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N-甲基取代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并研究了此类螯合剂的分子内氢键的性质。在合成N-甲基芳香基苯并咪唑或芳香基苯并咪唑过程中进行的N-甲基化时,随着(?)NH基N上的电荷密度增加和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大,产率急剧下降。羟基的化学位移,离解常数和HMO计算均表明2-(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口恶)唑、噻唑等化合物均具有较弱的分子内氢键。由于五员共轭环的生成,内氢键强度与结构之间的规律性很差。这与前文~[7]关于邻苯基偶氮芳香酚和2(-邻羟基苯基)喹啉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N-甲基取代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并研究了此类螯合剂 的分子内氢键的性质.在合成N-甲基芳香基苯并咪唑或芳香基苯并咪唑过程中进行的N-甲基化时,随着>NH基N上的电荷密度增加和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大,产率急剧下降.羟基的化学位移,离解常数和HMO计算均表明2-(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 唑,噻唑等化合物均具有较弱的分子内氢键.由于五员共轭环的生成,内氢键强度与结构之间的规律性很差.这与前文[7]关于邻苯基偶氮芳香酚和2(-邻羟基苯基)喹啉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芳香族螯合剂分子中,连接两个配位原子化学键的刚性对其螯合能力有重要影响.试比较8-羟基喹啉(1)和2-(2’-羟苯基)吡啶(2),虽然1的内氢键比2弱,且O…N间距也大于2,但1对过渡金属的螯合能力却比2大得多.Freiser据此认为,五员螯合环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比六员环稳定.为进一步考察这类结构效应,我们合成了稠环螯合剂3~5,并与类似物6~8及1和2一起,从分子内氢键及螯合环中各键的刚性对Li的萃取性能的影响来观察这些化合物配位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6-氨基胡椒醛为原料,与邻羟基苯乙酮(2a),4-氯-2-羟基苯乙酮(2b)发生Friedlander缩合反应,得到新的喹啉衍生物2-(2-羟基苯基)-6,7-亚甲二氧基喹啉(3a)和2-(5-氯-2-羟基苯基)-6,7-亚甲二氧基喹啉(3b),新的喹啉衍生物3a~3b分别经IR红外光谱,1H NMR核磁共振谱,MS质谱,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以 6 氨基胡椒醛为原料 ,与邻羟基苯乙酮 (2a) ,4 氯 2 羟基苯乙酮 (2b)发生Friedl nder缩合反应 ,得到新的喹啉衍生物 2 (2 羟基苯基 ) 6 ,7 亚甲二氧基喹啉 (3a)和 2 (5 氯 2 羟基苯基 ) 6 ,7 亚甲二氧基喹啉 (3b) .新的喹啉衍生物 3a~ 3b分别经IR红外光谱 ,1 HNMR核磁共振谱 ,MS质谱 ,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8-羟基喹啉是一个良好的发光性材料,在8-羟基喹啉环上引入不同的功能团可以调控其相应锌配合物的发光颜色。本文在2位上引入硝基苯基团,设计合成了2-(4-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1)和2-(3-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2)及其各自的锌配合物(3)、(4)四个新化合物;利用UV、荧光等分析其结构及研究其反应;紫外光谱显示化合物3和4的λmax分别是340nm和305nm。  相似文献   

7.
