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亚钳蝎4个软瘫型抗昆虫神经毒素的纯化及其分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直接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粗毒进行了分离,获得了至今关于该毒神经毒素组分的最佳分离和高回收得率的图谱,如本法可将哺乳动物毒素(包括兼有哺乳动物毒性的昆虫毒素)和只有昆虫毒性的昆虫毒素分成两个区,并从后一区中纯化了多至5个抗昆虫毒素(分别将它们定名为BmK IT1至IT5)。毒性检测、氨基酸组成分析及N-端3肽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除其中的BmK IT1应为前文报道的BmK IT(挛缩型抗昆虫毒素)外,BmK IT2至IT5则都是新发现的软瘫型抗昆虫毒素。该4个毒素都是偏碱性的、由约6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等电点均在8.3至8.5之间。当BmK IT2分子被荧光物质标记修饰后,生物毒性便丧失。揭示这类毒素分子表面带正电荷的残基对维系其生物活性应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部分还原和分步序列测定法确定了虎纹捕鸟蛛毒素-的二硫键配对方式.在pH=3和40℃的条件下与还原剂三羧甲基磷酸(TCEP)反应10min,利用RP-HPLC分离并分别收集含有一对和两对二硫键被还原的中间体,分别与0.5mol/L碘乙酰胺溶液(pH=8.3)反应1min,使游离巯基烷基化后,测定各中间体的氨基酸序列,从而确定虎纹捕鸟蛛毒素-的3对二硫键分别为Cys2-Cys17,Cys9-Cys24和Cys-Cys31(1-4,2-5和3-6).  相似文献   

3.
张敏  张宇昊  马良 《分析化学》2011,39(12):1907-1911
采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β-CDs)-金属离子(M)体系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荧光增敏作用.在β-CD-Hg体系中,AFB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当溶剂中甲醇比例为50%,Hg2+、β-CD与AFB1反应摩尔比均大于300:1时,荧光增强倍数最大,可达到15倍.将β-CD-Hg作为新型荧光增强剂...  相似文献   

4.
海葵毒素(Palytoxin)是从海洋腔肠动物(Coelenterate)分离所得的一种毒素,是目前已知天然非蛋白质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个,小鼠的半致死量(LD_(50))为0.15μg/kg(静脉注射)。该毒素的分子量为3300,分子式为C_(145)H_(264)N_4O_(78),结构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全部了解。 1.存在: 海葵毒素存在于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腔肠动物中,由Moore和Scheuer首先提取分离,经鉴定认为它是Palythoa toxica种。后来,Attaway发现牙买加的P.caribaeorum,P.mammilosa种中也存在此毒素。Hashimoto等则发现日本石垣岛(Ishigaki)的P.tuber-culosa种中也有。  相似文献   

5.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方法。样品经0.5%甲酸加热提取,石墨化炭黑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采用TSK–Gel Amide–80色谱柱(150mm×2.0mm,5μm),以水溶液(含2mmol/L甲酸铵,50mmol/L甲酸)A,95%乙腈水溶液(含2mmol/L甲酸铵,50 mmol/L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0.3 mL/min,进样体积为10μL,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藤沟藻毒素3、4(GTX3、GTX4)、脱氧藤沟藻毒素3(dcGTX3)的检出限为8μg/kg,藤沟藻毒素5(GTX5)、新石房蛤毒素(neoSTX)、石房蛤毒素(STX)、脱氧甲酰基类毒素(dcSTX)的检出限为20μg/kg,藤沟藻毒素1,2(GTX1,GTX2)的检出限为24μg/kg,脱氧藤沟藻毒素2(dcGTX2)的检出限为28μg/kg。GTX3,dcGTX3,GTX4的线性范围为4~80μg/L,GTX5,neoSTX,STX, deSTX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L,GTX1的线性范围为12~240μg/L,GTX2的线性范围为11~220μg/L,dcGTX2的线性范围为14~280μ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为82.5%~115.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7.5%(n=6)。该方法检出限低,精确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红枣中链格孢菌代谢产生的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链格孢酚(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ME)和腾毒素(TEN) 4种链格孢菌毒素的方法。采用2. 0%甲酸-乙腈溶液超声提取,辅以0. 2 g Na Cl盐析,使用BEH C18色谱柱在6 min内快速分离毒素,并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红枣中的4种链格孢菌毒素。除了链格孢酚的线性范围为1. 0~100μg/L外,其他3种毒素的线性范围均为10~1 000μg/L,线性关系(r2)均大于0. 990,检出限为0. 5~12. 4μg/kg。4种毒素在空白基质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2. 8%~116%,相对标准偏差为0. 5%~11. 2%,可满足红枣中链格孢菌毒素的检测要求。运用毒理学软件理论计算得到成年人对4种毒素的允许每日暴露量(PDE)为19. 30~25. 65μg/d。  相似文献   

