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葛树丰 《大学化学》2000,15(6):58-58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 ,焦家俊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实验》(2 0 0 0年 2月第一版 ) ,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面向 2 1世纪应用化学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编写的一本有机化学实验教材。该书在编写过程中 ,试图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强调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努力突出“新概念” ,即以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 ,从学习实验通法入手 ,着力将基本理论学习、综合能力训练及创新精神培养融为一体。  全书分为以下 3部分 :  第一部分为反应与制备 ,包括卤化反应、磺化反应、硝化反应、付 …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娜花 《化学教育》2003,24(4):44-44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中有“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后情绪高涨 ,但有些疑惑 ,他们一直认为水是用来灭火的 ,为什么水还能“生火”呢 ?并且好多学生问 :二氧化碳是否也可以用来“生火” ?书中只有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2Na2 O2 +2CO2 =2Na2 CO3 +O2 )的知识点 ,而没有相关的实验 ,为了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打破思维定式 ,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 ,特设计如下实验。方法一1 实验用品药匙、石棉网、长玻璃管、三角架、棉花、Na2 O2粉末2 实验装置 (三角架略 )图 13 实验步骤与现象( 1)…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化学教育》2014,35(9):67-70
深度开发化学探究性实验资源,将有助于解决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化学探究性实验资源二度开发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原则;化学探究性实验资源开发的策略,包括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课外实践和习惯性实验操作中开发。另外,还给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和“三氯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探究案例。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健培 《化学教育》2005,26(Z1):141-142
在探究教学中,我们自制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微型实验装置,并引导学生对NO2的制取、收集、NO2与水反应的定性和定量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使学生体验化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较好地探索和验证了氮化物存在的多种形态和反应体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大一学生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酸度、浓度或试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可能出现某些实验现象和预想的或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本文就学生在Mn元素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借助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直观认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一学生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酸度、浓度或试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可能出现某些实验现象和预想的或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本文就学生在Mn元素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借助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直观认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锦红 《化学教育》2015,36(2):68-71
将MATLAB 数学软件编写程序用于物理化学实验“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的数据处理与绘图,根据孤立法设计实验步骤以此推得反应级数,所得结果准确度高,避免了传统数据处理方法所带来的人为误差,具有方便、快速与直观等优点,可以补充和改进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液膜自然扩散实验是以绿色化学为理念,在自制的点滴皿中,使反应物的溶液滴形成易于观察的膜,从而提高透视度和分辨率.物质在膜间自然扩散反应过程中,随着物质的量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从反应物经中间产物到生成物自然连续变化的对比现象.用该方法探究了“KMnO4与Na2SO3扩散反应随溶液碱酸性的变化规律”“FeCl3与KSCN、K4[Fe(CN)6]、NaOH的反应实验”“Co2+与SCN-生成配合物的过程”“石蕊溶液与酸、碱自然扩散过程的变化现象”等实验,方法简便,用药量少,现象明显,也有利于直接投影演示、拍摄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宜作为教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化学实验学习障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琳  徐丹悦  吴星 《化学教育》2010,31(5):54-56
根据自行编制的学习障碍诊断工具,对大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探查出“获取信息面狭窄”、“难以进行信息加工”、“实验信息储存求同不求异”、“难以迁移、类比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缺乏协调性与敏捷性”等实验学习障碍,这些障碍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赵纲  谭训燕 《大学化学》1989,4(5):42-42
碘量法测定铜是基于二价铜离子与碘化物发生下列反应:通常所用的碘化物是KI.在实验中,KI既是还原剂,又是沉淀剂,同时还是防止I_2挥发的络合剂.由于Cu~(2+)与I~-的反应是可逆的,为使反应趋于完全及防止生成的I_2挥发,实验中必须加入过量的KI.教材提出:“KI浓度太大,会妨碍终点的观察”.为此,教材制定了如下实验条件:取0.04~0.05M含3毫升1MH_2SO_4的CuSO_4试液30~20毫升,加入  相似文献   

