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系统研究,综述有机物光氧化反应基础理论之一的烯烃与第一激发单重态氧分子(△态O2)的氧化反应,其中包括共轭双烯△态O2的氧化反应,单烯烃与△g态O2的氧化反应及烯(one)反应,分别介绍它们的典型反应,反应特性,反应机理及其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β-NiAl扩散渗铝徐层表面分别注入1x10 ̄(17)Y ̄+/cm ̄2或1x10 ̄(17)Mg ̄+/cm ̄2后,在空气中,于1273K分别进行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发现注Y的NiAl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有所改善,而注Mg的NiAl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明显降低。根据实验结果,对Y及Mg影响Al_2O_3膜的生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η5-R~1C_5H_4(CO)_3MNa与η~5-R~2C_5H_4(CO)_3MNa(M=Mo,W)以及η~5-R~1C_5H_4(CO)_3MoNa与η~5-R~2C_5H_4(CO)_3WNa在Fe_2(SO_4)_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_5H_4(CO)-3Mo─Mo(CO)_3C_5H_4R~2-η~5(R~1,R~2:C(O)Me,CO2Et),η5-R1C5N4(CO)3W─W(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H,CO2Et)和η5-R1C5H4(CO)3Mo─W(CO)3C5H4R2-η5(R1,R2:C(O)Me,H;Et,C(O)Me;C(O)Me,n-Bu;CO2Me,n-Bu).用C/N分析、IR、1HNMR和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该氧化偶联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Grignard试剂同6,6-二烷基富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烯丙基卤化镁和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同6,6-二烷基富烯分别进行富烯环外双键的加成和还原反应,生成的取代环戊二烯基负离子用(CpTiCl_2)_2O(Cp=环戊二烯基)或TiCl4配合,合成通式为Cp(C_5H_1-CRR ̄1-CH_2CH=CH_2)TiCl_2和(C_5H_4CHRR ̄1)_2TiCl_2的化合物。对烯丙基卤化镁、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同富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合成气制取液体燃料的浆态床FT合成/固定床2SM-5改质的反应系统由Ⅰ段鼓泡浆液反应器(内径40mm,高450Omm)和Ⅱ段固定床ZSM-5反应器(内径40mm,高900mm)组成,在温度250~280℃(Ⅰ段),300~340℃(Ⅱ段),压力1.5~2.5MPa,空速2.0NL/gFe·h(Ⅰ段),500~1000h ̄-1(Ⅱ段),H_2CO比0.5~1.5和气速1~2cm/s范围内,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反应性能的影响,1000h以上的寿命试验的平均结果为:合成气单程转化率65.1%,产率100g/Nm ̄3(Co+H_2),总烃生产达350g/Fe。使用富CO合成气时,达110g/Nm ̄3(CO+H_2)。实测的FT合成反应热为2938;5kJ/Nm ̄3(CO+H_2)。长期运转试验表明,工艺流程合理,设备操作和温度控制可靠。采用的浆液循环回路方法可初步分离蜡中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基态N_2O_2的多体项展式势能函数,并采用准经典轨迹方法研究了(1)O('D)+N_2O→2NO;(2)两个反应。求得了相对平动能为0.1~1.3ev时的反应截面及产物的角度分布,振动分布及总资用能的分配。计算结果表明,反应(1)和(2)都是无阈能的前向散射的碰撞反应。进一步求得300K时宏观速度常数分别为1.22×10-(10)和0.68×10 ̄(-10)cm ̄3.molecule-1.Sec-1,与实测值0.72×10 ̄(10)和0.44×10 ̄(-10)cm ̄3.molecule-1.Sec-1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三羰基环戊二烯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在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介质中反应,生成环卡宾配合物CpMoX(CO)_2CO(CH_2)_2CH2(X=Br,I).硅桥连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顺利地进行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硅桥连双[环卡宾钼配合物]──E[C_5H_4MoX(CO)_2]CO(CH_2)_2CH_2]_2(E=Me_2Si,Me2SiSiMe_2,Me2SiOSiMe_2).化合物硅氧硅桥联二茂二钼环卡宾配合物11的晶体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0.8188(1)nm,b=1.045(3)nm,c=2.3252(4)nm,α=94.14(2)°,β=94.09(1)°,γ=102.48(2)°,V=1.9306nm ̄3,Z=2,D_c=1.854g/cm ̄3。  相似文献   

