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4(NO3)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STM结果表明, 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 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 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 并形成(√3×√3)R30°Cu原子吸附结构. 探讨了两种吸附现象共存的起因.  相似文献   
2.
"化学史话"是针对非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通识课程。通过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发展过程和化学家的故事,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发展轨迹,彰显化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可加深非化学专业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认识。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门控已成为一种可行且高效调节单分子电导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证实了具有两个平行苯环的单分子电路中电子传输可以通过电化学门控控制。首先,我们利用STM-BJ技术以金为电极构筑了具有两条平行路径的单分子结。与单条路径的单分子结相比,两条路径的分子结由于具有增强性量子干涉效应,具有2.82倍的电导值。进一步地,我们利用电化学门控对具有两个平行苯环的单分结的电导进行调控,获得了333%·V-1调节比。结合DFT计算,发现在E=EF附近的V形透射系数谱图导致了实验观测的电导门控行为。本研究揭示了具有平行路径的单分子电路的电化学门控行为,并为设计高性能分子器件的分子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电化学跳跃接触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法(ECSTM-BJ), 通过现场形成金属电极, 对以Cu和Ag为电极的对苯二甲酸单分子结电导进行了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该方法对所有数据直接线性统计即可得到很好结果; 两种电极下都存在两套高和低电导值, 其中以Cu为电极的单分子结电导高低值分别为11.5和4.0 nS, 而以Ag为电极的单分子结电导分别为10.3和3.8 nS, 高值都约为低值的3倍, 且以Cu为电极的单分子结电导要略大于以Ag为电极的电导, 可归结于电极和分子的耦合不同造成的. 与同样条件下测量得到的烷基链羧酸单分子结电导只存在一套值相比,对苯二甲酸表现出两套电导值, 反应了分子内主链对分子结电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