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铕测定方法的近期进展作了评述,涉及的测定方法有荧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及伏安法等。还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作了简要讨论(引述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2.
3.
四磷酸铕钾晶体KEu(PO3)4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7.932(4)Å,b=8.375(1)Å,C=7.261(3)Å,β=92.05(4)°,V=482.0Å3,Z=2。用PW-1100四圆衍射仪收集衍射强度,独立衍射点数为979。用重原子法解出晶体结构。结构参数采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的R=0.084。基本结构单元是(PO3)n螺旋带,它们由共角的四面体构成。由氧原子构成铕离子的八配位十二面体。最短的Eu—Eu距离为6.93Å。  相似文献   

4.
苏锵  王鸿燕 《应用化学》1992,9(2):86-88
在三价镧系顺磁离子中,由于Eu~(3+)的基态(~1F_0)的总量子数J为0,如按Hund公式μ_(cff)=g(J(J+1))~(1/2)计算,其有效磁矩μ_(cff)=0,此结果与实验不符,表明,Hund公式不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Eu(Ⅲ)对Luminol-H2O2-Cr(Ⅲ)体系化学发光的熄灭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铕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分析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一、配合物合成及溶解性 配合物按文献[1]的方法合成,为微红色粉末,易溶于水、DMF、DMSO、乙醚、甲醇、乙醇、丙酮、氯仿,不溶于甲苯、二甲苯、CCl_4。 二、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 分析方法和实验条件同文献[1];燃烧能的测定仪器、实验条件,量热计当量计算和热交换校正,燃烧焓的换算和生成热的计算同文献[2]。 结果与讨论 一、配合物的性质 1.组成分析 元素分析实验值(%):Eu27.26,C20.07,H3.76,N14.85;计算值(%):Eu27.27,C19.40,H3.80,N15.08。 2.熔点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配合物熔点为102.0~102.5℃;配合物及硝酸铕水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水溶液中以1:1HCOOH~HCOONa做自由基清除剂,Na_2SO_4做光还原产物Eu~(2+)沉淀剂,研究了杂质铁和含量变化对光还原分离铕的影响,并用紫外光谱证明了体系中是光反应生成的Fe和Ce~(4+)对发生氧化,致使Eu~(2+)光还原生成Eu~(2+)速度减慢,铕的收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与铕与TTA及啉啡罗啉或表面活性剂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两个三元络合物及铕-TTA两元络合物。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红外与紫外光谱等方法表征了各化合物。测定了各络合物的固态及溶液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高对称八配位的Eu(TTA)4CP络合物荧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使用原位穆斯堡尔谱考察了γ-Al2O3、SiO2、TiO2和ZrO2等几种载体担载的氧化铕催化剂的还原性。非担载Eu2O3很难在H2中原,而Eu2O3与γ-Al2O3、SiO和TiO2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担载在这些载体上的Eu2O3在773K左右H2中处理可有不同程度的还原,其还原度反映了相互作用的强弱,为:Eu/γ-Al2O3>Eu/TiO2>Eu/SiO2>Eu/ZrO2、Eu/ZrO2不能在  相似文献   

10.
11.
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铕中稀土杂质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锌粉还原 5709萃淋树脂分离富集 ICP 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铕中14个稀土杂质元素的方法,用ICP AES法测定稀土元素工作曲线下限为(以氧化物计)镧为0.05mg·L-1,铈、镨、钇为0.25mg·L-1,钕、钐、铽、镝、钬为0.1mg·L-1,铒、铥、镱、镥、钇为0.05mg·L-1,回收率为90%~106%。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99.99%氧化铕中14个稀土杂质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1,8-萘啶氮氧化物用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合成至今尚未见报道。有资料介绍铕(Ⅲ)与芳香胺及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具有荧光,因而合成销(Ⅲ)与1,8-萘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是有意义的。我们首次制得了这一新类型的荧光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及x光粉末衍射等测定,对新化合物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3.
将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氧化三正辛基磷萃取体系应用于纸上荧光法同时测定钐和铕,该液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经处理的滤纸可使钐和铕的检出限分别达到1.0和0.05ng。将方法应用于混合稀土氧化物中xng级的钐、0.0x ng级铕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二溴羧基偶氮胂光度法测定红色荧光粉中少量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二溴羧基偶氮胂(DBKAA)测定红色荧光粉中少量铕,大量钇可用草酸掩蔽并以含钇的参比液消除其影响,测定了红色荧光粉,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可平衡电荷(空穴与电子)传输的三功能合一的稀土铕发光材料,将几种稀土铕络合物单体与乙烯基咔唑、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得含咔唑和稀土铕络合物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HTLEMLETL)三功能合一的聚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电化学及电致发光性能.电化学分析表明这类三元共聚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电位及还原电位分别为0.75V和-1.8V左右,可见这类材料同时具有空穴传输和电子传输功能.从测定的电致发光谱看,AlQ3、TPD及咔唑基等发光单元在器件中没有共发光,而是起电荷传输作用,以这些材料制作的电致发光器件所发的红光纯度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 C12H22O4Eu(NO3)3,Mr=568. 28,monoclinic, P21/n,a=7. 980(1) ,6= 17.226(2), c=14. 460(3) A,B=100.15(1) , V= 1956. 6A3,Z=4,Dc=1.929 g/cm3,F(000) = 1128. The structure was sieved by direct methods and Fourier synthesis, and refined by block-diagonal and full matrix least-squares method to a final R of 0. 055 for 2568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of I>3a(I). The ten donor oxygen atoms in the crowm ether and NO3 groups are coordinated to central metal ion Eu(III) forming an irregular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The Eu(III) ion is out of the ether oxygen plane and the three nitrate groups are bidentately coordinated to the Eu (III)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polyether. The average bond lengths of Eu-O(NO3) and Eu-O(ether) are 2. 491A and 2. 558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AA)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Eu3+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稀土铕配合物.以配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共聚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铕荧光共聚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配合物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乳液形成了相对均一的球状结构,但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微球粒径逐渐增大、分散性变差.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共聚物乳液的荧光性能,在594和619 nm处出现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助熔剂对煤焦高温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平顶山十二矿高灰熔点煤灰分别添加助熔剂(氧化钙和三氧化二铁)后灰熔点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1 300 ℃~1 550 ℃范围内适宜助熔剂添加量下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变化规律。实验表明:以灰的流动温度(t3)为选择依据,十二矿煤助熔剂氧化钙、三氧化二铁的适宜添加量相应为:3%~7%和5%~10%;助熔剂添加量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与气化温度密切相关。较低气化温度时,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温度的提高,助熔剂添加量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逐渐减弱,温度升至1 550 ℃时,助熔剂的影响几乎消失。助熔剂在高温下的熔融、团聚导致其在煤焦中分散性的改变,从而使助熔剂在较低温度下具有的催化作用很快消失,这可能是高气化温度下煤焦气化反应性不受助熔剂影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硝酸铕与含氮冠醚(2,2)配合物的分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硝酸铕与含氮冠醚(2,2)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2745(81):b=11.5237(25),c=12.5658(60)Å,β=112.180(34)°,Z=4.强度数据由四圆衍射仪收集到独立的可观察反射点数为2892条,采用MoKa辐射。结构参数的修正采用方块矩阵最小二乘法,R=0.042.得出铕离子位于环的平均平面,两个硝酸根分别位于环的两侧。铕的配位数为10。铕离子与四个氧原子和二个氮原子以及二个双齿NO3-键合,构成配合物的阳离子部分,晶体的另一部分为阴离子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