相似文献   

7.
某些过渡金属组成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共轭双烯烃,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易随聚合条件和主催化剂配体的改变而异.具有d电子的钴、钛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既可得cis-1,4结构聚丁二烯,又可得1,2结构的聚丁二烯;而具有f电子的稀土催化剂聚合共轭双烯烃,无论怎样改变其聚合条件和配体,一般皆得高顺式聚合物.一般认为:这种定向性的特征是由单体向活性中心上配位、插入时的环境及活性中心的本质所决定的.在第一报中作者利用同一种配位体,使具有d电子的过渡金属Fe和具有f电子的稀土  相似文献   

8.
茂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催化α-烯烃和苯乙烯的定向聚合. 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相比, 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中心单一, 聚合过程立体定向性强, 且往往得到用常规方法所不能得到的新型聚合物[1~5]. Ishihara等[6]首次采用钛金属有机化合物与甲基铝氧烷(MAO)体系催化苯乙烯聚合, 分离得到间规聚苯乙烯, 从此揭开了苯乙烯定向聚合的新篇章, 合成了大量茂金属有机化合物, 用于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 其中半夹心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CpTiX3[7,8], IndTiCl3[3,4,9,10][Cp=(未)取代环戊二烯基, Ind=(未)取代茚基; X=Cl, F, 烷氧基等]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及间规定向性. (CpHMe4)TiF3[8]催化活性高达1.01×108 g PS/(mol Ti*h), 间规度≥95%.  相似文献   

9.
获得高性能聚烯烃材料是化学家们不断的追求。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而聚烯烃的改性则能够改善聚合物实际应用中表面形貌、本体性能中存在的缺陷,如通过改性可增加聚合物韧性、降低聚合物表面的摩擦系数或提升表面能等。 本文系统总结了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包括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及调控策略,探讨了位阻效应、双金属协同效应以及其他效应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元稀土催化体系引发的异戊二烯定向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早用于共轭双烯烃定向聚合的二元稀土催化体系是LnCl_3-AIR_3,它能引发丁二烯定、向聚合,但催化活性不高。后来,报道了聚合活性较高的氯化稀土催化剂,主要是在二元稀土催化体系中添加适量的醇类试剂。最近,又有新型烷氧基氯化稀土催化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学报》2021,52(5):445-455
稀土催化剂在开环聚合中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稀土催化剂在内酯、交酯、环醚、环碳酸酯、环羧酸酐等单体开环聚合中的应用,结合催化剂结构与聚合效果总结了稀土催化剂在聚合过程可控和聚合物结构控制方面的独特优势,并介绍了稀土催化的新型开环聚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十五年前,我们曾首先报导了用镧系稀土化合物作为丁二稀的定向聚合催化剂,得到了顺-1,4-构型的含量高的聚丁二烯,这在Eiegler-Natta型催化剂中从利用d-轨道成键电子发展f-电子。当时所用催化剂为二元体系,后由Throckmorton改进成三元体系、聚合活性得以提高。之后,我们用三元体系对异戊二烯进行了定向聚合,也得到了顺式含量高的聚异戊二烯。近年来,我们对这类催化体系的定向性、催化聚合活性、聚合反应历程及动力学等方面,以及上述这两种均聚物在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发展了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两种链节的顺式含量都高,并在催化剂上从三元再发展到新的二元体系,其中一些代表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催化剂,是配位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单活性中心和良好的分子剪栽性,可以在分子层次上实现烯烃聚合的分子设计与组装。本文介绍了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和研究概况,并评述了聚合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烯烃聚合过程中,使用以镁的化合物为载体的钛系齐格勒催化剂可使催化剂活性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开发出新一代的催化剂。通过配体的调变,可以制得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的聚合物。我们曾经报导过负载型催化剂用于乙烯、丙烯、长链α-烯烃及乙、丙共聚。本文报导将负载型催化剂用于乙炔聚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型后过滤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催化剂,是配位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单活性中心和良好的分子剪栽性,可以在分子层次上实现烯烃聚合的分子设计与组装。本文介绍了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和研究概况,并评述了聚合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刊曾于1992年发表“高分子命名原则征求意见稿“[1],鉴于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科学的迅速发展,建议增加一段茂金属催化聚合时茂金属催化剂的表述方法,并对目前国内外文献中习用加英文字母m(小写)于聚合物前,以表明其为茂金属催化聚合体系产物的表述方式也给予认定,中文读作茂系聚合物,如茂系聚乙烯、茂系间规聚苯乙烯等。并将上述内容排在P206该文“7“共混体系的命名之后。作为原稿的“8“,标题名称是“茂金属催化聚合体系的命名“,而将原“8“项的基础名词及缩写词改为“9“。现将草拟稿附下,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载体负载TiCl4/I-Bu3Al催化烯烃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聚合物负载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用于聚合的研究,研究了聚合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和赤,并通过IR,DSC,元素分析和粘度法测定分子量等手段对催化剂及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包括合成聚合物负载的Ti体系催化剂和用所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乙烯、丙烯与丁二烯共聚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们研究了烷氧基氯化钛Ti(OR)_nCl_(4-n)负载于MgCl_2-EB(EB为苯甲酸乙酯)做为丙烯定向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本文报告不同种类及不同数目的-OR基团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能以高活性催化丙烯定向聚合并得到高等规度聚合物,其中以n-C_6H_(13)-OTiCl_3活性最好。由于空间位阻的缘故,-OR基团数目增多,对催化活性和等规度均不利。在钛活性组分中引入烷氧基团,聚合物分子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Co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络合物催化剂 ,以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该催化体系下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性 ,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研究发现 ,Co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适合于中高分子量聚醚的合成 ,但是碱性起始剂起阻聚作用 ;在该催化体系下聚合物分子量可控 ,不饱和度很低 (<0 .0 14meq g) ,分批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 (Mn Mw <1.4 ) ,而一步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1 3C NMR分析表明聚合物主链具有无规立构分布的特点 ,且链节分布几乎都为头 尾方式 .聚合过程中活性链与非活性链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交换反应 ;虽然聚合反应有终止 ,但与聚合物链长没有关系 ,聚合物链的终止是可逆的 .  相似文献   

20.
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能形成支链的不对称桥联茂金属化合物Me2 C[(Cp) (Ind) ]ZrCl2 和非桥联的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 (烯基取代环戊二烯 )锆如 ( Cp) 2 ZrCl2 ,(Cp) 2 ZrCl2 和 (Cp) 2 ZrCl2 ,以MAO为助催化剂 ,分别组成三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体系 ,催化乙烯聚合 .结果表明 ,两类催化剂组成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能得到支化的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聚合温度和改变两种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对催化活性和分子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可以利用改变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例和聚合温度来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改变两种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和聚合温度也能使聚合物的结晶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