8.
CaO的晶格氧对甲烷能发生非选择性氧化反应,经反应消耗的晶格氧可以由气相氧中补充,也可以通过体相晶格氧向表面的迁移来补充。Na ̄+添加剂能抑制CaO晶格氧的反应活性,当Na ̄+含量达到5%时,CaO晶格氧对甲烷的完全氧化活性被完全抑制。Ca_xSr_(1-x)TiO_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晶格氧对甲烷没有活性。只有当气相氧存在时,在5%Na ̄+/CaO和Ca_xSr_(1-x)TiO_3复合氧化物上才能通过气相氧向表面氧物种的转化而引发甲烷氧化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9.
过渡元素三取代钨锗杂多酸盐异构体的氧化还原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过渡元素三取代钨锗杂多酸盐M'_xH_y[GeW_9M_3(H_2O)_3O_(37)]·nH_2O(M'=Bu_4N ̄+,K ̄+;M=Cr ̄3+,Mn ̄2+,Co ̄2+,Ni ̄2+,Cu ̄2+)的α-,β-异构体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质,提出了它们的还原机理,讨论了取代的过渡元素和杂多阴离子的结构对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异构体的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长链烷氧基取代金属卟啉/H_2O_2体系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研究肖友发,游劲松,余孝其,虞小华,蓝仲薇(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长链烷氧基金属卟啉,过氧化氢,烯烃,环氧化反应具有疏水结合部位的金属卟啉,如甾体一金属卟啉[1]、环糊精一金属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 ̄(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_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_2BO_4型氧化物(La_2NiO_4,LaSrNiO_4)比ABO_3型氧化物(LaNiO_3)较利于CH_4的氧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H_2O_2氧化光泽精发光反应及乙醇的敏化作用,发现加入乙醇可使铅催化H_2O_2,氧化光泽精的发光强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强;铅量在3×10 ̄(-7)~8×10 ̄(-5)g/m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成正比.方法检出限为0.10μg/mL;对含4μg/mLPb(Ⅱ)11次重复测定,其RSD为2.3%.对32种常见的阴阳离子进行了干扰实验,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本法应用于水样及沉积物标样中痕量铅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Ln_2Mo_3O_9的制备、结构及电磁性质史发年,任玉芳,孟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关键词稀土钼酸盐,结构,电学性质,磁学性质高氧化态Mo ̄(6+)与稀土的复合氧化物研究得较多 ̄[1~4],而低氧化...  相似文献   

14.
NO在Cu-ZSM-5分子筛上程序升温脱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 ̄+和/或Cu ̄0反应产生了N_2、N_2O和Cu ̄(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 ̄+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 ̄(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可能以Cu ̄(2+)-NO_2和Cu ̄(2+)-NO_3为中间态.第三种NO脱附同时伴随着O_2脱附,对于还原预处理的样品,吸附和脱附的一个循环总体上会使样品部分氧化。  相似文献   

15.
氧化镧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5种不同制法的La_2O_3对甲烷氧化偶联的催化性能,其C_2选择性和C_2收率的相对顺序为:La_2O_3(1)>La_2O_3(2)>La_2O_3(4)>La_2O_3(5)>La_2O_3(3)。并运用XRU、XPS、CO_2-TPD、NH_3-TPD和IPA转化反应等技术分别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表面酸碱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导致了La_2O_3晶体表面结构的差异,这是影响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发现,催化剂的活性和C_2选择性与表面酸碱性存在着相依性,La_2O_3表面的总碱位数与总酸位数的比值,与其催化性能有较好的直接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双偶氮基开链有色冠醚1和2与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Ag ̄+Rd ̄2+、Pt ̄4+、Ni ̄2+和Cr ̄2+,化合物2对Pd ̄2+和Pt ̄4+有明显的选择配位作用,其中2对Li ̄+生成配合物时△λ_(max)很大(105nm),溶液有根明显的变色现象,故2可能用作Li ̄+的分光光度显色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La-Th-O二元氧化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RD、IR、XPS、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La-Th-O系列催化剂随La/Th原子比的变化,可生成La_xTh_(1-x)O_(2-δ)固溶体。具有萤石结构的La_xTh_(1-x)O_(2-δ)是甲烷氢化偶联反应的主要活性相。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CeO_2)_(0.7-x)(MO)_x(La_2O_3)_(0.3)(M=Mg、Ca、Sr)固体电解质。对其晶体结构、电导率、XPS谱、离子迁移数及制成的燃料电池的V-I曲线进行了测定。(CeO_2)_(0.7)(La_2O_3)_(0.3)中掺入Ca ̄(2+)、Mg ̄(2+)或Sr ̄(2+),可使电解质的氧离子导电性能改善,从而使制成的燃料电他的开路电压输出功率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TS—1催化合成环氧丙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TS-1催化下的丙烯与H2O2的环氧化过程,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发现较低的温度(30~50℃),压力(0.4~0.6MPa)以及H2O2浓度(1.0mol/kg)对反应有利,产物环氧丙烷与溶剂甲醇在沸石表面酸性中心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丙二醇单甲醚是主要的副反应,副产物丙二醇单用甲醚堵塞了沸石孔道引起催化剂失活,失活后的催化剂可以通过灼烧或用溶剂洗涤恢复活性,用盐类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后催化  相似文献   

20.
4-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TZ)与水杨醛缩合形成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甲基-1,2,4-三唑Schiff碱(SATZ),该Schiff碱与Cu(ClO_4)_2·6H_2O形成配合物Cu(satz)_2·6H_2O,分子式为C_(22)H_(22)CuN_8O_2·6H_2O。经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Z=2,α=8.202(1),b=19.569(4),c=8.972(8)A,β=107.72°(2),V=1371.8(5)A3,Dc=1.46g/cm ̄3,μ=0.853mm ̄(-1),F(000)=630,R=0.051,R_w=0.062。分子中2个偶氮甲碱(-C=N-)中   的N原子及2个酚氧原子与中心Cu原子形成规则的菱形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