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方法表征了叠氮桥联的双核配合物[Ni2(bispicen)2(μ-N3)2](ClO4)2[bispicen=N,N'-二(2-吡啶甲基)乙二胺].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镍(Ⅱ)离子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并采取cis-α构型,两个以μ-1,3桥联方式配位的叠氮离子之间呈罕见的交错式非平面排列。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配合物两个镍(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基于H^=-2JS1^S2^的磁性分析表明磁交换积分J=-28.1cm^-1。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方法表征了叠氮桥联的双核配合物[Ni2(bispicen)2(μ-N3)2]-(CIO4)2[bispicen=N,N'-二(2-吡啶甲基)乙二胺].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镍(Ⅱ)离子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并采取cis-α构型,两个以μ-1,3桥联方式配位的叠氮离子之间呈罕见的交错式非平面排列.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配合物中两个镍(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基于^H=-2J^S1^S2的磁性分析表明磁交换积分J=-28.1 cm-1.  相似文献   

3.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含有不同阴离子的双核镍(Ⅱ)配合物{[(tacn)Ni(H~2O)]~2(μ-C~2O~4)}I~2·2H~2O(1)和{[(tacn)Ni(H~2O)]~2(μ-C~2O~4)}(ClO~4)~2·2H~2O(2)(tacn=1,4,7-三氮杂环壬烷)。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两个配合物中,两个Ni离子通过草酸根桥联,每个Ni离子还与一个大环配体tacn上的三个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结构。结晶水和配位水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在紫外-可见区测定了配合物的固体反射谱和溶液吸收谱。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四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en)Fe(L)Cl]和[Cu(sampn)Fe(L)Cl]。经元素分析、IR, 电导、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 Cu(II)及Fe(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四角锥的构型, Fe(III)离子的自旋态S=3/2。测定了配合物[Cu(samen)Fe(L)Cl]的变温磁化率(4-300K), 参数J和θ值表明两个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之间有中等程度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和双核单元之间有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四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en)Fe(L)Cl]和[Cu(sampn)Fe(L)Cl]。经元素分析、IR, 电导、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 Cu(II)及Fe(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四角锥的构型, Fe(III)离子的自旋态S=3/2。测定了配合物[Cu(samen)Fe(L)Cl]的变温磁化率(4-300K), 参数J和θ值表明两个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之间有中等程度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和双核单元之间有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维配位聚合物[Cu(anol)(μ1,3-N3)]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二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2(anol)2(μ1,3-N3)2]n(anol=2-氨基乙醇),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06(17)nm,b=0.77355(15)nm,c=0.85349(17)nm,β=113.26(3)°.配体2-氨基乙醇以双齿模式配位,其配位原于包括醇羟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在[Cu2(anol)2(μ1,3-N3)2]单元中,Cu(Ⅱ)离子通过2个μ1,1桥联方式配位的醇羟基氧原子相连,形成一个双核单元;单元之间以叠氮根离子EE桥联方式连接Cu(Ⅱ)离子形成二维网格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4-氟苯甲酸桥联的新型双核钴(Ⅱ)配合物[Co2(2,2-bpy)2(μ-L)2(L)2(μ-H2O)](HL=4-fluorobenzoic acid)(1)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22.204(4),b=15.777(3),c=15.184(3),β=123.71(3)°,Z=4,Mr=1004.65,V=4424.7(15)3,μ=0.829 mm-1,Dc=1.508g/cm3,F(000)=2048,R1=0.0386,wR2=0.1006。配合物1具有双核蝴蝶状结构,中心钴(Ⅱ)离子处于CoN2O4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每个钴(Ⅱ)分别与来自一个2,2-联吡啶的2个N原子、三个4-氟苯甲酸根的3个O原子和一个配位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两个钴(Ⅱ)被2个4-氟苯甲酸根和1个桥联水分子桥联为双核蝴蝶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3D超分子网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5~300K范围内显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8.
