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β-氨基酸对映体在键合型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上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瑞芬  万谦宏 《分析化学》2006,34(5):683-686
制备了以L-α-氨基酸为手性配体和球型多孔硅胶为基质的键合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硅胶基质、配体、流动相pH值、中心金属离子浓度和流动相阴离子等因素对5种β-苯丙氨酸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由此确立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以BaseLine硅胶为基质键合L-羟脯氨酸的手性固定相,5.0mmol/L和pH4.6的CuSO4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5种β-氨基酸对映体均可在35min内得到分离,分离因子在1.49~1.77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为手性添加剂,用毛细管电泳法对消旋体药物尼索地平进行拆分研究。考察了二甲基-β-环糊精浓度、背景电解质种类、缓冲溶液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温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 8.0的30 m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溶液(含38mmol/L二甲基-β-环糊精,30 mmol/L SDS)为缓冲液,分离电压15 kV,毛细管温度18℃,检测波长254 nm时,尼索地平对映体达到最佳分离,分离度为1.95,对映体迁移时间分别为13.0、13.54 min。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用于尼索地平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3.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分离佐匹克隆对映体的方法。在普通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上,考察了水相pH、磺丁基醚-β-环糊精浓度、磷酸盐缓冲液浓度、甲醇含量、柱温等对佐匹克隆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适用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为水相(5 mmol/L NaH2PO4,含磺丁基醚-β-环糊精5 mmo/L,以H3PO4调pH为3):甲醇=78:22(V/V),检测波长305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此条件下佐匹克隆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0和25.6 min,分离度为1.81。两对对映体质量浓度在0.04~0.36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73%和0.80%,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2%和1.1%。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拆分α-萘基缩水甘油醚对映体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手性拆分试剂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pH 2.5)、2%(w/V)HS-β-CD、毛细管温度20 ℃、运行电压-18 kV为最佳分离条件,在该分离条件下α-萘基缩水甘油醚对映体实现基线分离.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α-萘基缩水甘油醚的手性拆分和对映体过量值(ee,%)测定.  相似文献   

5.
陈磊  万谦宏 《分析化学》2006,34(4):474-478
分别将N-十六烷基-L-羟脯氨酸(C16-L-Hyp)、N-十六烷基-L-脯氨酸(C16-L-Pro)、N-十六烷基-L-丙氨酸(C16-L-A la)涂敷到反相键合硅胶表面,制成涂敷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应用于5种β-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考察了固定相中的手性配体的类型和涂敷量、流动相中金属离子浓度、pH及甲醇含量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涂敷0.25μmol/m2C16-L-Hyp的C18硅胶为固定相,以5 mmol/L CuSO4水溶液的(pH 4.6)为流动相的色谱条件下,5种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因子高达2.46。  相似文献   

6.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兰索拉唑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对影响兰索拉唑对映体分离的主要因素:环糊精种类和浓度、缓冲溶液pH以及有机改性剂种类和含量进行考察.确定最优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pherigel C18 (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V(乙腈):V(水相)=20:80(水相含10 mmol/L SBE-β-CD、 10 mmol/L NaH2PO4缓冲液、 pH 2.5),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88 nm.在此条件下,兰索拉唑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4和15.8 min,分离度为2.0.两对映体质量浓度在0.2~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27%和0.26%,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5%和0.68%.  相似文献   

7.
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酮康唑外消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  葛文娜  吴淑燕  许茜  王敏  殷雪琰 《色谱》2009,27(2):240-243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利用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选择剂的方法实现酮康唑对映体的拆分。研究了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及浓度、流动相pH值、甲醇比例和柱温等因素对酮康唑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磺丁基-β-环糊精可以使酮康唑对映体完全分离,最后选择的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体积比为60∶40,含0.02%三乙胺和1.0 mmol/L磺丁基-β-环糊精,用稀磷酸调节pH值到3.00)。酮康唑对映体在6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2.05。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对酮康唑对映体的拆分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史雪岩  梁沛  宋敦伦  高希武  傅若农 《分析化学》2004,32(11):1421-1425
以聚合-β-环糊精作为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成功分离了2-苯氧丙酸(PPA)、顺式-功夫菊酸(cis-PA)、1-苯基-2-(对甲苯基)乙胺(PTE)和1-苯基-2-(对甲氧基苯基)乙胺(PME)4种光学活性农药中间体的对映体。考察了不同手性选择剂及其浓度、背景电解质的pH等操作条件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kV操作电压下、30mmol/Ltris-HCl背景电解质中,用14g/L聚合-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PPA和cis-PA对映体在pH6.0时,PIE和PME对映体分别在pH2.5和pH3.0时可以被较好分离。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用聚合-β-CD作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分离PIE对映体的分离度为1.513,成功测定了两种旋光性PIE的对映体过量值。  相似文献   

9.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对两种手性化合物的直接拆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于C8反相柱上建立了2种手性农药(包括杀菌剂己唑醇和杀虫剂SR-生物丙烯菊酯)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pH、有机改性剂种类等因素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为β-环糊精水溶液、磷酸钠缓冲液(0.05mol/L)、乙腈、三乙胺(体积比50:30:20:0.5)条件下,己唑醇对映体在pH为7.4,β-环糊精溶液浓度为7mmol/L时,SR-生物丙烯菊酯对映体在pH为6.4,β-环糊精浓度为10.5mmol/L时得到最佳分离。  相似文献   

