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原制造商有充足资金而零售商无资本禀赋的情形下,研究再制造商为零售商提供和不提供商业信用时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再制造商提供商业信用时,如果再制造商需要向原制造商借款维持企业运作,那么原制造商会提高专利授权费用;再制造商不提供商业信用、零售商未寻求外部融资时,再制造商会被淘汰,基于收益共享契约,闭环供应链能够实现协调运作;再制造商不提供商业信用、零售商通过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外部融资时,随着股权融资比例系数的增加,零售商利润先增加后减少,再制造商利润增加,原制造商利润减少,整个供应链系统利润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专利保护环境下研究了带有再制造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探讨了原制造商、两个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得到了最优的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回收价格、专利许可费,分析了最优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回收价格、专利许可费以及供应链利润的重要性质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研究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闭环供应链回收、碳减排与专利授权决策问题。分别构建制造商回收再制造、零售商回收再制造支付固定专利费、零售商回收再制造支付单位专利费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分析低碳消费者比例、普通消费者对再制品的接受程度及碳权交易价格,对企业回收、碳减排及定价决策的影响,并比较了三种模式下企业及供应链的利润。研究表明:随着市场中低碳消费者比例及普通消费者对再制品接受程度的提高,总会使得回收率及碳减排率增加;碳权交易价格的提高,也会促使制造商提高碳减排率;对制造商来说,其利润在零售商回收再制造且支付固定专利费用下实现最优。从自身利润最优的角度出发,作为领导者的制造商将总是选择零售商回收再制造且支付固定专利费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两周期闭环供应链,在考虑突发事件干扰新产品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时闭环供应链在扰乱前后关于回收决策和协调机制问题的比较,得到了扰动前后的最优回收价格、回收数量以及制造商的最大再制造节约利润和零售商的最优回收利润。研究表明:当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小时,集中化决策者和分散化决策者均保持原回收计划,适当调整回收价格;当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大时,集中化决策者和制造商愿意调整其回收决策,而零售商在正扰动幅度较大时希望保持原回收计划,在负扰动幅度较大时倾向于调整回收决策。两部收费制契约可以协调制造成本扰乱之前和之后的闭环供应链。制造商获得的固定费用在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小时随扰动量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在扰动量幅度较大时随正扰动量的增加而减少,负扰动量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存在偏好的碳交易市场中,研究两级闭环供应链中的减排与定价决策问题.对于制造商负责回收模式下的回收再制造过程,采用指数分布来刻画废旧产品质量水平的不确定性.假设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存在竞争关系,建立制造商和零售商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制造商确定减排投资和回收参考价格以及零售商决定两种产品的差别定价策略,通过算例分析回收产品的残值和碳交易价格对最优策略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当碳交易的市场价格升高时,制造商应加大减排投资,且零售商应采取提高产品零售价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虑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再销售以及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竞争等因素,建立集中供应链系统和分散供应链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新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再制造产品的制造成本满足一定条件时,决策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进行再制造活动.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回收率和替代系数对供应链总利润及各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博弈论中的相关原理,研究了由一原制造商,一回收制造商和一零售商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在系统中,原制造商通过向回收制造商收取专利许可费授权其进行再制造,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认可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明显高于分散决策;无论集中还是分散决策,再制造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提高再制品需求量,尽管会抑制部分新产品需求,但仍会使各方利润的增加;在分散决策下再制造节约成本和再制造率的提高均会使原制造商提高单位专利许可费来获取更多利润.最后通过利润分享机制实现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并用一算例对主要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假设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考虑制造商产品回收率、退货率和废旧产品再制造率的不确定性,建立再制造环节废旧产品的最优检测时间、购买时间和闭环供应链最低成本的数学模型.利用回收率、退货率和再制造率计算废旧产品的最优检测和购买的时间间隔,分析再制造环节中双源库存的成本最小化问题.研究表明:再制造环节可降低闭环供应链的双源库存成本,但随着回收率的增加,总成本先下降后增加;在回收率、退货率和再制造率三者共同作用下,最优检测和购买时间间隔的设置可降低双源库存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构建高端制造商将再制造专利许可作为外部竞争要素情形的闭环供应链竞合决策模型,研究消费者异质需求下再制造专利许可对闭环供应链生产决策、利润和环境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制造专利许可是高端制造商的有效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可提高高端制造商利润,降低低端制造商利润;再制造专利许可策略对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但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支付意愿越强,其环境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10.
