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的二聚反应是碳-碳键形成的重要反应之一.因其原料易得、原子经济、且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而已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系统研究了钌催化N-乙酰基烯胺与烯烃的二聚反应,发现在钌氢络合物RuHCl(CO)(PCy_3)_2的催化下可实现系列N-乙酰基α-芳基乙烯胺1与芳基乙烯4的高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二聚,并以高达99%的收率得到头对尾的多取代烯酰胺5.依据反应结果及反应中观测到的现象,提出了芳基乙烯4先与活化的钌氢中间体发生插入反应形成类烯丙基中间体,然后与N-乙酰基α-芳基乙烯胺1发生二聚反应生成多取代烯酰胺5的可能机理,并对反应中观测到的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以聚(乙烯-alt-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与R-(+)-α-苯乙胺的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旋光聚电解质聚[乙烯-alt-R-N-(1-苯乙基)马来酰胺酸],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旋光度数据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聚[乙烯-alt-R-N-(1-苯乙基)马来酰胺酸]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逐层静电自组装过程的紫外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间能够形成稳定增长的自组装膜,多层膜组装量随双层数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125I放射标记技术研究了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十八烷基聚氧乙烯(PMMA-g-S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乙基聚氧乙烯(PMMA-g-EP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MMA-co-SMA)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PMMA-g-SPEO可高选择性地形成白蛋白可逆吸附层,有效地阻抗血小板的粘附,延长材料的凝血时间,是一种理想的白蛋白原位复合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4.
1883年兰登堡(Landenberg)首先合成了所谓具有三元环的伯胺,但在同年葛勃里耳(Gabriel)从β-溴化乙基胺与氧化银共蒸馏所得乙烯亚胺,误以为乙烯胺CH_2=CHNH_2。直到1900年马克瓦尔德(Marckwald)作了对锰酸盐的稳定性试验,认为不可能是乙烯胺,而应该是乙烯亚胺。乙烯亚胺为三元环中最活泼的化合物,极易开环与醇基、胺基等亲核试剂起反应,本身又易聚合。自1935年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近年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邻位大取代基四齿胺双酚配体钛配合物Me2NCH2CH2N [CH2-2-(3-R-5-'BuC6H2)O]2TiCl2[2a,R=CPhMe2;3a,R=CMePh2;4a,R=CPh3),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催化乙烯均聚、乙烯/丙烯共聚及乙烯/1-己烯共聚性能,考察了配体结构及聚合反应条件对聚合行...  相似文献   