10.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首次对外消旋的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环糊精的种类、浓度、背景电解质的类型及pH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在20 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磷酸缓冲体系中(pH6.0),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8.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用于毛细管电泳拆分佐匹克隆对映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β-环糊精(β-CD)为手性添加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佐匹克隆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β-环糊精浓度、背景电解质组成、浓度及pH值、分离电压、温度等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 2.5的100 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溶液(含15 mmol/L 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8 kV,毛细管温度16 ℃,检测波长303 nm,佐匹克隆对映体达到最佳分离,分离度为2.7,对映体迁移时间分别为8.4、8.9 min.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适用于佐匹克隆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12.
以高磺化-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有效分离7种手性芳香仲醇对映体的方法.在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为背景电解质(pH 2.5),6%(m/V) 高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S-β-CD),柱温20 ℃,操作电压-15 kV,检测波长214 nm等优化条件下,所有芳香仲醇对映体均实现基线分离.以本方法测定了7种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产物7种手性芳香仲醇的百分对映体过量值(% ee),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本方法可以用于手性芳香仲醇光学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苯基琥珀酸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七(2,3,6三-O-甲基)-β-环糊精(TM-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苯基琥珀酸(PSA)对映体拆分;在Nova—pak C18色谱柱上,采用0.30mmol/L TM-β-CD、含0.05%三氟乙酸的乙腈一水(体积比16:84)为流动相,(R)-(-)-PSA和(s)-( )-PSA的容量因子分别为5.43和6.42,对映体分离因子为1.18,分离度为2.50;对比:PSA在β-CD手性流动相法和2,6-丁基化-β-CD涂渍C18柱的色谱行为,探讨环糊精分子对PSA的手性拆分机理:本法已用于测定L-脯氨酸化学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产品的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14.
将离子液体三甲基羟乙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HOEt N1,1,1NTf2)和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联用,建立了分离文拉法辛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法。在检测波长230 nm,高差10 cm,进样10 s的条件下,考察了CM-β-CD浓度、HOEt N1,1,1NTf2浓度、背景缓冲液浓度及其p H值、分离电压等实验条件对文拉法辛对映体拆分的影响。最佳分离条件为:在20 mmol·L-1p H 6.0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30 mmol·L-1HOEt N1,1,1NTf2和4.5 mmol·L-1CM-β-CD,分离电压为20 k V。文拉法辛对映体在9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82。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适用于文拉法辛对映体的分离,同时也为其它手性药物的分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试剂,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外消旋的2-(9-蒽基)-2-羟基乙酸进行了手性分离。研究了手性选择剂的种类、浓度,背景电解质的pH值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5 g/L的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在pH 2.5的10 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磷酸缓冲体系中,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可得到良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特非那丁对映体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吴永江  方昕  朱妙琴 《分析化学》2003,31(3):332-335
以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于C18反相柱上建立了特非那丁手性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有机修饰剂种类及含量、流动相pH等因素对特非那丁对映体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动相为高氯酸钠溶液(0.08mol/L):乙醇:二乙胺(75:25:0.5),pH6.2,含β-环糊精浓度为25mmol/L时特非那丁对映体得到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氯噻酮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了氯噻酮(Chlorthalidone)对映体。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如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pH值、三乙胺(TEA)、甲醇、柱温、流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羟丙基-β-环糊精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氯噻酮对映体的方法。使用HarbonLichrospher-C18色谱柱(5μm,150 mm×4.6 mm),流动相为V(甲醇)∶V(水相)=20∶80(水相含30 mmol/L HP--βCD0、.1 mol/L Na2HPO4、体积分数2%的TEA、pH5),流速为0.8 mL/min,室温下拆分,氯噻酮对映体可得到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18.
张春雨  李英杰  郝秀菊  高晴 《应用化学》2011,28(11):1340-1342
以双(6-氧-β-羧甲基-1,4-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DOCB-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利用毛细管电泳对氨基酸和手性药物对映体进行拆分研究。 以20 mmol/L磷酸盐为缓冲溶液,考察了手性添加剂的浓度及缓冲溶液的pH值与分离电压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并在其优化条件下,实现了4种DL-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以及手性药物(罗格列酮和酮洛芬)对映体的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双手性拆分试剂(羟丙基-β-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拆分烯丙洛尔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烯丙洛尔对映体在pH 3.8的80 mmol/L Tris-H3PO4+15 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5.0 g/L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条件下获得成功分离。以(1R,2R)-2-氨基-1-苯基-1,3-丙二醇为内标,采用内标法定量,烯丙洛尔对映体在0.25~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25 mg/L,日内、日间RSD均不大于6%,平均回收率为97%~102%。该方法可用于鼠体内烯丙洛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UFCN(220×4.6 mm×5μm)氰基柱上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实现了4-氯扁桃酸(4-Cl MA)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水相HP-β-CD浓度,NaH_2PO_4浓度,p H,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及柱温等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的最优色谱条件为:水相(5 mmol/L HP-β-CD,8 mmol/L NaH_2PO_4,p H 2.8),V水相/V甲醇=95:5,柱温25℃,流速1 m L/min。此条件下4-Cl M A对映体的分离度可达1.80。同时在此色谱条件下考察了3-氯扁桃酸(3-Cl MA),2-氯扁桃酸(2-Cl MA)与扁桃酸(MA)对映体的色谱拆分结果。结果发现在此条件下,3-Cl M A对映体分离度为1.51,而2-Cl M A与M A完全没有分开。对方法进行了验证,(S),(R)-4-Cl MA两对映体低、中、高浓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1%;(S),(R)-4-Cl M A两对映体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100.6%;(S),(R)-4-Cl M A两对映体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28,0.030 mg/L与0.093,0.098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