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注重对对象的整体性把握的思维倾向,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具有快捷性、直接性、简约性、跳跃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三角变换中,有一种重要策略是整体处理某些结构,使求解过程变得简洁、高效.本文举例来说明整体思维在三角变换中的应用途径,从中感受它带来的巧妙、简洁.  相似文献   

2.
王凯 《中学生数学》2009,(4):19-20,23
对某些三角题,若能结合题意,采用“整体思维”的方法进行求解,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几种用整体思想在解三角题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三角变换有三种形式的变换即变“角”,变“名称”和变“运算”.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由于减少了半角公式、万能公式和积差豆化公式等等,三角变换的技巧性要求降低了,但更加注重对三角变换思想的考察,特别是“角”作为变换的核心,常常是考试的重点,下面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形式的三角变换,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角变换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是近年来的高考热点之一.同学们常因公式众多、方法灵活、技巧性强而难以掌握.但是,同学们只要抓住三角变换的本质——“异化同”,突出一个“变”字,学会变“角”、变“函数名”、变“式子的结构”和变“常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下面介绍三角变换中常用的几种技巧.  相似文献   

5.
正弦定理教学时数的安排为4课时,它涉及定理的推导教学、应用教学两大部分,本节课的重点是定理的推导教学与定理的迁移运用.学生在上儿节课已掌握了涉及三角形边角间重要关系的余弦定理,所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计算三角形有关元素的定理,除了坐标思想的深化,还应该在定理内容的拓展方面寻求新意,包括结构认识,跨度联系和角度转换等要素.学习正余弦定理能发挥三角变换具有灵活性的优势,从解题观察、思维教育、方法启迪、美学感受等方面能寻找到优化学生思维结构的恰当生长点,它是学生进一步将三角变换与三角形元素计算、三角代数式边角互化等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其地位十分独特、重要.  相似文献   

6.
三角公式多,变换途径广。在对学生作三角变换的基础训练时,对一个习题,只用一个公式,一个途径进行计算、化简或恒等变换时,往往是“不经济”的。本人在教学中,摸索到一种“三角循环变换法”——也是一种游戏——激发了学些的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循环变换,就是从某个三角式出发,  相似文献   

7.
三角变换要突出一个“变”字黄坪(江苏南通市第一中学226001)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或用三角式代换代数式称为三角变换.利用三角变换来化简三角函数式、求三角函数值、证明三角恒等式、解三角方程、求解或证明三角不等式时,要突出一个“变”字.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8.
三角变换的方法与技巧黄万尧(江苏高邮市中学225600)三角变换应用广泛,地位十分重要,但是难教难学.原因何在?因为对于变换附有定向的要求.于是思考性强、方法性强,技巧性强,目标性强.若不善于思考,生搬硬套,很易陷入迷途.事实上,三角变换的过程,乃是...  相似文献   

9.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反思,因此批判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产生新观点、新方法的“反思性思维”、“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典型不定积分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采用发散思维方法,讨论三种变形总体思路和多种解法,即用三角代换将被积函数转化为三角有理(正、余弦)类,或利用凑微分法、“拆微分法”进行变形,或利用初等变形法、幂式换元法将其转化为另一种幂无理类,甚至于幂有理类.其中“拆微分法”能避开烦琐变形,比较简单直接.  相似文献   

11.
“演绎”和“归纳”是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演绎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而高中数学教学应有意识地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课例是如东高级中学洪兵老师参加南通市优课评比并获得一等奖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数学必修4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习题3.2第8题: 该问题设计得十分巧妙,20°,40°,80°是倍增的关系,而结果是一个很简洁的不含三角函数式的数值.那么这其中的“20”是如何想到的呢?本文就是来探究倍增的几个角的余弦值之积,要让积是一个不含三角函数式的简洁的数值,这些特殊角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数学通讯》2010,(11):15-17,21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将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情形,然后再逐类进行研究和求解.分类讨论可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的很多分支里,都有用三角法解题的实例.利用三角法,会使解题显得简单、明了.”许多作者常常这样写道,并列举许多例子以示之.对于教师而言,三角是“熟悉地带”,那么多的恒等变换公式信手拈来,实在过瘾.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三角代换的本质就是一种换元,用得好就简单,若是牵强使用,即使是把你领到“熟悉地带”,也会拐弯抹角地把你累得气喘嘘嘘.  相似文献   

15.
猜想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依据已有材料、条件和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推理等,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也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起源于立意深邃的猜想,正是无数数学家们的猜想,数学科学才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数学。由于猜想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更能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因此近几年猜想题倍受高考命题老师的亲睐,成为高考数学题的一个新亮点.本文试对这类题型及解法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角函数试题通常出现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试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三角恒等变换与三角不等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学史的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案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归纳法是高考、竞赛、学习高等数学乃至进行现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数学中的“大法”.由于数学归纳法处理的对象涉及自然数的无穷性、其本身的思维方式之别致、概念之难、形式变化之多端、应用之广、题目型态之多样、要求的铺垫知识之多,都使得它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不是一个“教师容易教”与“学生容易学”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8.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透彻的理解及整体的分析,迅速对问题作出判断、猜测或假设.它最显著的特征是越过思考的中间推理阶段,直接理解和洞察问题的实质及规律性的联系,直达有关结论,难怪数学巨匠希尔伯特指出:“数学知识终究是依赖于某种类型的直观洞察力.”可见数学直觉思维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起着逻辑思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晓芬 《数学通讯》2005,(20):12-12
在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需要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找准方法,如果直接求解较繁,可以转变角度,变换思维,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20.
田彦武 《数学通讯》2007,(11):15-16
“以能力立意”是新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今年高考数学命题的一大亮点.本文分析今年高考概率试题的几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