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海洋藻类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QqQ-MS)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该方法采用C16氨基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和乙酸铵为流动相,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对叶绿素a、叶绿素b、 β,β -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岩藻黄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种色素标准品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6,回收率在82.77%~99.83%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n=5);方法的检出限(LOD)在0.02~0.16 μg/L之间,定量限(LOQ)在0.06~0.54 μg/L之间。利用该方法对11种藻类中5种色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了赤潮异弯藻、卡罗藻、微小原甲藻、微拟球藻、蛋白核小球藻、颗石藻、定鞭金藻、中肋骨条藻、威氏海链藻和假微型海链藻之间的物种色素分布情况。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等优点,适合藻类色素分析,为进行藻类生物量计算提供了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缢蛏稚贝优质微藻饵料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缢蛏稚贝的合适饵料及其最优组合投饵方式,比较了8种常见饵料微藻单种投喂和混合投喂对缢蛏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种投喂时,角毛藻和金藻饵料效果最佳,云微藻和XSWG仅次于角毛藻和金藻,对于规格较大的缢蛏稚贝扁藻饵料效果较佳,而对于规格较小的缢蛏稚贝其饵料效果并不太好,这5种微藻都可以作为缢蛏稚贝培育过程中的优良饵料选择:微绿球藻、巴夫藻饵料效果较差,不是缢蛏的良好饵料;而A5不仅对缢蛏稚贝没有饵料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选择优良饵料微藻进行混合投喂,其效果要优于单种投喂;混合投喂时,一些单种投喂饵料效果不佳的微藻品种可以作为优质饵料不足时的补充;对缢蛏稚贝有毒害作用的微藻品种绝对不能作为混合投喂时的饵料选择.  相似文献   
3.
环境胁迫对微小卡罗藻溶血毒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溶血实验将培养于不同盐度、pH、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微小卡罗藻的培养液做溶血检测,探讨不同环境因子胁迫下微小卡罗藻溶血毒素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适宜盐度下该藻分泌少量溶血毒素(2hHs30=2.1%),高盐或低盐胁迫下分泌较多(2hHs50=134.7%,2 hHs20=38.8%).pH〈7及pH〉9时,分泌的溶血毒素较多(2 hHp5=101.7%,2 hHp10=107.4%);pH在7~9之间,分泌很少(2 hHp7=1.5%).高温胁迫能促进溶血毒素的分泌(2 hHt50=70.7%),适宜温度下不分泌溶血毒素.短时间内(48h),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0~20000lx),该藻的生长不受影响,溶血毒素分泌很少.因此,溶血毒素的分泌与该藻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一旦生长受到抑制,毒素分泌量就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藻培养液中二甲基硫与二甲基硫丙酸的同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体中二甲基硫(DMS)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微藻培养液中DMS、溶解态二甲基硫丙酸(DMSPd)和颗粒态二甲基硫丙酸(DMSPp)的同步测定方法. 结果表明: 本方法在0.01~10.0 μg/L 范围内线性良好, 方法检出限10.6 pg , 加标回收率为(93.1±1.3)%; 相对误差范围小于5%.将4种微藻培养液高速离心,上层和下层溶液分别加固体NaCl后立即测定DMS,加NaOH 溶液反应12 h后测定DMS含量, 根据其数值的差值可得到各微藻培养液中DMS与DMSP的含量.检出结果与文献报道具有相似的结论:甲藻和定鞭藻是DMS(P)的重要生产者.其中颗石藻 (Pleurochrysis carterae)单位细胞DMSPp 的检出含量为(13.8±0.9)pg/cell.  相似文献   
5.
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欧几里德距离平方作为聚类统计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微藻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培养条件下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国际通用的海洋微藻的分类结果相吻合.因此,微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来作为微藻分类的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宁波野生地木耳为研究对象,针对原植体和藻丝体细胞,利用液体和固体2种培养方法,研究了培养基、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摇动等人工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宁波地木耳原植体的最佳培养条件是25℃,光强1500lx.液体培养时,BG11-C培养基最适原植体生长,且摇动培养比静止培养生长状态佳.固体培养下30℃,H1-C培养基最适合无菌细胞系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系统(UPLC-Q-TOF MS)对6种海洋微藻3个培养时期(对数期、平台期、平台末期)的鞘糖脂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6种微藻中共检测到3种类型的鞘糖脂, 且每一种藻中仅检测到一种类型极性头部糖原的鞘糖脂.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每种藻中总鞘糖脂的含量在对数期最少, 每毫克干藻中含0.23~8.42 nmol; 平台末期时大量积累, 每毫克干藻中含量达5.37~50.10nmol. 鞘糖脂组成和生长期含量的变化可为海洋微藻生理生态学研究、化学分类学研究以及赤潮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剧毒卡罗藻GM5株中标志性毒素4,5-dihydro-KmTx2的分离纯化体系,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对其纯化效果进行评价. 过滤后的培养液经大型固相萃取柱(YMC-GEL ODS-A-HG, 80 cm×10 cm, 12 nm, S-50 μm)进行富集, 依次用体积分数为10%、40%和60%的甲醇溶液进行淋洗, 体积分数为80%的甲醇溶液进行洗脱, 得到目标化合物粗提液(纯度为51.3%). 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一步分离纯化, 使得目标化合物纯度高达93.2%. 该方法提取及纯化效率高, 可操作性强, 可以为4,5-dihydro- KmTx2的规模化生产及功能活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小硅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研究了处于平台期的小硅藻中的光合作用脂被13 C标记的程度和速度。结果显示:在平台期13 C人工标记的10天内,所有4类光合作用脂均被13 C明显标记,其中二酰甘油双半乳糖脂( DG-DG)、磷脂酰甘油( PG)、二酰甘油硫代糖脂( SQDG)被13 C标记的总量,从刚进入平台期到平台期第8天逐渐增加,此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第8天分别达到最大值(173±24) ng/mg,(473±41) ng/mg 及(1224±21) ng/mg,标记率分别达到56.3%,38.4%和62.6%;而二酰甘油单半乳糖脂(MGDG)被13C标记的总量在整个平台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在第10天达到(956±51) ng/mg,标记率为87.3%。可见,不同脂质在藻体内合成的先后时间有差别,为了清晰地了解生物摄食过程中对微藻中特定脂类的同化机理,需要藻体内被13 C标记的每类脂质含量的最大化,针对DGDG、PG、SQDG,应选取标记了8天的微藻来投喂生物,而针对MGDG,则应选取标记了10天的微藻投喂生物。  相似文献   
10.
以赤潮异弯藻为研究对象, 利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等研究新鲜坛紫菜、灭活坛紫菜、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和甲醇提取物对有害赤潮微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新鲜坛紫菜具有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叶绿素a含量、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的作用; 灭活坛紫菜(3.20g·L-1)、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0.80、1.60g·L-1)和甲醇提取物(3.20g·L-1)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具有“先抑后促”作用. 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3.20 g·L-1)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 生长抑制作用大小为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灭活坛紫菜>新鲜坛紫菜>坛紫菜甲醇提取物, 坛紫菜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来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 且主要成分具有水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