6.
袁世芳  闫艺 《化学进展》2019,31(12):1737-1748
与单核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相比,双核金属配合物催化剂所具的双金属活性中心对烯烃聚合催化活性和所得聚合物的性能(包括聚合物微结构、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双金属配合物作为均相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及共聚合的最新研究,归纳思路包括不同的金属类型,即基于前过渡金属(Zr, Ti, Hf) 和后过渡金属(Ni, Fe, Co) 的双核金属组合; 不同的配体化合物,即CGC配体、酚氧亚胺配体、氮杂环胺配体、α-二亚胺和亚胺吡啶配体等。这些研究表明,前过渡金属催化剂不仅解决了乙烯自聚还实现了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后过渡金属催化剂高效催化乙烯自聚合,其中铁和钴催化剂获得高度线性聚乙烯,镍催化剂则产生多支链聚乙烯。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alt-马来酸)的苯乙胺衍生物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为原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在色谱硅胶表面交替沉积得到聚电解质多层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研究了HPLC固定相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聚电解质多层膜HPLC固定相被成功构筑在硅胶颗粒表面;制备的多层膜固定相可方便地用于6种芳香烃类及4种烷基苯类物质的分离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LBL技术在制备HPLC固定相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聚[4-乙烯苄基(2-羟乙基)硫醚]螯合树脂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样中银的方法.考察了树脂粒度、吸附时间、银的起始浓度、酸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了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用灰化法解脱,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μg/ml,检测范围为0.010~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n=3),回收率为95~100%.此法可用于矿样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西氯苯醌(CA)、苯醌(BQ)与受阻胺二异丙胺(DIPA)、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TMP)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自由基聚合阻聚效应。结果表明,CA-DIPA、CA-TMP、BQ-DIPA和BQ-TMP对MMA的自由基聚合均产生较单独的醌或胺更显著的阻聚能力。其中以CA-DIPA阻聚效果更佳。比较了MMA在苯或乙腈中的溶液聚合,得类似结果。初步讨论了受阻胺-醌电荷转移络合物对MMA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由结晶性均聚物聚氧乙烯(h-PEO)与半结晶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聚氧乙烯-嵌-聚苯乙烯(SEOS)组成的干、湿刷共混物薄膜结构.结果表明:4种共混系统的薄膜结构均由嵌段PEO和PEO均聚物组成球形PEO分散相;随着均聚物含量的增加,PEO分散相尺寸逐渐增大;当均聚物质量分数增大到33.3%时,在聚苯乙烯(PS)连续相中形成了类似胶束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1.
袁国卿  陈荣耀 《化学学报》1984,42(6):583-586
在我们另一项工作中需要合成一些在芳胺N上含有两个吡啶N的三齿配体。以2-乙烯吡啶与伯芳胺加成,除与4-甲氰基苯胺产生不纯的N,N-二(吡啶乙基)衍生物外,与所有其它伯芳胺都只产生N-吡啶乙基衍生物,而没有相应的N,N-二(吡啶乙基)衍生物。我们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修饰文献的方法,用过量的2-乙烯吡啶与伯芳胺加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活性双阴离子聚合然后连续成环的方法合成得到了设计分子量为3—20万的环型聚2-乙烯吡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和稀溶液粘度法检测了环型聚合物的存在;详细研究了环型聚2-乙烯吡啶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的粘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环型聚2-乙烯吡啶的GPC谱图与相应的线型母体聚合物的GPC谱图相比有着明显的滞后现象;实验测得环型聚2-乙烯吡啶的特性粘数比在0.58—0.70之间;环型聚2-乙烯吡啶在无水乙醇、25℃条件下的Mark-Houwink方程为[η]=1.076×10~(-2)M~(0.70)。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进,有效地改善了反应条件,明显地提高了设计分子量的环型聚合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13.
以环氧氯丙烷和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的均聚物分别与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反应合成了六种新的以聚醚为主链的多乙烯多胺型螯合树脂,并研究了它们对Ag~ 、Hg~(2 )、Cu~(2 )、Zn~(2 )、Cd~(2 )等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西氯苯醌(CA)、苯醌(BQ)与受阻胺二异丙胺(DIPA)、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TMP)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自由基聚合阻聚效应。结果表明,CA-DIPA、CA-TMP、BQ-DIPA和BQ-TMP对MMA的自由基聚合均产生较单独的醌或胺更显著的阻聚能力。其中以CA-DIPA阻聚效果更佳。比较了MMA在苯或乙腈中的溶液聚合,得类似结果。初步讨论了受阻胺-醌电荷转移络合物对MMA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PtBMA-b-P4VP的ATRP合成及其化学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氯代丙酸乙酯(ECP)为引发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引发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调节聚合反应时间得到了端基为氯原子,数均分子量为1.8×103~6.4×103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Cl)大分子引发剂。采用合成的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化合物(Me6[14]aneN4)为配体,使PtBMA-Cl引发4-乙烯吡啶(4VP)进行ATRP反应,得到了PtBMA-b-P4VP两嵌段共聚物,可使P4VP的收率达到60%。通过对PtBMA-b-P4VP的不同链段进行季铵化和水解反应,得到了聚甲基丙烯酸-b-季铵化聚4-乙烯吡啶(PMAA-b-QPVPB)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明确,可将PtBMA与P4VP的链段长度之比调整在1∶0.5~1∶1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由聚环硫氟丙烷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得的聚合物(PB)再与环硫丙烷反应,合成了四种以聚硫醚为主链的异丙巯基胺树脂(PBM_1-4)。树脂对Au~(3+)、Pd~(2+)、Pt~(4+)、Ag~+和Hg~(2+)等离子具有强的吸附能力,对Cu~(2+)次之,对Zn~(2+)和Pb~(2+)很弱。树脂对贵金属具有高的选择性,能从含Au~(3+)、Cr~(3+)、Co~(2+)、Ni~(2+)、Cu~(2+)、Mn~(2+)、Zn~(2+)和Fe~(3+)的溶液中定量吸附Au~(3+)而不吸附其它离子。  相似文献   

17.
功能化SEBS的制备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反应接枝的方法将(3-异氰酸酯基-4-甲基)苯氨基甲酸-2-丙烯酯(TAI)引入到聚苯乙烯-6-聚(乙烯-co-丁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上,以实现SEBS的功能化.以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手段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引发剂、单体用量对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TAI的自聚倾向低,已成功接枝到SEBS上,接枝后的SEBS分子量高且分子量分布宽,接枝后聚(乙烯-co-丁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1-辛烯是生产高性能聚烯烃、高端润滑油的主要原料,其生产技术直接影响聚烯烃和润滑油行业的发展.乙烯选择性四聚合成1-辛烯,具有产物选择性高、纯度高、原子经济性好等优点,是1-辛烯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备受学术界及工业界的青睐.乙烯选择性四聚催化体系常用甲基铝氧烷(MAO)作为助催化剂,其用量直接影响乙烯选择性四聚的生产成...  相似文献   

19.
张文生  李伟  匡春香 《化学进展》2013,(7):1149-1157
1,1-二溴-2-取代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该类化合物可以以芳醛为原料,通过Corey-Fuch法简便制备,并广泛应用于多取代烯烃、(E)-1-溴-2-取代苯基乙烯、芳炔、1,3-二炔(多炔)、芳炔溴化物和炔胺等化合物的合成。1,1-二溴-2-取代苯基乙烯中的(E)-Br和(Z)-Br存在明显的反应活性差异,因而适合于设计各种串联反应路线。近年来,利用其(E)-Br参与的Stille反应,Heck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Buchwald-Hartwig等各种偶联反应以及(Z)-Br和取代苯基邻位各种活性反应基团之间的环化反应,以1,1-二溴-2-取代苯基乙烯衍生物为底物合成了异香豆素类、茚类、吲哚类、异吲哚类、苯并噻吩和苯并呋喃类等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或有合成价值的稠(杂)环化合物。本文从合成的化合物类别角度出发,对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聚环氧氯丙烷分别与4—氨基偶氮苯、4—氨基—2′,3—二甲基偶氮苯、4—氨基—4′—氯—联苯和4—羟基偶氮苯反应,合成了四种以聚醚为主链的偶氮和芳胺型螯合树脂,并研究了它们对Au(Ⅲ)、Pd(Ⅱ)、Pt(Ⅳ)、Hg(Ⅱ)、Cu(Ⅱ)和Pb(Ⅱ)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