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樟树籽为研究对象,对其仁油及壳油的油脂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仁油中富含癸酸和月桂酸,占95%左右,并且均匀分布在甘油三酯Sn-1,2和3位上;壳油中脂肪酸主要为癸酸、月桂酸和油酸,其中癸酸和月桂酸总量为48%左右,半数分布在Sn-2位上,油酸含量达27.60%,并集中在Sn-1,3位上。仁油中豆甾醇含量为33.89mg/100g,壳油中豆甾醇含量是仁油的3倍左右。仁油中不含角鲨烯或者其含量低于HPLC检出限,壳油中角鲨烯含量为1.88mg/100g。樟树籽仁油中主要含有α-VE,δ-VE和γ-VE,总量为30.45mg/100g,其中以γ-VE含量最高,为19.47mg/100g;壳油中VE总量是仁油的2~3倍,其中以α-VE含量最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伽师瓜籽油,筛选了提取伽师瓜籽油的理想溶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伽师瓜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醚为提取伽师瓜籽油的理想溶剂;三个因素对伽师瓜籽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优化的提取参数为:超声温度60℃、料液比1∶6(W/V)、提取时间20 min,此条件下伽师瓜籽油的得率达到36.97%.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伽师瓜籽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甜瓜籽油中共有11种脂肪酸,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十八碳烯酸,蓖麻醇酸,11-二十碳烯酸,花生酸,榆树酸,以及山嵛酸.从相对含量看,亚油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乌骨鸡磷脂侧链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氯仿:甲醇(2:1)超声提取乌骨鸡总磷脂,丙酮脱油精制后,经皂化、甲酯化处理,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侧链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乌骨鸡总磷脂中含有硬脂酸27.46%、花生四烯酸21.39%、油酸18.22%、亚油酸16.67%、棕榈酸12.1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2.26%、二十碳三烯酸1.71%、棕榈油酸0.16%.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60.41%和42.03%.乌骨鸡磷脂侧链脂肪酸中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是乌骨鸡磷脂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卡玛古籽油中脂肪酸成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GC)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卡玛古籽油中的脂肪酸成份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共鉴定出七种脂肪酸.其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棕榈酸(C16)2.50%、亚油酸(C18:2)16.65%、油酸(Z)(C18:1)12.38%,油酸(E)(C18 : 1)10.03%、16-甲基-十七烷酸(C18:0)8.08%、二十碳烯-11-酸(C201)0.84%、花生酸(C20:0)48.43%.  相似文献   

5.
乌骨鸡脂肪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乌骨鸡脂肪油是乌骨鸡重要的营养成份之一,其脂肪酸组成更是影响肉质风味的重要化学成分。以氯仿:甲醇(2:1)超声提取乌骨鸡中脂肪油,皂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法甲酯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乌骨鸡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分离和鉴定了22种脂肪酸,并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乌骨鸡脂肪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豆蔻酸、十七烷酸、花生酸、山嵛酸、十五烷酸、十九烷酸,其含量分别为22.02%、12.89%、0.80%、0.36%、0.33%、0.16%、0.14%、0.13%,占总脂肪酸的36.8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3.17%,其中油酸29.18%、亚油酸21.19%、棕榈油酸4.82%、花生四烯酸3.86%、11-二十碳烯酸0.82%、EPA 0.75%、DHA 0.69%、10,13-二十碳二烯酸0.63%、7,10,13-二十碳三烯酸0.55%、γ-亚麻酸0.18%、7,10-十六碳二烯酸0.17%、15-甲基-11-十六碳烯酸0.12%、11-十四碳烯酸0.12%、10-十九碳烯酸0.0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8.02%。  相似文献   