以2-甲基-5-(2-吡啶基)-1,3,4-噁二唑(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Ⅱ)配位聚合物:[Cd_2(L)_2(μ-SCN)_4]_n (1)和[Cd_2(L)_2(μ-Cl)_4]_n (2),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和P21/n。配合物1是通过2个硫氰酸根负离子桥联形成的双桥镉(Ⅱ)配位聚合物,中心Cd1(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N_4S_2]。配合物2是通过2个氯离子桥联形成的双桥镉(Ⅱ)配位聚合物,中心镉(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Cl_4N_2]。配合物1和2都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二价铜与叠氮、大环穴醚(C_(16)H_(38)N_6)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Cu_2(N_2)_2(C_(16)H_(38)N_3)](ClO_4)_2,晶体属于空间群C_1~1-PI,晶胞参数a=17.669(10).b=13.355(5),c=6.414(3)A;β=103.85(4),β=100.40(4),γ=71.30(3)°;对1870个反射精修的最后一致性因子R=0.088.此配合物中Cu(Ⅱ)呈平面正方四配位结构形式,这在类似饱和大环穴醚双铜配合物中,还是首次发现.每个配位多面体由大环穴醚配体提供三个氮原子,叠氮离子提供一个氮原子,两个Cu(Ⅱ)离子之间不存在叠氮桥,间距为5.12A.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_2(L)_2Br_2]·CH_3OH(1)和[Zn_2(L)_2(CH_3COO)_2]·2CH_3OH(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来自1个三齿缩氨基脲配体阴离子和2个μ2-桥联的溴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周围的供体原子为N_2O_3。配合物2中的2个醋酸根的配位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个为μ-OCO双齿桥联,另外一个为μ-O单齿桥联。甲醇溶液中,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吡啶-3-甲醛缩氨基硫脲(HL)合镍(Ⅱ)、锌(Ⅱ)配合物.在配合物[NiL2(1)中,镍(Ⅱ)离子与来自2个脱氢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在配合物[Zn(HL)2(C2H5OH)2(H2O)2](NO3)2(2)中,锌(Ⅱ)离子与2个中性配体、2个乙醇分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配位原子在锌(Ⅱ)离子周围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通过荧光吸收法研究了配合物1、2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均以插入形式进入DNA的碱基对.此外,还研究了配体及2个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1对上述测试菌种无抑制作用.配合物2对前面3种有弱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镍(Ⅱ)/2,4,6-吡啶三酸(H3L=2,4,6-pyridinetricarboxylic acid)的配合物(1);利用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20 27(15)nm,b=1.112 93(17)nm,c=1.461 6(2)nm,α=75.026(3)°,β=78.291(2)°,γ=65.384(2)°,V=1.449 0(4)nm3,Z=2.配合物中的镍(Ⅱ)离子处于两种不同的配位环境.其中部分镍(Ⅱ)离子与配体中的两个羧基及氮原子配位,其余的镍(Ⅱ)离子与六个水分子配位;而配体吡啶环上的4-位羧基未与Ni(Ⅱ)离子配位.与此同时,配合物中形成复杂的氢键,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3.
羧酸桥联镍(Ⅱ)四氮杂环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苯二甲酸根为桥联基团合成了一个新的镍(Ⅱ)四氮杂环羧酸桥联配合物[Ni(L)tp]∞(L=5-苯甲基-4,6-二甲基-1,3,7,10-四氮杂环十四烷).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 Ni(Ⅱ)离子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每个对苯二甲酸阴离子tp2-按照反式单齿桥联的模式连接两个Ni(Ⅱ)离子, 每个Ni(Ⅱ)离子反式桥连两个tp2-配体, tp2-和Ni(Ⅱ)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 磁性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χmT在低温时略有减小, 根据结构分析将其归因于链内tp2-传递的弱反铁磁耦合和八面体Ni(Ⅱ)的零场分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L1与Ni(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进行金属离子液膜传输实验考察了L1对Ni(Ⅱ)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显示,L1通过4个O原子与Ni(Ⅱ)配位成键形成配合物,且对Ni(Ⅱ)具有良好的液膜传输性。  相似文献   

16.
