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子簇与有关分子的结构规则Ⅰ.(nxcπ)格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和成键能力的探讨,已有不少报道。本文建议用四个数(nxcπ)来描述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类型并提出六条有关的规则。规则1:数以百万计的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有机和无机分子可认为由若干分子片(molecular fragments)M~i 所组成。分子片 M~i 由中心原子 A~j 和若干配体 L~k所组成,此处 i、j、k 为价电子数,例如: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Asbrink,Fridh和Lindholm提出的自洽场近似分子轨道法HAM/3程序计算了若干典型的硼烷、碳硼烷、立方烷和棱柱烷的电子结构,以验证本文作者之一提出的结构规则: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无机和有机分子可以认为由若干分子片的组成,它们的结构类型可由四个数(nxcπ)来规定。  相似文献   

3.
在自制的仪器上以冲激光溅射铁、钌、锇的三核羰基原子簇化合物。由原位质谱观察和分析溅射产生的正负离子。比较了解离碎片及分布发现羰基锇原子簇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金属键,而且锇与羰基分子还形成了很强的配位键。  相似文献   

4.
在原子簇局部非定域分子轨道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一个既能包容以往许多结构规则,又能适用于各类高氧化态金属原子簇的结构新规则,并应用于簇合物结构和催化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杨融生  张汉辉 《结构化学》1996,15(3):181-186
在原子簇局部非定域分子轨道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一个既能包容以往许多结构规则,又能适用于各类高氧化态金属原子簇的结构新规则,并应用于簇合物结构和催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法(CNDO方案),选取了三个晶面层数不同的AgBr晶体模型,对在这些晶体模型(110)表面上的银原子簇Agn(n=1,2,3,4)的电子结构及性质以及潜影机理作了量子化学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晶体对银原子簇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Ag3和Ag4优先取竖立晶面的结构。并且从Ag3起,银原子簇的电荷分布成为上正下负的极性体。本文认为,这种极性是潜影的一个重要性质。Ag3的热稳定性最强,又是银原子簇产生极性的转折点,故Ag3是形成潜影的最小银原子簇。计算表明,银原子簇的增长是离子步骤先于电子步骤。  相似文献   

7.
唐敖庆  李前树  孙家钟 《化学学报》1986,44(12):1217-1223
本文将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9N-L结构规则, 用于讨论Mo-Fe-S原子簇化合物, 得到了它们的结构和自旋性质之间的关系,推得的理论最大自旋值与实验事实吻合. 进而, 对各种Mo-Fe-S原子簇化合物的典型分子或模型分子, 进行了EHMO量子化学计算, 得到了与上述讨论相一致的结果, 进 一步揭示和验证了上述讨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在自制的仪器上以脉冲激光溅射铁、钌、锇的三核羰基原子簇化合物,由原位质谱观察和分析溅射产生的正负离子. 比较了解离碎片及分布发现羰基锇原子簇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金属键,而且锇与羰基分子还形成了很强的配位键. 铁和钌的原子簇在解离中脱落羰基配体,碎裂成双核以至单核的碎片离子. 而锇原子则先离解掉氧分子,形成新的C  相似文献   

9.
标题簇合物分子中所含的Co6为八面体结构,这一主干结构从化学上开始合成以来,已历经十余年[1].由于硫族元素的钻原子簇合物具有如下两方面的作用:它与一些多相钻一硫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相当类似,因而可作为其研究模型.另外该簇合物分子可以进行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不改变本身结构,依此特性又可作为电子库材料和生物酶电子传递研究的模拟物.所以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渐趋强烈.大量这些簇合物的合成、结构测定等见诸报道[1-3].主要的分子类型为Co6(μ3-E)8(PR3)6(E:-S,-Se;R:-Et,-Ph.).对于它们的研究,详细了…  相似文献   

10.
汪洋 《化学学报》2005,63(11):1023-1027
根据一氧化氮(NO)气体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吸附和脱附的实验结果, 揭示了气体脱附量的变化规律. 利用MOPAC 和GAUSSIAN分子轨道理论计算了在TiO2(110)表面上吸附NO分子的原子簇模型, 电荷分布以及原子簇的能级, 推断了NO在TiO2(110)表面吸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1,3-二[3,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H4L)和4,4′-联吡啶(Bipy)的Co(Ⅱ)配合物:[Co2(L)(Bipy)2]n(1),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由2个六配位钴原子组成的双核原子簇可简化为八面体型6-连接点,连接4个羧酸配体分子L和其他2个双核原子簇。羧酸配体L可简化为四面体型4-连接点,连接4个双核原子簇。平行排列的2个联吡啶分子连接两个相邻双核原子簇,相当于"双桥",简化为拓扑回路的边。因此,配合物1的骨架描述为sqc422拓扑网络。  相似文献   