Friedl?nder喹啉合成法是以邻胺基芳基醛或酮与有α-亚甲基的酮环化制备喹啉的反应,报道了一种喹啉钌络合物催化Friedl?nder法合成喹啉的方法.首先,以8-羟基喹啉钌络合物为催化剂,对模板反应邻氨基苯甲醇和苯乙酮合成2-苯基喹啉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实验.重点对比研究了8-羟基喹啉钌络合物配体上不同取代基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其中5-甲基-8-羟基喹啉(1e)钌络合物催化邻氨基苯甲醇和苯乙酮合成2-苯基喹啉获得了73%的最高收率.结合IR, UV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讨论了配体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β-H消除形成醛过渡态,交叉aldol反应再亚胺环化,最后脱水生成目标产物的可行机理.以(1e)3Ru为催化剂,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了底物扩展研究,以69%~94%的收率合成了32个不同取代的喹啉衍生物,验证了方法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1)的选择性合成.化合物1是以间苯二胺(3)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来.间苯二胺和1,4-二羧酸二甲酯丁炔(4)反应生成了1,3-二-(1,2-二甲氧羰基-乙烯氨基)苯(5),随后化合物5在二苯醚中加热回流,生成4,10-二羟基-1,7-邻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6)和4,5-二羟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7).从核磁共振氢谱中可以估算出,化合物6的产率是化合物7的7~9倍.化合物6和7的混合物通过Mitsunobu反应生成了化合物1和4,5-二异丁氧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2),其中化合物1的产率是化合物2的5~7倍.晶体结构清楚地表明化合物1中10位上的羟基与1位上的氮原子之间形成了六元环分子内氢键,而在化合物2中却没有发现分子内氢键,此现象很好的说明了氢键的形成与选择性合成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两种含三氟苯基的新型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4,6-三氟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B)、(E)-5-[2-(2,4,6-三氟苯基)亚胺基]-8-羟基喹啉(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D与E,产物经NMR,IR,MS,元素分析等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核磁、紫外滴定跟踪了金属锌与配体的配位过程,并测定了两者溶液状态下的荧光性质:化合物D,E在甲醇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分别在599 nm和572 nm处;相比于8-羟基喹啉,2位和5位取代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荧光发生了明显红移。锌配合物固体荧光寿命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D表现出较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0.
以腺苷为母体,对其N6-位进行结构改造,首先经邻位双羟基保护,N6-位氯代,再在N6-位引入哌嗪环制得中间体2',3'-异丙叉-6-哌嗪嘌呤核苷(4);4与N-氯乙酰苯胺类似物(6a~6h)偶联后脱除邻位双羟基保护合成了8个新型的N6-哌嗪取代腺苷衍生物(8a~8h),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8a~8h对Hela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Hela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2-{4-[9-(3,4-二羟基-5-羟甲基-四氢呋喃-2-基)-9H-嘌呤-6-基]-哌嗪-1-基}-N-(3-氟苯基)-乙酰胺(8e)的活性最好,IC50为21.74μmol·L-1。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氨基和取代的苯基,合成了系列二-[2-苯基吡啶(C^N)][5-取代-8-羟基喹啉(N^O)]铱(Ⅲ)配合物((C^N)2IrQ).这里CN代表2-苯基吡啶,Q代表5-取代-8-羟基喹啉.通过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单晶X-衍射等对配合物的化学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UV-Vis、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等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配合物热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常温下,几种5-取代苯基喹啉铱配合物的溶液和固体产生红色磷光发射,光致发光(PL)光谱在666和687nm附近出现两个强度基本相等的发射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主要受喹啉环和5位苯基的影响,苯环上的取代基团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影响不大.而5-氨基喹啉铱配合物PL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550nm,其PL光谱主要受2-苯基吡啶的影响.将配合物二-[2-苯基吡啶(C^N)][5-(4-甲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N^O)]铱(Ⅲ)(7b)掺杂在聚2,7-(9,9-二辛基)芴(PFO)和30%(质量分数)的2-对叔丁基苯基-5-对联苯基-1,3,4-口恶二唑(PBD)的主体材料中,制备了聚合物发光器件(OLED),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发射峰在672nm处,18V时最大亮度为350cd/m2,在电压14V时CIE色坐标值为(0.61,0.33),是一红光OLED器件.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冯文林 《结构化学》1994,13(6):457-462