胡娟  汤桦  何水样  赵建社  孙杰  刘建宁 《化学学报》2001,59(7):1158-1163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的Cu(Ⅱ)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铜(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下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铜(Ⅱ)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987(2)nm,b=1.0543(1)nm,c=0.70403(5)nm,α=91.557(8)°,β=96.711(10)°,γ=94.45(1)°.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振动光谱用HyperChem5.11软件包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测光谱比较,初步结果帮助解析了过渡金属配合物振动光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水热法合成了以邻菲啰啉(phen)为辅助配体叠氮桥联Co2+配位聚合物:[Co2(μ1,1-N3)2(phen)2(N3)2]。用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RD测定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69272(14)nm,b=1.0318(2)nm,c=1.0381(2)nm,α=6.447(3)°,β=71.02(3)°,γ=85.79(3)°,Z=1,V=0.6312(2)nm3,D=1.701 mg/mm3,F(000)=326。确定N3-为μ-1,1桥联配位。测定了配合物固体的变温磁化率,证明配合物为亚铁磁性物质,其临界温度为15 K。  相似文献   

19.
魏丹毅  郑岳青  林建利 《化学学报》2002,60(7):1248-1252
在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经浓硝酸硝化的Ho_2O_3与1,10-邻菲啰啉反应形 成氢氧根桥联的双核钬配合物[Ho_2(phen)_4(H_2O)_4(OH)_2] (phen)_2(NO_3)_4 (phen = 1,10-邻菲啰啉)。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 P1-bar (no. 2)空间群,晶胞参数a = 1.1241(1) nm, b = 1.1439(1) nm, c = 1. 4058 (1) nm, α = 93.989(7)°, β = 98.173(7)°, γ = 108.19(1)°, V = 1.6874(4) nm~3, Z = 1, D_c = 1.737 g/cm~3, F(000) = 880,7752个独立衍射 点中,5702个可观测点满足F_o~2 ≥ 2σ (F_o~2),R_1 = 0.0499, wR_2 = 0. 858。标题配合物由中心对称的双核[Ho_2(phen)_4(H_2O)_4-(OH)_2]~(4+)配阳离 子,邻菲啰啉phen分子及硝酸根NO_3~-阴离子组成。敏个稀土原子与2个邻菲啰啉 配体,2相水分子和2个氢氧根配位形成配位数为8的[HoN_4O_4]四方反棱柱。配位 多面体通过两氢氧根基团形成共棱的[Ho_2N_8O_6]双四方反棱柱[d(Ho-N) = 0. 2549~0.2565 nm, d(Ho-O_(H_2O) = 0.2356, 0.2366 nm, d(Ho-O_(OH)) = 0. 2223, 0.2240 nm]。通过氢键和芳环堆积作用,配阳离子和邻菲啰啉分子排列形成 平行于(10 1-bar)的两维层结构,NO_3~-阴离子位于层之间。标题配合物为顺磁 物质,在5 ~300K区间内遵循Curie-Weiss定律X_m (T + 4.43) = 14.72 cm~3·K ·mol~(-1)(X_m为每摩尔Ho~(3+)离子磁化率),其Ho~(3+)离子的室温有效磁矩为 10.76 B. M.,与Ho~(3+)自由离子的磁矩基本相同,表明稀土离子间不存在磁交换 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 L(HL)](OAc)(1)和[Zn L(OAc)]n(2)的结构(HL=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的Ni髤离子与来自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其中一个配体为阴离子。而配合物2中,五配位的Zn髤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2个μ-OCO桥联的醋酸根,一个三齿配位的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位,形成沿a轴方向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