7.
在25±0.1℃,I=0.1mol·l~(-1)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DL—苯丙氨酸、甘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等α—氨基酸的电离常数;铜(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和铜(Ⅲ)—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使用的α—氨基酸均为生化试剂。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b~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ol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ΔlogK和Δlogβ_(111)表征了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和疏水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栖息于我国南海的桶形芋螺的毒液中纯化出一个新的芋螺毒素BtIIIB.采用氨基酸组成分析、质谱分析和Edman降解测定BtIIIB为15肽,其氨基酸序列为:CCELPCHGCVPCCWP.结构中含有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分子内二硫键.采用部分还原的方法,分步还原毒素中的二硫键,用氰基化试剂衍生生成巯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衍生的产物进行裂解,用MALDI-TOFMS测定裂解后片段的分子量,确定了其二硫键的配对方式为Cys1-Cys13,Cys2-Cys9,Cys6-Cys12的部分交叉式结构,是芋螺毒素中比较特别的配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Guo M  Tan Z  Wu H  Li Z  Zhai Y 《色谱》2012,30(3):256-261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1, DTX-1)、蛤毒素(pectenotoxin-2, 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 YTX)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经含甲酸和甲酸铵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OA、DTX-1和YTX的线性范围为2.0~200.0 μg/L,定量限(以信噪比(S/N)≥10计)为1.0 μg/kg; PTX-2的线性范围为1.0~100.0 μg/L,定量限为0.5 μg/kg;几种化合物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3.1%~10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6%~9.29%。成功应用本法对黄海灵山湾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样品中含有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和虾夷扇贝毒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圆二色谱和荧光寿命等方法研究了单 [6_(对甲基苯硒基 )_6_脱氧 ]_β_环糊精 ( 1 )、单 [6_苯胺基_6_脱氧 ]_β_环糊精 ( 2 )和单 [6_(L_色氨酸 )_6_脱氧 ]_β_环糊精 ( 3)3种环糊精衍生物在 2 98.1 5K时磷酸缓冲溶液 (pH =7.2 ,0 .1mol·L-1)中的构型 .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 ( 1 )和 ( 3)在水溶液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包结 ,而化合物 ( 2 )的取代基则游离于环糊精空洞之外 .采用圆二色谱滴定法测定了 3种环糊精衍生物对几种环醇的配位稳定常数 ,发现在磷酸缓冲溶液中 ,化学修饰β_环糊精疏水取代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了主体对客体的配位能力 .  相似文献   

11.
采用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栖息于我国南海的桶形芋螺的毒液中纯化出一个新的芋螺毒素BtⅢB.采用氨基酸组成分析、质谱分析和Ednan降解测定BtⅢB为15肽,其氨基酸序列为:CCELPCHGCVPCCWP.结构中含有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分子内二硫键.采用部分还原的方法,分步还原毒素中的二硫键,用氰基化试剂衍生生成巯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衍生的产物进行裂解,用MALDI-TOF MS测定裂解后片段的分子量,确定了其二硫键的配对方式为Cys1-Cys13,Cys2-Cys9,Cys6-Cys12的部分交叉式结构,是芋螺毒素中比较特别的配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栖息于我国南海的桶形芋螺的毒液中纯化出一个新的芋螺毒素BtIIIB.采用氨基酸组成分析、质谱分析和Edman降解测定BtIIIB为15肽, 其氨基酸序列为: CCELPCHGCVPCCWP.结构中含有6个半胱氨酸, 形成3对分子内二硫键.采用部分还原的方法, 分步还原毒素中的二硫键, 用氰基化试剂衍生生成巯基, 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衍生的产物进行裂解, 用MALDI-TOF MS测定裂解后片段的分子量, 确定了其二硫键的配对方式为Cys1-Cys13, Cys2-Cys9, Cys6-Cys12的部分交叉式结构, 是芋螺毒素中比较特别的配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粮谷中T-2和H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混合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Bond ElutMycotoxin)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T-2和HT-2毒素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在0.01、0.05、0.10、0.2 mg/kg的加标水平下,2种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90%,相对标准偏差为2.8%~7.6%;T-2和HT-2毒素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001、0.002 mg/kg.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快速分析谷物样品中T-2毒素和HT-2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80:20,V/V)混合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采用HPLC-MS/MS测定.T-2毒素和HT-2毒素的检测线性范围均为0.20 ~20.00 μg/kg,定量下限为0.20 μg/...  相似文献   