论文在碳交易规制下,研究单一制造商和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减排与低碳推广决策以及零售商对制造商的成本信息分享问题,分析了零售商对制造商分享成本信息的条件,及不同情形下的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推广策略。研究发现:零售商的最优低碳推广水平只与自身相关参数有关,零售商只有在自身低碳推广效率足够高时才会与制造商分享信息;制造商最优减排量随消费者低碳意识、碳交易价格、零售商低碳推广效率及其不确定性增大而提高,随零售商之间竞争程度提高而降低;无论零售商是否对制造商分享成本信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利润随零售商之间竞争程度提高而增加,随消费者低碳意识、碳交易价格提高而提高;零售商低碳推广效率的不确定性越大则制造商的最优利润越低,零售商的最优利润越高;仅一家零售商分享成本信息时,制造商无法通过转移支付使另一家零售商与其分享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考虑消费者对零售渠道和直销渠道具有不同的渠道偏好,研究了专利许可零售商实施再制造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和协调问题。运用博弈论方法求得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形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并分析了消费者渠道偏好系数对节点企业最优定价策略及利润的影响。针对分散决策存在效率损失的问题,以集中决策的最优解为基准,通过联合运用一个由批发价格、直销价格和专利许可费构成的定价机制和一个利润分享机制,实现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是研究当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原制造商具专利保护以及新产品与再制造品之间存在差异情况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决策及系统协调机制设计问题。根据现实情形构建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模型,利用博弈理论讨论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情形下节点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及最优利润。研究结果表明,废旧产品的再造率和专利许可费用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和回收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接受程度会影响到供应链系统各方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利润;提出的一种收益-费用分担契约协调机制,可以实现分散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  相似文献   

13.
考虑消费者溯源偏好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水平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构建由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和一个食品零售企业组成的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可追溯努力成本分担和公平偏好对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结果 表明:政府补贴与可追溯努力成本分担均能促进食品生产企业提高可追溯努力水平,进而提升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水平.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专利完善市场受专利保护的原制造商面对再制造商竞争所采取得两种策略:无许可再制造与许可再制造。在再制造成本差异及消费者异质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无回收数量限制的单周期模型和受回收数量限制的两周期模型,利用博弈理论求解原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竞争情况下的最优决策。通过比较分析和数值仿真,讨论了不同参数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定价策略及双方利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结论。结果表明,原制造商倾向于采用许可再制造策略,这是在于原制造商可以通过收取专利许可费来分享再制造所带来的收益;而对再制造商而言,只有许可再制造所带来的节省成本足够高时,才有意愿接受原制造商的专利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卢荣花  李南 《运筹与管理》2015,24(6):112-120
研究产品生命周期条件下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和协调策略:制造商第一周期只生产新品,从第二周期开始生产再制造品,并负责回收。建立了两周期、多周期和无限周期下的分散决策模型和多周期下的集中决策模型,得到最优定价和生产策略。结果表明:两周期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应根据不同的成本节约额制定不同的批发价、零售价和生产量。多周期中,当成本节约额比较小时,除第一和最后一个周期外,制造商和零售商应采取相同的定价和生产策略;当成本节约额比较大时,除第一和最后两个周期外,制造商和零售商应采取相同的定价和生产策略。无限周期中,除第一周期以外,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应该采取相同的定价和生产策略。在有限周期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应通过在前期制定比较低的批发价和零售价,以提高生产量和销售量,使得后期的回收量增大,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制定合适的批发价和销售收入及再制造收益共享比率可以协调整个闭环供应链。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市场需求随机且对销售价格及提前期敏感的条件下,供应链如何制定最优的销售价格、提前期以及库存因子使得利润最大化。首先,分析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发现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模式下的提前期与库存因子是相同的,但分散决策下的销售价格更高、期望利润更低,且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供应链的利润之比随着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建立了收入共享与成本分担的协调机制,并分析了其最优决策。研究发现,协调决策机制可以有效地压缩提前期,并能同时使供应链达到帕累托改进,但不能达到完美协调,而且还发现协调决策下制定的最优销售价格比分散决策要低。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对三种供应链决策模式下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利润随着需求方差增大而减小,提前期压缩程度随着材料成本承担比例增大而增大。上述结论可以为企业制定销售价格与提前期决策以及企业间的协调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一个风险厌恶销售商与风险中性供应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背景,以条件风险价值(CVaR)和期望利润的加权平均作为销售商的决策目标,对期权契约下销售商的订购策略及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销售商以CVaR为目标时的情形。在给出销售商在不同风险厌恶程度下的最优订购策略后,文章进一步给出了供应链相应的协调条件,并分析了此时期权权利金,销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和期望利润权重等参数对供销双方收益的影响,发现“利润-CVaR”法下销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对供销双方利润的影响与CVaR法下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权利金依然起到了分配整体供应链利润的作用,且销售商期望利润权重的增加会降低自身收益水平而提高供应商利润。最后,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