11.
王克林 《化学教育》2015,36(17):68-69
对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作了进一步改进:将白磷放入盛热水的试管,通过玻璃导管鼓入空气或通过胶头滴管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即可出现明显的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杨金月  朱静  高卫  淳远 《大学化学》2017,32(11):45-50
在希托夫法测定Cu~(2+)离子迁移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目前常用直形和U形两种类型的迁移管,其中使用U形迁移管从阴极区溶液浓度变化算出的迁移数误差较大。以CuSO_4为电解质,Cu电极为电解电极,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通电后直形、U形和n形三种迁移管中CuSO_4溶液浓度随高度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迁移管的形状对中部区溶液的浓度有较大影响。对于U形和n形迁移管,由于阴极位于迁移管底部,主要受重力作用引起的对流因素的影响,通电后中部区浓度会发生明显改变,并影响到阴极区溶液浓度,导致误差较大;使用直形迁移管受该因素的影响很小,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九种元素初步探索了缝管捕集原子吸收的各种参数影响,给出缝管捕集法与常规火焰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对比结果。并进行了单缝管、双缝管及微量进样的比较实验。该法用于测定自来水和啤酒样品中的Cd、Cu、Pb、Zn,取得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甲醛被动式检气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气体分子扩散和化学吸收的原理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测量甲醛气体含量的被动式检气管。检气管内的惰性担体上浸渍了酚酞亚硫酸钠溶液,遇甲醛后显色。显色长度的平方与甲醛浓度及采样时间的乘积成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0.17μg/ml(采样1.5h)。它集采样与分析为一体,可以快速测定木材厂的甲醛储运房内气体中甲醛气体浓度。检气管结构简单,携带和操作方便。与传统的注射器采样比色分析法对比,相对偏差在±14%内。检气管在避光条件下保存,保存期为三个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新型三通道渗透管装置。利用计算机控制和监测渗透池温度、气体流量以及混合气浓度等参数,利用采集的数据可对装置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对装置进行了分流设计,以确保不同通道的气体能够快速混合均匀。该装置可以实现在保证输出混合气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快速改变不同通道混合气的摩尔分数,从而达到校准仪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ubular structure has been obtained by self-assembly of cholesterol derivative via sol–gel process. The tube structure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have been studied and certif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frare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data. It is predicated that the tube has been formed by the curl of sheet structure, and the aggregates are composed of two molecules of 1 with H aggregate in laminar structure at micro level.  相似文献   

17.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has emerged as a viable treatment in severe 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owever, thromboembolic events stemming from the use of ECMO devices results in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CMO tubing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blood and can readily initiate coagulation. In addition, the tubing needs to be continually replaced due to thromboses on the inner tube wall, 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fection but also the economic burden. Despite considerable effort, a surface modification strategy that effectively addresses these challenges has not yet been realized.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hollow core-shell-shell hydrogel tube of gelatin/alginate/acrylamide-bacterial nanocellulose(GAA) that meets the anticoagulant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er tubing layer as well as the highly elastic soft material needed for the outer layer. Using static blood from healthy volunteers, we confirmed that the platelets or coagulation is not stimulated by the GAA tubing. Importantly, experiments with dynamic blood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ner layer of the tubing does not elicit blood clotting. The one-pot-synthesized process may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anticoagulation tubes used clinically.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扩散管(渗透管)标准气体和不锈钢吸附管通过多组分动态配气装置(ISO6145)和气体定量吸收系统制备标准吸附管,通过试验证明,该标准吸附管有很好的一致性和线性。通过稳定性考察证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标准吸附管,在密封条件下一年内各组分量值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n=12)。制备的VOCs标准吸附管可以作为标准物质使用。  相似文献   

19.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5):251-257
Abstract

By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absorption tube technique and solvent extraction, 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cobalt, copper, iron, lead and nickel in silicate rocks was investigated.

Applicable concentration range was from 0.1 to 1.Oppm for all the elements except cadmium, for which the range was from 0.005 to 0.025ppm. The accuracy and recovery determined by the use of standard sampl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and Geological Survey were satisfactory for practical purposes.  相似文献   

20.
碳笼烯C_(60)及C_(70)等的发现启示人们去探索合成更多的新型封闭型碳烯化合物,可以设想,由六元碳环构成的石墨层平面可以卷成顶和底为p元环、侧面为紧接着顶底的p个五元环、中间k层p个六元环围成的碳管笼烯C_n(n=2p(k+2)),其结构见图1。笼烯的每个C原子都与3个相邻的C原子成键,并有一个与笼面垂直的单电子占据轨道,可以相互作用构成笼面共轭大π键。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