利用半经验AM1方法计算了基态与第一激发态7-羟基喹啉的两种异构体及其与甲醇等溶济分子形成1:2桥式氢键化合物的结构与稳定性。在基态,烯醇式结构比酮式结构稳定;而在第一激发态酮式比烯醇式稳定。1:2桥式氢键的形成使得酮式能量降低比烯醇式多。烯醇式1:2桥式氢键化合物呈交叉式结构,酮式1:2桥式氢键化合物呈折叠式结构,激发态的形成对氢键结构影响不大。在7-羟基喹啉羟基(或羰基)的邻位和间位引入取代基后,对喹啉环和桥式氢键结构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半经验AM1方法计算了基态与第一激发态7-羟基喹啉的两种异构体及其与甲醇等溶济分子形成1:2桥式氢键化合物的结构与稳定性。在基态,烯醇式结构比酮式结构稳定;而在第一激发态酮式比烯醇式稳定。1:2桥式氢键的形成使得酮式能量降低比烯醇式多。烯醇式1:2桥式氢键化合物呈交叉式结构,酮式1:2桥式氢键化合物呈折叠式结构,激发态的形成对氢键结构影响不大。在7-羟基喹啉羟基(或羰基)的邻位和间位引入取代基后,对喹啉环和桥式氢键结构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镧-8-羟基喹啉-马来酸-氯化钾的示波极谱络合吸附波。在-1.50V(SCE)电位处有一个8-羟基喹啉的还原波P_1,La~(3+)的加入使P_1减小,而在较负电位出现一个新波P_2。P_1的降低与5×10~(-17)~5×10~(-6)MLa~(3+)浓度有线性关系,用于测定样品(LaGd)_2O_2S中的La,得到满意的结果。实验证明P_2是La~(3+)与8-羟基喹啉和马来酸的三元络合阴离子的吸附波,其配位比为La~(3+)∶8-羟基喹啉:马来酸=1∶3∶1。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c,产物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滴定模拟了金属锌与配体的配位过程,分别测定了它们固态和溶液状态下的荧光性质:光谱显示化合物5a~5c固体荧光光谱的λmax分别是596,625,592 nm,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是562,536,618 nm.荧光光谱显示硝基位置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余瑜  严燊和 《有机化学》2000,20(2):213-217
1-苄基异喹啉Reissertcompound经RaneyNi(w-2)催化氢化,分离得到二个未见报道的氢化产物,经化学和波谱分析推定其结构为:1-亚氨基-1-苄基-2-苯甲酰基-1,2-二氢异喹啉(4)和3-苯基-10b-苄基-1,10b-二氢咪唑骈[5,1-a]异喹啉(5)。据此提出了一条1-苄基异喹啉Reissertcompound高压催化氢化的途径,并对异喹啉eissertcompound高压催化氢化反应中酰基转位进行了讨论。试图以环已基溴作为烷化剂,在氢化钠条件下,与异喹啉Reissertcompound作用来制备1-环已基异喹啉Reissertcompound,结果只得到了1-氰基异喹啉,产率达75%,为制备1-氰基异喹啉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含不同碳链长度的对烷氧基苯基,合成了一类5-(4′-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C6OphQ)2Zn、(C8OphQ)2Zn和(C12OphQ)2Zn。通过DSC和偏振显微镜等热力学仪器考察了它们的液晶性,发现长链的5-对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均具有液晶性。将它们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进行排列,应用装备有偏振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了薄膜偏振光性质。实验发现,这些具有液晶性质的发光配合物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能够产生有序排列,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和发射二色比。其中配合物(C8OphQ)2Zn在332 nm处的最大吸收二色比是2.0,在500 nm处的发射二色比为2.4。  相似文献   

18.
在K2CO3作为碱、乙腈作为溶剂的条件下,将2-氯甲基-4-苯基喹啉-3-羧酸乙酯(3)分别与5,7-二氯-8-羟基喹啉(4a)和5,7-二溴-8-羟基喹啉(4b)发生Williamson反应,以高收率得到结构新颖的二氯或二溴取代的双喹啉类目标化合物2-(5,7-二氯/二溴-8-喹啉氧甲基)-4-苯基喹啉-3-羧酸乙酯(2a,2b);其结构经波谱数据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9.
黄酮类抗氧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用AM 1方法对若干黄酮类抗氧化剂做了计算 .发现 :( 1 )黄酮化合物邻二酚羟基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强于间二酚羟基 .原因一是前者半醌式自由基与邻位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 ,从而更稳定 ;二是前者半醌式自由基通过共振形成邻苯醌 ,这使其未成对电子密度在邻位氧上有较多分布 ,内能更低 .( 2 )色原酮类黄酮化合物C环的吸电子性质使它对A环酚羟基有钝化作用 ,使其更不活泼 .由于B环受C环影响较小 ,而且大多数黄酮类抗氧化剂B环为邻二酚羟基取代 ,因此实验总结出的B环酚羟基活性高的规律得以解释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由1-3'-溴4'-甲氧基)苄基-2-甲基-6-甲氧基-7-羟基-8-溴-1,2,3,4-四氢异喹啉(2)和1-(1'-羟基)苄基-2-甲基-6-甲氧基-7-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3)通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消旋防己诺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