6.
采用松花粉诱导法从海藻、腐木等海洋漂浮物上分离得到6株破囊壶菌, 其中菌株PC003、PC021、PC022为Schizochytrium属, 菌株PC004、PC014、PC060为Thraustochytrium属. 经分析, 分属2个属的菌株的脂肪酸差异较大, Schizochytrium属的3个菌株含有占总脂肪酸22%以上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8.3%以上的二十碳五烯酸(EPA), 9.4%以上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和19%以上的C16:0(软脂酸); Thraustochytrium属的3个菌株含有占总脂肪酸33%以上DHA, 7.8%以上的EPA, 和24.7%的C16:0. 其中, Thraustochytrium属菌株PC004的脂肪酸中DHA含量高达56.32%, 可培养成为DHA高产菌株. 结合6株菌之间的亲缘关系推测, 亲缘关系相近, 所产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相似, 因而从Thraustochytrium属中更容易筛选到DHA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欧几里德距离平方作为聚类统计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微藻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培养条件下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国际通用的海洋微藻的分类结果相吻合.因此,微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来作为微藻分类的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系油茶种子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品系油茶的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差异,为油茶的开发加工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6个江西油茶品系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其种子油,计算含油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6个油茶品系种子的含油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遂巾子(52.82%)>珍珠子(51.32%)>二水桃(50.20%)>石柿红皮(50.13%)>赣萍茶(47.88%)>茅岗大果(46.50%);GC-MS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占70%和27%左右。不同品系油茶种子的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选育含油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的油茶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9.
蛋类中脂肪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测定了各种鸡蛋和鸭蛋蛋清和蛋黄中脂肪酸的构成,发现蛋黄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蛋清的高.蛋清中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蛋黄中的高,其中22:2n-6的含量在蛋清中含量较高.土鸡蛋黄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丰富,达到2.879%.蛋黄中顺式脂肪酸含量均比蛋清的高,而鸭蛋的顺式脂肪酸又比鸡蛋的高.蛋黄中DHA、EPA的含量明显比蛋清中的高.土鸡蛋清和杂交鸡蛋黄中CLA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176%,0.150%).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规格瓯江彩鲤的含肉率、脏体比、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大规格瓯江彩鲤含肉率(54.76±2.21)%显著高于小规格鱼(40.99±2.83)%;3种不同规格彩鲤肌肉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各为44%,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超过29%,且基本一致;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91%~95%;大规格鱼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而小规格鱼以廿碳五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含量较大.瓯江彩鲤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总体组成较好,是富有营养的优质动物性食品.  相似文献   

11.
给雄性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薏苡仁油微乳COME(Coix Oil Micro-emulsion)后,测定其脏器重量、脏器系数,检验对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的影响。分别测定50只未成年雄性小鼠的5种器官重量,计算脏器系数,探究相同脏器不同浓度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对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对比,薏苡仁油含量为0.25%和0.50%的COME的受试小鼠心脏系数差异显著(p<0.01)。0.25%的COME受试小鼠肝脏及肾脏系数差异显著(p<0.01)。与蒸馏水对比,薏苡仁油含量为0.25%的COME对小鼠的免疫能力有调节作用,对其肝脏、肾脏功能也有显著影响;薏苡仁油含量为1.0%COME对小鼠的心脏、肺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sp.)一般营养成分,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原绿球藻含水分80.56%,干品中含有蛋白质42.32%,碳水化合物15.11%,粗脂肪11.47%,灰分17.48%;氨基酸35.88%,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37.54%)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62.46%);13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41.74%),8种不饱和脂肪酸(54.43%).在光照20μmol·(m^2s)^-1,温度20℃,pH 8.16,盐度20.2‰的条件下藻液蓝绿色,叶绿素a、b的比值为5.24.实验表明:原绿球藻可作为一种高品质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有望作为直接投喂的饲料或作为饲料中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人工选育后的F3代池蝶蚌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在10个个体中均得到序列一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序列,长度为681bp;A、T、G、C含量分别为19.4%(132个)、30.4%(207个)、38.9%(265个)和11.3%(77个),A+T含量(58.3%)明显高于G+C(41.7%)含量,与其它淡水珠蚌科种类相同基因片段的碱基含量相似;密码子上4种碱基使用出现偏倚性,密码子第1位上碱基G使用率高达38.8%,碱基T为29.5%;密码子第2位上碱基T的使用率为38.8%,碱基C的使用率低至15.9%;密码子第3位上碱基T的使用率高达48.5%,而碱基C的使用率仅为4%;第3位碱基T的使用率比第二位高,这种递增现象也出现在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的COⅡ上。BLAST结果显示池蝶蚌COⅡ与三角帆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为95%,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这两种淡水珍珠育珠蚌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4.
应用6-O-异丙酰乙二胺荧光素(IPEF)作为柱前衍生试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成功地衍生、分离并检测了食用油中12种脂肪酸:戊酸(C5)、己酸(C6)、庚酸(C7)、辛酸(C8)、壬酸(C9)、癸酸(C10)、月桂酸(C12)、肉豆蔻酸(C14)、棕榈酸(C16)、油酸(C18∶1)、硬脂酸(C18)、亚油酸(C18∶2)的含量.以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酰亚胺(EDC)为缩合试剂,IPEF与羧酸在50℃反应40min即可较完全衍生.采用C18柱分离脂肪酸,色谱柱采用pH 6.5的甲醇-水(65/35,V/V)流动相平衡,进样后,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λex为504nm,λem为525nm.该方法检出限可达0.2~0.8nmol.L-1.  相似文献   

