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pH≈10的乙醇-水溶液中以硫酸铜、酒石酸和邻菲咯啉反应合成了分子式为[Cu2(C4H2O6)(Phen)2(H2O)]·8H2O的配合物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标题化合物为双核铜配合物,2个铜原子配位数不同。Cu(1)是五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四方锥结构,5个配位原子分别是酒石酸的去质子的羟基氧和羧基氧、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及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Cu(2)为四配位的,配位原子分别是酒石酸的去质子的羟基氧和羧基氧和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分子中Cu(1)…Cu(2)间的距离为0.354 8 nm。存在分子内邻菲咯啉-邻菲咯啉的面—面π-π相互作用,面间距为0.381 3 nm。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在常温条件下合成了铜-邻菲啰啉修饰的结构独特的多酸衍生物H4[Cu(phen)(H2O)][Cu(phen)][α-SiW11O39]·3H2O(1). 该化合物分子中2个独立的非二聚体的铜-邻菲啰啉平行地与缺位多酸空穴外的氧配位键合,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3624(2) nm, b=1.4133(2) nm, c=2.0470(3) nm, α=97.840(3)°, β=95.117(3)°, γ=112.483(3)°.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902(2) nm, b=1.245 0(2) nm, c=1.298 7(2) nm, α=64.555(2)°, β=66.348(2)°, γ=71.920(2)°, V=1.569 5(5) nm3, Dc=1.658 Mg/m3, Z=2, μ=1.437 mm-1, F(000)=784. 配合物中有2个La(Ⅲ)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桥联, 每个La(Ⅲ)的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7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化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 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郝允玲  周慧 《化学研究》2010,21(3):11-14
合成了铜(Ⅱ)与3-羧基水杨醛和邻菲咯啉的配合物[Cu(sal)(phen)].4 H2O(sal为3-羧基水杨醛负二价离子,phen为邻菲咯啉),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体参数a=0.673 02(10)nm,b=1.102 11(19)nm,c=1.488 3(2)nm,α=109.275(2)°,β=91.991(2)°,γ=103.514(2)°;分子中Cu(Ⅱ)离子处于平面四方场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配合物[Cu(H2O)(C12H8N2)2].2ClO4的合成、性质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13(5):506-508
合成了配合物[Cu(H2O)(C12H8N2)2]*2ClO4(C12H8N2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a=1.9177(2)nm,b=0.81994(0)nm,c=1.62458(14)nm,β=100.104(6)°;V=2.5419(4)nm3,Z=4,F(000)=1300,DC=1.693g/cm3,R=0.0430,wR=0.1195.中心铜(Ⅱ)离子与两个1,10-邻菲咯啉的四个N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醋酸铜、间三氟甲基苯甲酸(m-TF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 铜?髤配合物[Cu(m-TFBA)(phen)(H2O)2]·(m-TFBA),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01 61(10) nm,b=1.150 69(12) nm,c=1.286 49(12) nm,α=82.217(2)°,β=84.767(2)°,γ=66.371(2)°,V=1.344 8(2) nm3,Z=2,Dc=1.625 g·cm-3,R1[I>2σ(I)]=0.042 1,wR2[I>2σ(I)]=0.095 8。铜(Ⅱ)分别与来自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间三氟甲基苯甲酸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中配位的间三氟甲基苯甲酸上的三氟甲基基团具有无序结构。对配合物中[Cu(m-TFBA)(phen)(H2O)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一种含一价铜配合物的新型双金属钼氧簇合物[5-(4-Br-Ph)-2,4'-Hbpy]2[Cu(5-(4-Br-Ph)-2,4'-bpy)2]2[Mo8O26],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411(3)nm,b=1.3924(3)nm,c=2.5183(5)nm,β=99.06(3)°,V=4.990(17)nm3,Z=2;该化合物是由一价铜配合物{Cu(5-(4-Br-Ph)-2,4'-bpy)2}+与{β-Mo8O26}4-簇通过共价配位键连接形成的新型多金属钼酸盐,其中游离的质子化配体作为抗衡阳离子.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2-噻吩甲酸和2-唑甲酸反应,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2-噻吩甲酸酯(1)和六聚体苄基锡氧2-唑甲酸酯(2)鼓形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2760(3)nm,b=1.3056(3)nm,c=1.3343(3)nm,α=105.65(3)°,β=96.27(3)°,γ=97.20(3)°,Z=1,V=2.0997(7)nm3,Dc=1.809g/cm3,μ=2.097mm-1,F(000)=1116,R=0.0651,wR=0.1292.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2240(4)nm,b=1.3673(4)nm,c=1.3744(4)nm,α=107.760(4)°,β=98.069(5)°,γ=91.480(5)°,Z=2,V=2.1631(12)nm3,Dc=3.373g/cm3,μ=3.799mm-1,F(000)=2136,R=0.0382,wR=0.079.