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首次制备了铁氰根和聚组氨酸(PLH)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DA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6)中,多巴胺和抗坏血酸(VC)氧化峰峰电位差(ΔEp)为200 mV,从而消除了VC对DA的干扰。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法测DA,线性范围为1.0×10-7~2.2×10-5mol.L-1,检出限(信噪比=3)为2.0×10-8mol.L-1。此电极于多巴胺针剂的分析,结果的RSD为3.2%。  相似文献   

2.
L-半胱氨酸自组装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多巴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痕量多巴胺(DA)电化学分析方法.在pH 7.6的0.2 mol/L Na2HPO4-NaH2PO4 0.1 mol/L KCl底液中,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金电极对多巴胺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考察了该电极作为DA传感器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DA在L-Cys/Au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7×10-5~4.6×10-3 mol/L,检出限为8.4×10-6 mol/L,平行测定8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2%,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DA的测定,回收率为94%~96%.  相似文献   

3.
聚L-谷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多巴胺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谷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聚L-谷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在pH 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1.0×10-4~4.0×10-8mol.L-1,检出限为5.0×10-9mol.L-1。该法用于药剂中多巴胺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将含有1.0%普鲁士蓝的碳黑与固体石蜡按2.5∶1(质量比)混合后装入φ0.2mm的石英毛细管中,在其上端插入一铂丝并抛光后即制成普鲁士蓝修饰碳黑微电极.对多巴胺(DA)及抗坏血酸(VC)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此电极测定两组分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定量测定中采用二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最佳条件下,DA与VC的峰电流(i″p)分别与各自的浓度保持如下线性关系DA为4.0×10-6~8.0×10-4mol·L-1,VC为6.0×10-5~1.0×10-3mol·L-1;检出限(3σ)依次为2.0×10-6mol·L-1及1.0×10-5mol·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种含DA及VC的混合溶液,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依次小于2.0%及3.0%,回收率范围依次为96.5%~101.0%及95.0%~102.5%.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电分离及同时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多巴胺 (DA)和肾上腺素 (EP)在多壁碳纳米管 (MW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发现该修饰电极对神经递质DA和EP有显著的增敏和电分离作用。还原峰电位差达ΔEp=390mV ,可同时测定DA和EP。DA和EP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 2 .0× 10 -6~ 1.0× 10 -3 mol/L和 1.0× 10 -6~ 1.0× 10 -3 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 1× 10 -6mol/L和 5× 10 -7mol/L。由于抗坏血酸 (AA)在MWNT修饰电极上的氧化是不可逆的 ,因此利用还原峰进行测定 ,消除了AA对DA和EP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水杨醛谷氨酸合镍修饰碳黑微电极,在JP-303极谱分析仪上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多巴胺在该修饰电极上其峰电流增强达3倍之多.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在0.14 V处峰电流与DA浓度在2.0×10-7~1.0×10-3mol 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1.0×10-7mol·.L-1,应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剂中多巴胺的测定,测定结果的RSD(n=7)值小于3.5%,回收率为96%~103%.  相似文献   

7.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 (NTCME)的制备方法及对多巴胺 (DA)和抗坏血酸 (AA)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pH 7.4)中 ,以NTCME为工作电极时 ,DA与AA的氧化电位分别为 0 .2 6和 0 .0 1V(vs.SCE) ,比在裸玻碳电极 (GC)上分别降低了 0 .0 7和 0 .6 2V。NTCME能消除DA与AA共存时测定的相互干扰。利用二阶导数卷积伏安法测定 ,DA与AA分别在 2 .0 0× 10 - 6~ 3.84× 10 - 4 和 7.99× 10 - 5~ 3.6 6× 10 - 3 mol L浓度范围内 ,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1.90× 10 - 7和 5 .96× 10 - 5mol 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多巴胺(DA)在碳黑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 4.5(pH 3.8~5.2)的磷酸盐缓冲介质(PBS)中,多巴胺在伏安图0.21 V处的二阶导数峰高与其浓度在6×10-6~2×10-5mol.L-1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σ)为1×10-6mol.L-1;将此方法应用于多巴胺针剂试样的分析,测定结果的RSD值(n=5)均小于2.4%,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6%~102%之间。此方法所测得结果与碘量法测得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在聚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p-nitrobenzenazo resorcinol,简称NBAR)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对多巴胺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聚NBAR膜修饰电极对DA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4.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DA浓度在5.0×10-6~8.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0×10-7mol/L.修饰电极可有效消除针剂中其它组分对DA测定的干扰,已用于实际样品DA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白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聚L-白氨酸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痕量多巴胺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 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多巴胺在聚L-白氨酸修饰玻碳电极上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281V,Epc=0.170 V(相对Ag/AgCl电极)。峰电流与多巴胺的浓度在5.0×10-8~5.0×10-4mol/L的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对1.0×10-5mol/L多巴胺溶液平行测定9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0%。已用于针剂中多巴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考察不同内径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中分离电压对电渗流的影响,在不同内径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中,电渗流与电压都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内径无关,由于焦耳热的影响,在电压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电渗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呈线性弯曲,在大内径毛细管电色谱柱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含咪唑功能基螯合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环是一种含有两个配位原子的功能基,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将其接枝到有机或无机高分子上,制得的含咪唑功能基的螯合树脂,不仅对重金属离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能,且回收操作简单、回收利用率高。本文对该类螯合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阳离子淀粉用作造纸湿部添加剂的工艺及其使用效率。用全废纸浆造瓦楞纸,使纸的质量提高一个等级,达到部颁特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5-取代丙二酸亚异丙酯的核磁共振谱,利用“分子集团结构适应理论”观点,阐述了5-取代丙二酸亚异丙酯的构象,表明此化合物一般具有椅式构象;当取代基中含有芳基及羰基时,显示了这些基团对2-位甲基的远程屏蔽及远程去屏蔽效应,从而认为此时以船式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阴离子聚合,由于其聚合反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在各种引发剂、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关窄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成方面的研究甚少。Anderson等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色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人工神经网络(ANN)在色谱保留机理的研究和保留值的预测,溶质分子构型与色谱保留的定量关系(QSRR),谱图解析等方面的应用做了综述。着重介绍了BP网络的发展及其在色谱领域中的应用,并对ANN在色谱中的应用前景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报道了溶液pH值对聚邻甲本胺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合成的聚邻甲苯胺的循环伏安曲线、氧化电位、膜的颜色、充放电容量、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氧化还原活性都受到溶液pH的影响。在低pH值的溶液中,随着扫描电位的变化,聚邻甲苯胺膜的颜色可逆地变化,而在pH4.13的溶液中进行扫描时,膜的颜色不变化,电化学活性也消失。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学报》1978,(2):96-102
对碱性催化的己内酰胺快速聚合应用于纺丝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合适的分子量稳定剂,控制了聚合进程,得到粘度稳定的聚合体,并且进行了连续聚合直接纺丝的扩大试验,取得了持续稳定运转的结果,纺出产品复丝,其抗张强度为5—6克/(代糸),延伸为19—25%,与水解聚合方法同类产品丝相仿。所需的聚合时间为2—2.5小时,而通常水解聚合过程则需要20—3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