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甲酰基二茂铁与取代水杨醛和氨反应, 直接合成了含一个二茂铁的混合三聚产物, N,N'-二[2-羟基-5-取代苄烯]二茂铁甲二胺. 茂环上碳原子的化学位移^1^3C NMR与苯环上R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 循环伏安法测出的E1/2也与hammett常数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混合三聚反应, 也合成了另一类含两个二茂铁化合物, N,N'-二[二茂铁甲烯]-2-羟基-5-特丁基苯甲二胺. ^1H及^1^3C NMR表明, 分子内由于氢键和立体效应的影响, 导致两个茂环上的化学环境不等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甲酰基二茂铁与取代水杨醛和氨反应, 直接合成了含一个二茂铁的混合三聚产物, N,N'-二[2-羟基-5-取代苄烯]二茂铁甲二胺. 茂环上碳原子的化学位移^1^3C NMR与苯环上R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 循环伏安法测出的E1/2也与hammett常数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混合三聚反应, 也合成了另一类含两个二茂铁化合物, N,N'-二[二茂铁甲烯]-2-羟基-5-特丁基苯甲二胺. ^1H及^1^3C NMR表明, 分子内由于氢键和立体效应的影响, 导致两个茂环上的化学环境不等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N-甲基取代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并研究了此类螯合剂的分子内氢键的性质。在合成N-甲基芳香基苯并咪唑或芳香基苯并咪唑过程中进行的N-甲基化时,随着(?)NH基N上的电荷密度增加和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大,产率急剧下降。羟基的化学位移,离解常数和HMO计算均表明2-(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口恶)唑、噻唑等化合物均具有较弱的分子内氢键。由于五员共轭环的生成,内氢键强度与结构之间的规律性很差。这与前文~[7]关于邻苯基偶氮芳香酚和2(-邻羟基苯基)喹啉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N-甲基取代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并研究了此类螯合剂 的分子内氢键的性质.在合成N-甲基芳香基苯并咪唑或芳香基苯并咪唑过程中进行的N-甲基化时,随着>NH基N上的电荷密度增加和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大,产率急剧下降.羟基的化学位移,离解常数和HMO计算均表明2-(邻羟基芳香基)-苯并咪唑, 唑,噻唑等化合物均具有较弱的分子内氢键.由于五员共轭环的生成,内氢键强度与结构之间的规律性很差.这与前文[7]关于邻苯基偶氮芳香酚和2(-邻羟基苯基)喹啉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映-贝壳杉烯二萜分子在激烈条件下进行乙酰化反应, 反应发生在半缩醛羟基, 而非仲羟基上; 该反常现象的生产可能是由于6位仲羟基与15位羰基之间形成了分子内氢键, 本文根据^1H NMR变温实验观察分子在不同温度时6位和7位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变化值△δ/T(Hz.K^-^1), 证明了上述假定。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1)的选择性合成.化合物1是以间苯二胺(3)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来.间苯二胺和1,4-二羧酸二甲酯丁炔(4)反应生成了1,3-二-(1,2-二甲氧羰基-乙烯氨基)苯(5),随后化合物5在二苯醚中加热回流,生成4,10-二羟基-1,7-邻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6)和4,5-二羟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7).从核磁共振氢谱中可以估算出,化合物6的产率是化合物7的7~9倍.化合物6和7的混合物通过Mitsunobu反应生成了化合物1和4,5-二异丁氧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2),其中化合物1的产率是化合物2的5~7倍.晶体结构清楚地表明化合物1中10位上的羟基与1位上的氮原子之间形成了六元环分子内氢键,而在化合物2中却没有发现分子内氢键,此现象很好的说明了氢键的形成与选择性合成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5种4'-取代苯并-15-冠-5-及其与苦味酸所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1HNMR,测定了其中12种络合物的络合常数.络合常数,参考线RFL-[D]的斜率以及络合物前后4'-取代苯并-15-冠-5-各类质子与苯并-15-冠-5-相应的质子化学位移之差△δ均与Hammett取代基常数[σ~p+σ~m]呈线性关系.根据取代基对各类质子化学位移变化的影响.讨论了有关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寿山  刘以寅 《化学学报》1982,40(10):913-925
在碱存在下,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和铪与取代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金属衍生物.它们与氢卤酸如HF,HCI,HBr和HI反应,形成相应的金属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卤化物.讨论了金属电负性、苯环上取代基的电负性以及取代基的数目、位置对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金属衍生物中环戊二烯基环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探讨了这些金属衍生物的红外吸收峰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影响芳杂环衍生物中环质子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及取代基位置.并根据取代基团的内部结构和它所在位置的关系,推导出一套经验公式,定量地预测氮苯类、噻吩类、呋喃类、五元氮芳杂环类和氮杂萘类等化合物的15种类型约300个芳杂环衍生物中700多个环质子的化学位移,与实测值相比,偏离在±0.2ppm内的约占88%,在±0.2~±0.3ppm的约占11%,大于±0.3ppm的<1%.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甲酰基二茂铁与取代水杨醛和氨反应,直接合成了含一个二茂铁的混合三聚产物,N,N′-二[2-羟基-5-取代苄烯]二茂铁甲二胺.茂环上碳原子的化学位移~(13)CNMR与苯环上R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循环伏安法测出的E_(1/2)也与Hammett常数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混合三聚反应,也合成了另一类含两个二茂铁化合物,N,N′-二[二茂铁甲烯]-2-羟基-5-特丁基苯甲二胺.~1H及~(13)CNMR表明,分子内由于氢键和立体效应的影响,导致两个茂环上的化学环境不等性.  相似文献   

