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2O3消失,生成新相MnAl2O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  相似文献   

2.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于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_2O_3消失,生成新相MnAl_2O_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Ce-pd-O样品表面难于还原。实验结果还表明Mn-Ce-pd-O催化剂的三效性能远远优于Cu-Mn-Ce-O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La—Cu—Mn系钙钛矿型(ABO3)催化剂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Cu2+部分取代La3+的La1-xCux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通过XRD、TPR、电镜分析及活性评价,研究了Cu2+的部分取代对La1-xCuxMnO3系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部分取代La3+后,使催化剂易被还原,活化能降低,对CH4、CO氧化反应,均有最佳取代量使催化剂的活性最佳,其值分别为0.2和0.4,这是由于随x值的增大,催化剂晶格缺陷增多,晶格氧的化学势增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制备高碳醇用Cu-Fe系催化剂的活性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Fe系催化剂,它是由脂肪酸甲酯加氢制备高碳醇的新催化体系.催化剂经焙烧后的物相为CuO,γ-Fe2O3和MgO,形成了活性相的结构前驱.在反应条件下,CuO首先被还原为金属态的Cu0,然后γ-Fe2O3被还原为Fe3O4;Cu0和Fe3O4共同参与催化该反应.本文用XRD,TG-DTA和Mossbauer谱等手段,结合催化剂的活性测定,确定了催化剂的活性相为Cu0和Fe3O4;MgO可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几何构型,起到重要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微反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CO+NO在Cu-Mn-Ce-O(Ⅱ)催化剂上的动力学特性和NO,CO,CO2和N2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CO+NO反应,催化剂(Ⅱ)比(Ⅰ)具有较高的活性、在高转化率范围,差别更明显,对于(Ⅰ),NO的消除速率rNO对cNO,xCO和cCO2的级数分别为0.75、0.95和-0.28。氧化铈加入(Ⅰ)后,使rNO对cNO,cCO的级数下降(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铜,锰氧化物的表面过剩氧及其甲苯催化燃烧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幸宜  卢冠忠 《催化学报》1994,15(2):103-108
研究了负载型Cu-Mn-O催化剂对烃类深度氧化的活性,并将XRD分析、电子探针考察和表面过剩氧浓度的分布测定等结果与催化剂活性进行了关联。以甲苯催化燃烧为模型反应,除用常规的微反考察其动力学性质外,还用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表面过剩氧的氧化功能和甲苯的吸附等。Mn/Cu原子比为0.88~0.9时,催化剂活性最好。这是由CuO和CuMn2O4的功能匹配决定的,后者提供与催化作用有关的表面过剩氧,前者促进  相似文献   

7.
铜、锰氧化物的表面过剩氧及其甲苯催化燃烧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负载型Cu-Mn-O催化剂对烃类深度氧化的活性,并将XRD分析、电子探针考察和表面过剩氧浓度的分布测定等结果与催化剂活性进行了关联.以甲苯催化燃烧为模型反应,除用常规的微反考察其动力学性质外,还用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表面过剩氧的氧化功能和甲苯的吸附等.Mn/Cu原子比为0.88~0.9时,催化剂活性最好.这是由CuO和CuMn2O4的功能匹配决定的,后者提供与催化作用有关的表面过剩氧,前者促进甲苯的吸附.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Cu—Fe—N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上CO2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250℃、2.0MPa压力下在Cu-Fe-N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上进行的CO2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Cu-Fe-Na上的碱金属Na含量以及分子筛的硅铝比对CO2转化率、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要用第四周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Al2O3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结果证实了催化剂设计中的预测:(1)催化剂首先应能解离活化甲烷,(2)催化剂要能较快地活化O2分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催化剂才可能有较好的甲烷部分氧化活性.第四周期元素中只有镍具有这样的性质.Cu,Mn,Cr,La,Ca,Zn等氧化物的添加可明显提高Ni-Al2O3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性能,其中Cu的助催化性能最好.催化剂NiO-CuO-Al2O3,NiO-MnO-Al2O3,NiO-Cr2O3-Al2O3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顺序,与金属Cu,Mn,Cr上CO和H2脱附的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Cu-Ag-Mn-Ce-O/γ-Al_2O_3催化剂对CH_3OH及CO深度氧化时各元素的相互作用王金安,许勇,汪仁(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Cu-Ag-Mn-Ce-O/γ-Al_2O_3催化剂,深度氧化,甲醇,一氧化碳,相互?..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铈对氧化锰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铈-锰混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程序升温脱附-质谱检测、程度升温还原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还原活性及表面氧脱附性能。结果表明,单组分MN-O催化剂的晶相结构为方铁锰矿型Mn2O3,双组分Mn-Ce-O催化剂为γMn2O3和CeO2。氧化铈的存在不影响氧化锰TPD-O2特征峰的位置,但表面吸附氧量明显增加,并同催化剂对甲醇的完全氧化活性进行了关联,当Mn/Ce原子比为4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9种助剂对用于CO2加氢反应的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XRD和TPR表征.结果表明,助剂影响超细催化剂的性质和催化性能,TiO2、CeO2、MgO和La2O3是CO2加氢合成甲醇的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体系的优良助剂.在含有不同助剂的CuO-ZnO-SiO2催化剂体系内存在CuO和ZnO晶相,但除CeO2以外,其它的助剂都可能以微晶或无定型的形式存在.TPR研究表明,添加的助剂除CeO2以外,都使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而且助剂对CuO-ZnO-Si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按照助剂对CuO-ZnO-SiO2催化剂还原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CO加氢反应、CO-TPD、CO/H2-TPSR及C2H2/H2-TPSR等手段,研究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K-Fe-MnO/MgO催化剂中MnO的助剂作用。结果表明MnO能大幅度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尤其是乙烯的选择性;MnO能抑制催化剂表面的乙烯加氢,因而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烯/烷的比值。  相似文献   