15.
19种(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及充气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态和充气2种培养方式下对19种(株)海洋微藻进行了培养,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56种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纲微藻都有相近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不同纲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特性则不同,冲气培养的微藻脂肪酸种类比静态培养的微藻多,这是由于在充气过程中带入了微生物的缘故,但仅仅改变充气条件并不能明显改变微藻累积脂肪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法、盐酸法和纤维素酶法制备出三种白木通果胶(CEP,HEP和CLEP),并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白木通果胶得率、结构及凝胶性与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LEP具有最高的得率(15.22%)和半乳糖醛酸含量(85.24%),且灰分含量(4.85%)显著高于其他2种果胶(1.03%~2.59%);HEP(54.18%)为高酯果胶,而CEP(40.65%)和CLEP(36.06%)为低酯果胶。CEP,HEP和CLEP的分子量分别为220.50,265.90和15.46 kDa。红外光谱显示,3种果胶均具有果胶的特征官能团峰。X-衍射图谱表明CLEP具有更多完好的晶体。质构分析表明,HEP的凝胶强度(16.70 g)最大,其次是CLEP(11.03 g),CEP最差(3.09 g)。此外,3种白木通果胶的乳化性随pH值的变化差异显著,其中HEP表现出最强的乳化活性,而CLEP具有最强的乳化稳定性。综上,白木通果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等商业应用方面具有潜力,且酶法提取的白木通果胶性能相对优于酸法。  相似文献   

17.
草鱼鱼油钾法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钾法提取草鱼加工废弃物中鱼油的工艺,并运用气相色谱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pH、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盐用量作为实验因素,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通过回归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pH 9.2,水解时间43min,水解温度58℃,盐用量9.5%,在此工艺条件下鱼油提取率达58.61%。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草鱼鱼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22.63%-26.07%、45.09%-47.93%、25.99%-31.3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碱、盐、钙镁离子及棉籽底油单乙醇胺磺基琥珀酸单脂二钠盐浓度对驱油体系的影响 ,所得的最佳配方驱油体系在较宽的碱范围内 (0 .5 %~ 1 .5 % )与七东 1区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小于 5× 1 0 - 3m N/m,且持续时间长 ,稳定性好 ,抗盐性大于 2 0 g Na Cl/L,抗二价钙镁离子能力较强 .  相似文献   

19.
单对甲苯磺酰-α-环糊精酯(mono-OTs-α-CD)是制备其他α-CD单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建立了一种测定α-环糊精对甲苯磺酰化反应产物的液相色谱新方法。3种不同碳位上(C3、C2和C6)的(mono-OTs-α-CD)在ODS柱上被完全分离,保留时间依次为7.70、10.08和12.18 min。它们在5~500 mg·L-1范围内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9.176x-559.19(R2=0.999 0),y=87.917x-430.16(R2=0.999 6)和y=70.529x-24.259(R2=0.999 2),回收率为92.5%~102.3%,RSDs小于1.8%,检出限(LOD)较低(0.5 mg·L-1),说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较好,能满足反应监测要求。初步考察了原料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酸碱度对单取代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投料比为1:2,反应温度为15℃,反应时间为15 min)下,C3位上的mono-OTs-α-CD产率可达3...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水稻的耐冷性,从集胞藻PCC6803中克隆酰基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desD与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CdesD。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系统将desD基因成功地导入粳稻中花11号和朝鲜的平壤21号中,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分子检测外源基因单拷贝整合的转化体在T1代呈现3:1的分离。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mRNA水平上获得表达。低温胁迫处理后,对转基因水稻进行脂肪酸成分和光合生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光合生理也得到了改善,水稻的耐寒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