它们均为鼓形簇状结构,锡原子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化合物1通过分子间S…S近距离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三乙胺存在下利用三苄基氯化锡和2,6-吡啶二甲酸,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七配位二聚体{(PhCH2)2Sn[2,6-(O2C)2C5H3N](CH3OH)}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625(6)nm,b=1.0947(9)nm,c=1.996(3)nm,α=90.00(2)°,β=87.69(3)°,γ=90.00(3)°,Z=2,V=2.102(6)nm3,μ=1.248mm-1,F(000)=1000,R1=0.0476,wR2=0.0782.化合物中2个锡原子呈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配合物,[Cu(nphth)(phen)(H2O)]2·2H2O(nphth=3-硝基邻苯二甲酸阴离子,phen=邻菲 咯啉),经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结构参数:a=0.999 8(1) nm,b=1.044 5(1) nm,c=1.820 6(1) nm,β=91.423(1)°,V=1.900 7(2) nm3,Z=2,R=0.039 4,wR=0.096 5。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分立环状二核结构,并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作用扩展为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异烟酸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2(phen)2(H2O)2(C6H5NO2)2]·(ClO4)}n,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与中心镉(Ⅱ)离子配位的3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异烟酸根和1个水分子,3个氮原子分别来自1个异烟酸根和1个邻菲咯啉,形成六配位变形八面体结构.由于异烟酸的桥联作用及氢键作用,配合物堆积成三维网状结构;同时配合物通过异烟酸的羧基双齿桥联配位以及邻菲咯啉和水分子作为端基配位.形成了双核笼状结构,其Cd(Ⅱ)…Cd(Ⅱ)距离为0.8798 nm.此外,还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9-二甲基-1,10-邻菲罗啉的铀(Ⅵ)超分子杂化配合物[UO2Cl4]2[dmphenH2]2·3H2O(1),并进行了IR、UV、XPS和X单晶衍射分析。 铀的杂化配合物呈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1.7043(2) nm,b=0.8809(13) nm,c=2.7492(10) nm,α=90°,β=94.493(2)°,γ=90°,Z=4,V=4.1149(8) nm3。 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大大加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位导致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 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在407 nm的光激发下可发射506.6 nm绿色荧光。 电化学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和一个不可逆的还原峰。 该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出极高的光催化活性。 CCDC:780721  相似文献   

13.
[Cu(NBOCTB)](ClO4)2·2DMF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分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二(N,N-二甲基甲酰胺)-高氯酸N,N,N'',N''-四[(1''-苄基-2''-苯并咪唑)甲基]-1,2-环己二胺合铜(Ⅱ){[Cu(NBOCTB)](ClO4)2·2DMF}.X射线测定表明其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1.1851(5)nm,b=1.2255(3)nm,c=2.5237(5)nm;α=92.37(2)°,β=98.01(2)°,γ=107.82(3)°,V=3.442(4)nm3,M=1403.93,Z=2,Dx=1.36g/cm3,μ=4.60cm(-1),F(000)=1470.TG-DTG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19941106-1597-1.jpg)  相似文献   

14.
[Cu(Phen)_3][DTB]·6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螯合配体1,10-邻菲咯啉(Phen)与2,2′-二硫代二苯甲酸(H2DTB)的钠盐及氢氧化铜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Cu(Phen)3][DTB].6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822(2)nm,b=3.053(4)nm,c=2.016(3)nm,α=90°,β=106.28(4)°,γ=90°,Z=8,V=10.762(25)nm3,Dc=1.255 g/cm3,Mr=1016.57.该配合物晶体结构由配阳离子[Cu(Phen)3]2+和未配位的反荷阴离子[DTB]2-和晶格水分子组成.每个Cu(Ⅱ)原子与来自三个Phen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含Fe2+的脂氧合酶模型化合物[Fe(CTB)Cl]Cl.3CH3CH2OH.H2O(CTB为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邻二胺反式-环己烷).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2938(7)nm,b=1.49004(9)nm,c=2.69346(17)nm,β=91.9530(10),°V=4.5300(5)nm3,Z=4;R=0.0602,wR=0.1629.中心离子Fe2+只与六齿配体CTB的3个苯并咪唑的3-位氮和两个烷胺氮配位,氯离子占据着第六配位位点,整个配合物呈变形八面体构型.该化合物可催化亚油酸氧化断链成丙二醛(酸)、壬烯醛和壬醛酸等低分子醛和ω-氧酸.  相似文献   

16.