12.
利用Gaussian 98程序, 采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对B6X-(X=N, P, As, Sb, Bi)杂硼原子簇进行了理论研究, 优化得到了其稳定平衡构型, 讨论了其振动光谱和稳定性等, 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子轨道(MO)和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分析, 确定这些杂硼原子簇都有离域的π电子和σ电子成键轨道, 满足4n+2电子规则, 具有芳香性, 与纯B6- 或B62- 原子簇呈反芳香性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放  高文亮  井艳  王菲雁 《化学通报》2011,74(2):116-122
分子筛由于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优异的催化、吸附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传统的硅铝分子筛而言,其骨架主要由四面体单元构成,单纯的四面体配位特性大大限制了其骨架结构的多样化.超四面体(类)分子筛是一类新型的孔道材料,骨架元素的多元化(特别是过渡金属的引入)使得其构筑了丰富的结构类型(如手性骨架、超大孔).作为超四面体分子...  相似文献   

14.
核磁共振谱可分为:静态——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动态——研究分子运动和分子反应的活性。动态过程分为:(1)分子运动,寿命τ<10~(-8)秒,可由弛豫效应来研究;(2)化学交换,快速交换τ<10~(-5)秒和慢速交换τ<1秒,由线形分析来研究;(3)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硼烷及杂硼烷簇合物的结构规则张晓辉,陈利平,由业诚,王国栋(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化学系大连116035)关键词原子簇化合物,稠合硼烷,杂硼烷,结构规则本文在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12],利用徐光宪提出的超额电子数概念,将硼烷分成多个分子片,以讨论它们...  相似文献   

16.
低热固相反应合成Mo(W)-Cu(Ag)-S簇合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现有中,高温固相化学反应方法合成含硫原子簇化合物作了探讨,介绍了我们实验室用低热温度固相反应合成原子簇化合物的新方法,总结了几年来我们用此法合成的S-Mo(W)-Cu(Ag)原了簇化合物,并测定结构二十余个,其中包括了含有二十个金属原子的大核原子簇化合物[(n-Bu)_4N]_4[Mo_8Cu_(12)S_(32)]。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具有原子精确的金原子簇(Au_nL_m)逐渐发展成一种新型可靠的金纳米材料。在本研究中,报道一种简单实用合成脂肪或者芳香巯基保护Au_(36)(SR)_(24)金原子簇的方法。通过"尺寸聚焦"方法,成功地获得Au_(36)(SCH(CH_3)Ph)_(24),Au_(36)(SC_6H_4CH_3)_(24),Au_(36)(SPh)_(24)及Au_(36)(SC_(10)H_7)_(24)等金原子簇。这些原子簇通过UV-Vis光谱,电喷雾(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MALDI)质谱以及TGA等表征进行了进一步的确定。同时发现在UV-Vis光谱中,芳香巯基保护Au_(36)(SR)_(24)金原子簇发生了明显的红移现象;例如与Au_(36)(SCH(CH_3)Ph)_(24)原子簇相比,萘巯基保护的Au_(36)(SC_(10)H_7)_(24)原子簇在570 nm左右的吸收峰发生了13 nm的位移。  相似文献   

18.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4(NO3)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STM结果表明, 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 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 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 并形成(√3×√3)R30°Cu原子吸附结构. 探讨了两种吸附现象共存的起因.  相似文献   

19.
应用ICONS(EHMO)分子轨道方法,讨论了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离子[M3(CO)9CCO]2-(M=Fe,Ru,Os)的结构特异性及配体(CCO)在金属原子基平面上的取向,并表明了二级化学键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种大小不同的原子簇模型Si_(30)H_(28)和Si_(13)H_(16),分别用两层 ONIOM方法(对较大原子簇)和普通量子化学方法(对较小原子族)考察了苯分子 在Si(111)-7 * 7表面的化学吸附。对三种可能的吸附物种分别用DFT或HF方法进行 了计算。通过大小原子簇吸附物种的吸附能以及几何构型优化参数的比较发现,对 于稳定的吸附物种,较小的原子簇基本上可以代替较大的原子簇进行计算,而对于 不太稳定的吸附物种,就不得不考虑周边原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苯在Si(111)- 7 * 7表面的主要吸附种是双σ成键的1,4加成产物,不稳定的单吸附物种可能是 1,4加成物种的前驱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