11.
缪振春  蔡定国 《有机化学》1992,12(5):503-509
本文从峨眉千里光中分得二个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经测定,一个为阔叶千里光碱,另一个为新阔叶千里光碱.采用选择性远程^13CDEPT技术对这二个化合物的结构及其^1H和^13CNMR谱峰归属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激发因子是X射线荧光强度理论计算中的重要参数。对目前常用的四种激发因子算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并设计了一种评价激发因子算法的实验方法,即用人工合成试样测定了八对能量接近的X射线特征谱线的强度比,然后根据不同的激发因子算法用理论方法计算出这些谱线对的强度比值,以两者的接近程度来判断这四种激发因子算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NRLXRF程序修改版中的激发因子算法计算出来的理论强度比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13.
由天花粉蛋白的水和重水溶液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得酰胺III谱带1240cm[-1]和酰胺I谱带1632,1660cm[-1]对CH2弯曲模式1448cm[-1]的强度比值,按Lippert等建立的方程组作定量计算,求得天花粉蛋白的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43.5%,β-折叠31.3%和无序25.2%,它们与4A分辨率天花粉蛋白单晶X射线衍射法的结果相一致,同时,研究了上述溶液的冻干粉状固体的二级结构,经过冻干,使其中约10%的β-折叠转变成无序构象,而α-螺旋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水溶液中,由测得的I850/I830比值计算,天花粉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约有805呈"暴露式"。  相似文献   