14.
甲烷的催化燃烧: La,Ce和Y离子对高比表面MnO2改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翔  马军  段连运  谢有畅 《催化学报》1998,19(4):325-328
在高比表面MnO2前体中添加La,Ce和Y等离子,用BET,XRD和H2-TPR等技术研究了其对MnO2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与未加助剂的MnO2催化剂相比,La/MnO2,Ce/MnO2和Y/MnO2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的活性有所降低,但3种离子均有效地阻止MnO2在高温下结晶,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下可维持较大的比表面积,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Y离子对MnO2的改性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对浸渍法制备的Cu-Mn/SiO2催化剂进行了甲醇合成活性评价。同时用XPS、Auger、N2O分解,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双组份催化剂中、工作态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Cu(O)。  相似文献   

16.
CuZSM—5分子筛上苯酚羟化制苯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剑锋  张春雷 《催化学报》1997,18(2):130-134
在Na2O-SiO2-CuO-H2O体系中以15%TPABr-85%HMDA为模板剂合成了CuZSM-5分子筛,并用XRD,IR及SEM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ZSM-5分子筛催化苯酚与过氧化氢的羟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n(PbOH)/n(H2O2)等对羟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甲烷的催化燃烧 La,Ce和Y离子对高比表面MnO_2的改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比表面MnO2前体中添加La,Ce和Y等离子,用BET,XRD和H2TPR等技术研究了其对MnO2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与未加助剂的MnO2催化剂相比,La/MnO2,Ce/MnO2和Y/MnO2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的活性有所降低,但3种离子均有效地阻止MnO2在高温下结晶,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下可维持较大的比表面积.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Y离子对MnO2的改性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8.
锰基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Mn基催化上CO2的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活化吸附量的增加有利于CO2转化率的提高。Mn具有较好的CO2加氢生成CO的催化活性,CuO,Fe2O3的ZnO的加入使催化剂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NiO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的H2活化吸附量,从而使催化剂对CH4的选择性得到提高,同时使CO2的转化率与Ni/γ-Al2O3相比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Fe-Mn催化剂前驱体在焙烧时生成α(Fe1-yMny)2O3、γ-(Mn,Fe)3O4和β-(Mn,Fe)2O3。焙烧过的前驱体在氢气氛中还原时生成(Fe1-x、Mnx)3O4、(Mn,Fe)3O4、Fe1-zMnzO、(Mn,Fe)O和Fe0。当还原处理过的前驱体被置于合成气中时,随着反应环境的变化Fe0转变为碳化铁、Fe1-zMn2O,最终成为(Fe1-xMnx)3O4。锰在催化剂中起着电子及结构双重作用。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晶相均表现出一氧化碳加氢活性。然而,它们的催化性能与反应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低碳醇合成Raney Cu—Co催化剂的研究:Ⅰ.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563K、6MPa及H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1-C6正构醇及C1-C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