以醋酸铜、间三氟甲基苯甲酸(m-TF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m-TFBA)(phen)(H2O)2]·(m-TFBA),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01 61(10)nm,b=1.15069(12)nm,c=1.28649(12)nm,α=82.217(2)°,β=84.767(2)°,γ=66.371(2)°,V=1.3448(2)nm3,Z=2,Dr=1.625 g·cm-3,,R1[I>2σ(I)]=0.042 1,wR2>2σ(I)=0.0958.铜(Ⅱ)分别与来自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间三氟甲基苯甲酸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0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中配位的间三氟甲基苯甲酸上的三氟甲基基团具有无序结构.对配合物中[Cu(m-TFBA)(phen)(H2O)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溶剂热条件下, 以原位反应为基础合成了两个碘化物(C6H8N3)+I3-(1, C6H8N3=2,3-dihydroimi-dazo[1,2-a]pyrimidin-1-ium, 2,3-二氢咪唑[1,2-α]-嘧啶鎓阳离子)和[(Cu3I4)(C8H17N2)](2, C8H17N2=N-ethyl-4-aza-1-azonia-bicyclo[2.2.2]octane, N-乙基三乙烯二铵阳离子). 用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74281(15) nm, b=0.84241(17) nm, c=0.9993(2) nm, α=82.02(3)°, β=83.30(3)°, γ=82.92(3)°, V=0.6114(2) nm3. 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0.68924(14) nm, b=1.0786(2) nm, c=2.2779(5) nm, β=94.84(3)°, V=1.6874(6) nm3. 在两个化合物合成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配体原位合成反应, 即化合物1的2-氨基嘧啶和乙醇的成环反应与化合物2的三乙烯二胺和乙醇的烷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将浓硝酸硝化的Sm2O3与1,10-邻菲啰啉反应, 用冰醋酸调节pH≈4, 形成醋酸根桥联的双核钐配合物[Sm2(CH3COO)4(NO3)2(phen)2](phen=1,10-邻菲啰啉),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进行了表征, 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此外, 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 群, 晶胞参数a=0.979 6(3) nm, b=0.981 3(4) nm, c=1.127 3(4) nm, α=106.666(5)°, β=113.034(5)°, γ=102.656(5)°, V=0.885 4(5) nm3, Z=1, μ=3.361 mm-1, Dc=1.915 g/cm3, F(000)=498, R1=0.059 6, wR2=0.144 8. 该配合物是双核分子, 2个Sm(Ⅲ)离子通过4个醋酸根的羧基桥联, 每个中心离子分别与周围5个来自羧基的桥氧原子、 一个硝酸根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邻菲啰啉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 形成九配位扭曲多面体. 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可能为二级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e-E/RT(1-α)2],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44.84 kJ/mol, 指前因子lnA=66.52.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配合物 [Cu(H2 O) (C12 H8N2 ) 2 ]·2ClO4 (C12 H8N2 为 1,10 邻菲咯啉 )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 :a =1.9177(2 )nm ,b =0 .81994(0 )nm ,c=1.6 2 45 8(14)nm ,β =10 0 .10 4(6 )° ;V =2 .5 419(4)nm3,Z =4,F(0 0 0 ) =130 0 ,DC=1.6 93g/cm3,R =0 .0 430 ,wR =0 .1195。中心铜 (Ⅱ )离子与两个 1,10 邻菲咯啉的四个N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 ,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20.
Eu(α NMA) 3(α HNMA)Phen (NMA =萘甲酸根 ;HNMA =萘甲酸 ;Phen =1,10 邻菲咯啉 )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晶胞参数a =1.2 40 1( 3)nm ,b =1.30 5 6( 3)nm ,c =1.65 0 0 ( 3)nm ,α =73.0 1( 3)° ,β =82 .44( 3)° ,γ =62 .0 7( 3)° ,V =2 2 5 72 ( 8)nm3,Z =2 ,Dc=1.496g/cm3,F( 0 0 0 ) =10 2 6,R =0 .0 5 17.该配合物是双核分子 ,两个Eu(Ⅲ )离子通过 4个α 萘甲酸根的羧基桥联 .中心离子分别与五个羧基桥氧原子、一个螯合配位羧基的 2个氧原子和一个邻菲咯啉的 2个N原子配位 ,形成九配位的扭曲三帽三棱柱体 .双核分子中萘环与邻菲咯啉平面之间存在着π π相互作用 ,有利于该配位构型的稳定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显示 ,标题配合物发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