14.
孙小玲  吴毓林 《化学学报》1997,55(6):600-604
我们在合成鞘氨醇3时,成功地分离到一对环亚硫酸酯1由于硫原子手性形成的非对映异构体,通过氢核磁共振谱分析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们手性硫原子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15.
从翠雀花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两个新的C~2二萜生物碱:翠雀花定(1)和乙酰翠雀花定(2)经谱图分析(IR, ^1H和^13C NMR, )推定了它们的结构。迄今报告的C~20二萜生物碱中, 1和2在结构上是具有含氧了取代基最多的两例药理试验表明,2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景礼 《化学学报》1983,41(6):505-513
In the previous paper, it was reported that a sudden decrease down to -0.6V and lower in stationary potential was observed from the stationary potential-time curve and the reaction of electroless nickeling could be induced by metallic iron catalyst when it was in contact with substrate metallic copper. In this paper, AES and XPS surface analysis and depth profile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and depth distribution of Ni, Cu, Fe and P in the nickel coating deposited on the substrate meta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thin adsorption layer consisting of C, S and Cl. The pure electroless nickel deposition, its Ni/P ratio being about two, existed under the adsorption layer. A layer with rapidly changed Ni/P ratio occurred close to the surface of substrate metal, under this layer the substrate metal was alloyed with Ni and P, thus becoming Cu-Ni-P alloy. The ratio of components in this alloy was found to be Cu:Ni:P=56:36:5. This fact explained why the electroless nickel deposition can preferably adhered to the substrate metal. In inducing process, Fe was not detected by AES from the substrate metal and nickel deposition. Thus it showed that the inducing reaction takes place without the deposition of inducing metal.  相似文献   

17.
石凤  庄文德  孝延文  倪嘉缵 《化学学报》1987,45(11):1091-1095
研究了从Sm^3^+到Lu^3^+(Gd^3^+除外)九个稀土单酞菁化合物的^1H NMR化学位移.发现对重稀土化合物,酞菁环上α、β质子诱导位移符号的变化呈现"三个一组效应".即,"Tb^3^+、Dy^3^+、Ho^3^+化合物,^1H共振谱线移向高场,而对Er^3^+、Tm^+^3、Yb^3^+化合物,则移向低场.化学位移的最大变化发生在4f^8构型(Tb^3^+)处.所得结果与Bleaney理论一致.测得部分稀土单酞菁化合物的^1^3C NMR谱,讨论了化学位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祝明松 《化学学报》1983,41(10):974-976
谢德龄研制出一种新的农用抗生素,具有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显著效果.由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产生.经离子交换法,从中分离出三个组分,均系碱性水溶性抗生素.其中之一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熔点200~205℃,[α]_D~(20) 54.9(c.1,H_2O). 对上述抗生素样品作了电子轰击(EI)质谱和场解吸(FD)质谱分析.从EI质谱的碎片峰m/z 67(C_3H_3N_2~ )、68(C_3H_4N_2~ )、69(C_3H_5N_2~ )及111(C_4H_5N_3O~ )推断,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胞嘧啶(cytosine)核甙组分;由FD质谱m/z 444(M H)~ 峰确定分子量  相似文献   

19.
张韫宏  梁映秋 《化学学报》1994,52(9):838-846
本文研究了BSF中染料BY和MO分子的取向问题, 建立了三点式数据采集方法,测得各种入射角θ下BSF中BY和MO分子的-N=N-对称伸缩振动谱带的Raman偏振比R~1和R~2, 分别用单轴唯一角取向模型和取向分布模型, 讨论偏振比R~1和R~2与入射角θ的关系。单轴唯一角取向模型处理上述偏振数据的结果表明, BY以较大的倾角(约80°)斜躺在BSF的膜壁上; 凝胶相的BSF中, MO取向角约为70°, 随温度升高,BSF转变为液晶相对, MO的取向角减小到65°。用取向分布模型处理, 得到染料分子的取向分布图象, BY和MO在BSF中均以90°取向几率为最大, 但其它各方向亦有一定的取向几率, BSF的相变导致MO分子的取向分布图象由较为集中型转变为更加弥散型。  相似文献   

20.
郭宁  曾广赋  席时权 《化学学报》1993,51(3):278-282
测定了[n-CnH2n+1NH3]2ZnCl(n=7~12, 16)配合物在碳氢伸缩、碳氢弯曲、碳碳伸缩和低频区的Raman光谱。发现它们的频率和相对强度与分子中烷基链的链长有关, 并且表现出碳原子数的奇偶效应。从不同的分子堆积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