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分析了川乌单煎液及其与生半夏、法半夏、全瓜蒌、瓜蒌皮、瓜蒌籽、浙贝母、川贝母、白蔹、白芨共煎液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并利用电喷雾质谱通过加入内标的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生川乌配伍前后生物碱成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生川乌与生半夏、瓜蒌籽、全瓜蒌、瓜蒌皮、浙贝母、白芨的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高于生川乌单煎液而生川乌与法半夏、川贝母、白蔹的共煎液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微弱或有所减少.电喷雾质谱半定量分析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并且与上述药对的LD50值结果也基本一致.而毒性成分的变化趋势与共煎前后溶液的pH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建立的代谢前后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药对共煎液经大鼠肠内菌群代谢后主要生物碱的含量变化,对制川乌与浙贝母、法半夏、白蔹分别配伍后共煎液中双酯型、单酯型及脂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伍后中药浙贝母增加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法半夏降低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而白蔹对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在代谢过程中,大鼠肠内菌群能够将复方中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脂型生物碱,从而达到中药配伍的减毒增效目的。本文通过化学方法和肠内菌代谢研究证明了制川乌配伍及代谢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相反机制.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附子半夏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乌头碱,去氧乌头碱,10-OH-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等的含量明显增高,而中乌头原碱,去乙酸中乌头原碱,去乙酸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OH-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含量降低.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增高,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这可能是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U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与白芍、制川乌与防己共煎液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差异。采用SIMCA-P软件,以肠内菌代谢后乌头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 PCA)分析。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均可以明显区分,说明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的肠内菌生物转化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载荷图及独立样本t检验,从制川乌-白芍组得到7种差异显著的标志物,从制川乌-防己组得到6种标志物,其中制川乌-白芍组有4种标志物经肠内菌代谢后含量高于制川乌组,而制川乌-防己组有1种化合物含量高于制川乌组,两组中其它标志物含量低于制川乌组。这些标志物可能是制川乌配伍前后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附子炮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了附子加辅料(甘草)炮制前后水煎液中二萜类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通过加入内标化合物,建立了电喷雾质谱的半定量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中药配伍炮制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并能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的分析结果鉴定配伍后产生的新的化学成分,在共煎液中的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和乌头碱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单煎液中的5.67%、4.05%和4.88%。通过研究附子与甘草的单煎液、共煎液以及药渣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揭示了甘草作为辅料,在炮制过程中对附子减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心超滤质谱技术从川乌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筛选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并用LC-MSn技术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川乌总生物碱中筛选并鉴定出9种与人血清白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0-OH-中乌头碱、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和3,13-脱氧乌头碱.  相似文献   

7.
乌头与贝母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UPLC/Q-TOF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超  王宇光  梁乾德  让蔚清  肖成荣  高月 《化学学报》2011,69(16):1920-1928
利用UPLC/Q-TOFMS对中药十八反药对——乌头贝母配伍的合煎液与合并液进行检测,经过MassLynx 4.1分析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发现合煎后次乌头碱水解受到部分抑制,而其他主要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溶出较少且水解较彻底,乌头与川贝配伍合煎的毒性相对较小,因而可能通过合理炮制减毒后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 及UPLC-MSn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 对乌头汤分别与川贝、 浙贝按照制川乌与贝母生药质量比1: 1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PLS-DA模型中, 乌头汤与川贝、 浙贝配伍前后的煎煮液均可明显区分. 乌头汤与川贝共煎后获得8个化学标志物, 可鉴定出7个化合物, 其中尼奥灵、 附子灵及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在共煎后含量上升, 塔拉定、 10-OH苯甲酰基乌头原碱、 10-OH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基去氧乌头原碱在配伍后含量下降. 乌头汤与浙贝共煎后获得7个化学标志物, 分别为Chuanfumine、 Songorine、 塔拉定、 尼奥灵、 附子灵、 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和10-OH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 所有化学标志物的含量在共煎后均降低.  相似文献   

9.
乌头碱水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碱为C_(19)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是乌头类中药的主要毒性成分和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1]),在临床上被用于抗肿瘤药物,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必须经炮制后使用.乌头碱水解产物已有报道,但主要集中在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上,焦乌头碱很少提及,本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乌头碱的水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了3种主要产物的结构,为研究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水解产物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乌头碱类生物碱电喷雾串联质谱数据对于分析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提供了实验依据,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乌头类生物碱电喷雾串联质谱碎片稳定性及其断裂规律,可以深入研究乌头碱类的构效关系.用abinitioHF/6-31G*方法优化六种乌头类生物碱结构,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关活性部位母体与取代基之间的结合能,用以比较、判断化学键的稳定性.用此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C8乙酰基、C14苯甲酰基和N-乙基/甲基等3种取代基失去的先后顺序,以及R3为OH.的吸电子效应对周围原子的影响;研究了缩环丢失中性CO分子的过程,从理论上预测了连在不同位置的4种甲氧基的失去规律.这表明电喷雾串联质谱中乌头碱类化合物经多次碰撞所产生的统计结果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