15.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刚  王松雪  张艳 《分析化学》2013,41(2):223-228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提取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um)分离.以甲醇-水(40∶6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进样量为1μL,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360 nm,发射波长为440 nm,无需衍生.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保留时间小于5min,从样品前处理到结果分析整个过程小于45 min.根据3倍信噪比的峰响应值,确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出限分别为0.15,0.05,0.40,0.06 pg,4种毒素在0.4 ~ 60.0 pg,0.2~15.0 pg,1.5~ 60.0 pg和0.2~15.0 pg范围内分别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9999,0.9999,0.9998和0.9992;在小麦、玉米、稻谷3类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77.4% ~ 104.2%,精密度为1.8% ~ 8.9%.本方法无需衍生即可同时测定粮食中4种黄曲霉毒素,适用于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贝类组织中米氏裸甲藻(GYM)贝毒素、螺环内酯毒素(SPX1)、大田软骨酸(OA)贝毒素、蛤毒素(PTX2)、原多甲藻酸(AZA1)贝毒素的方法.用甲醇-水(4: 1, V/V)溶液对贝类组织中GYM, SPX1, OA, PTX2和AZA1进行提取,MAX阴离子交换柱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分离,除OA以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外,GYM, SPX1, PTX2和AZA1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5种脂溶性贝毒素GYM, SPX1, OA, PTX2和AZA1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扇贝闭壳肌空白样品添加5种贝毒素的提取率均为78.6%~94.4%(n=6); 精密度(RSD)为6.8%~14.9%.贝类组织中5种贝毒素GYM, SPX1, OA, PTX2和AZA1的检出限分别为0.10, 0.21, 2.00, 0.32和0.04 μg/kg.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饲料中伏马毒素B1、B2、B3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50∶49∶1,体积比)提取,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2.1 mm,3.5μm)分离,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基质校正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在5.0~2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3μg/kg和10μg/kg。在10、20、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伏马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0.3%~93.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5%~13.4%。该方法简单、快速、稳定,适用于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亲和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用甲醇-乙腈-水三元流动相体系分离黄曲霉毒素,氯化汞溶液在线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建立了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的方法。该方法在13 min内完成测定,线性关系良好,5种黄曲霉毒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9。方法成功应用于花生、花生制品、大米、玉米等农产品。对样品进行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3%~100%,相对标准偏差1.51%~4.98%(n=7),B1检出限(S/N=3)和定量下限(S/N=10)分别达到了0.05μg/kg和0.17μg/kg。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主要包括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其中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其广泛存在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谷物,奶,食用油及其制品中,因此,食品中超痕量及痕量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受到高度关注。由于农产品样品基质复杂,而黄曲霉毒素含量和限量极低,高效特异性样品前处理技术是高灵敏精准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关键之重。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和核心识别元件等方面发展迅猛,在黄曲霉毒素痕量检测方面凸显出一定优势。综述了近几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黄曲霉毒素前处理及快速检测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黄曲霉检测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粉碎的婴幼儿辅助饼干食品样品经体积比为89∶10∶1的乙腈-水-乙酸混合液提取,采用净化剂为50mg十八烷基硅烷、30mg N-丙基乙二胺和30mg氨丙基的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净化液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O-甲基柄曲霉素、柄曲霉素、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_2等8种黄曲霉毒素及其同系物的含量。以AQ-C_(18)HP色谱柱(2.1mm×100mm,3.0μm)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含5mmol·L~(-1)乙酸铵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8种黄曲霉毒素及其同系物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5~0.10μg·kg~(-1),测定下限(10S/N)为0.15~0.30μ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6.3%~95.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3.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