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功能化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诗  张琰  陈杰  王朝华  郎美东 《化学学报》2009,67(19):2205-2209
将合成的含有羧基侧基官能团的己内酯类聚合物, 用溶剂挥发与超声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成表面可供修饰的纳米粒子. 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形态. 使用5-氟脲嘧啶(5-FU)作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纳米粒子,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了纳米粒子的载药及释放性能. 研究表明, 载药纳米粒子可以控制5-FU的释放速率. 释放时间可持续至96 h 以上, 符合Higuchi 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PLGA/O-CMC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电位为61.48eV,载药率高达18.9%,包封率为86%。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1)前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具有一级释放特性;(2)在20天内的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γ-聚谷氨酸(γ-PGA)和壳聚糖(CS)制备表面分别带正、负电荷的pH响应性纳米颗粒,并用其包载抗生素阿莫西林。利用动态光散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载药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两种纳米载体的pH响应释放药物能力及其对细胞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带负电荷的纳米颗粒显示出更好的pH响应控释药物的能力。在模拟胃部环境下,载药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稳定在200~300 nm,药物释放量仅为25%。在中性至弱碱性的肠道细胞间隙下,其粒径增大到1μm左右,药物释放量增加到85%。此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该药物载体对细胞没有毒性,载药纳米颗粒对肠道细菌的抑制效果比游离药物的更好。  相似文献   

4.
盘登科  张慧 《化学学报》2011,69(13):1545-1552
通过调变镁铁尖晶石的含量, 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滑石型磁性纳米载药粒子, 对其微结构、热稳定性、磁性和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这种磁性纳米载药粒子是一种具有以镁铁尖晶石为核层、双氯酚酸(Diclofenac, DIC)插层水滑石(DIC-LDH)为壳层的复合纳米粒子, 粒径在90~180 nm之间. 其中壳层DIC-LDH的晶粒尺寸D110和层板电荷密度随磁核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磁性纳米载药粒子的载药量随磁核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而其比饱和磁化强度则随着磁核含量的增大逐渐增大.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 无外加磁场时, 磁核含量增大, 壳层DIC-LDH粒径减小, 磁性纳米载药粒子药物释放速率逐渐增大|外加1500 G磁场时, 磁核含量增大, 磁致团聚程度增大, 其药物释放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g-聚甲基丙烯酸凝胶粒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不同接枝率的壳聚糖-g-聚甲基丙烯酸(CS-g-PMAA),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的结构,以柠檬酸三钠和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S-g-PMAA载药体系。 用UV/Vis检测了CS-g-PMAA粒子对模型药物的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CS-g-PMAA接枝率为12.21%时药物释放速率最慢,其在pH=1.8介质中药物累积释放量(11 h)为44.18%,而壳聚糖粒子的累积释放量高达65.24%,即接枝改性壳聚糖粒子对药物的缓慢控制释放性能较好; CS-g-PMAA粒子的释药行为还依赖于介质的pH值和盐浓度,在低pH值和低盐浓度下,药物释放速率较快;酶环境下由于载体材料的降解使药物释放速率加快。 分析了不同条件下CS-g-PMAA载药粒子中药物的释放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并以此为基底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_3O_4@ZIF-8@PA.该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可达35.46 A·m2/g,具有良好的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呈球型结构,分散性良好.与基底相比,复合微球的粒径尺寸明显增大,但依然符合载体材料的理想尺寸且分布均匀.此外,载体具有多孔结构,表面积较大,载药效率和载药量分别高达96.4%和144.6 mg/g.在pH为7.4和5.0的条件下对载药纳米粒子进行了药物释放研究.24 h内,粒子在2种pH下累计释放量分别为39.8%和78.6%.通过药物缓释验证了载体的pH响应性能.在实验中引入了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植酸,使合成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进行了体外分析实验,证实材料与抗癌药物阿霉素(DOX)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顺铂温敏载药纳米粒子,表征其相关性质并考察不同温度下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制备的两亲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胶束结构并包裹顺铂,测定顺铂载药粒子的结构、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载药量、晶体状态等特性,并对顺铂的体外释放以及不同细胞系体外毒性也做了研究。载药粒子粒径为83.3 ± 4.3 nm,载药量为37.8%,包封率为77.8%。血清中相变温度39.3 ℃。载药颗粒在单纯化疗时细胞抑制率较小,加热后抑制作用明显增加(P<0.01),与游离药物相近(P>0.5)。顺铂载药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温控特性,为顺铂在肿瘤热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壳聚糖基自组装纳米胶束紫杉醇药物释放载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胆甾醇琥珀酰基-O-羧甲基壳聚糖(CCMC, 胆甾醇基取代度6.9%)为原料, 在水溶液中通过探头超声处理制备其自组装凝胶纳米胶束, 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考察临界胶束浓度, 并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激光散射仪检测胶束的形态大小. 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 采用透析法制备载药CCMC纳米胶束, 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其在纳米胶束中的包载及释放情况. 结果显示, CCMC为两亲性高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形成粒径为198.4 nm的规则球状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为0.018 mg/mL. 紫杉醇顺利包载于CCMC-纳米胶束内, 载药量高达34.9%; 随着载药量的增加, 胶束粒径呈增大的趋势.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 CCMC纳米胶束能延缓紫杉醇的释放, 释药速度和释放介质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以其可控的药物释放、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药物递送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骨架材料,通过还原性二硫代二丙酰肼(TPH)连接疏水小分子胆酸(CA),合成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CMC-TPH-CA (CTC)。然后以10-羟基喜树碱(HCPT)为抗肿瘤模型药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制备CTC/HCPT纳米粒子,并对其物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TC/HCPT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包封率(~87.6%)及载药量(~21.4wt%),适当的粒径大小(~140nm)及低的溶血性(5%)。体外释放结果表明,CTC/HCPT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还原敏感性。最后,以LLC肿瘤细胞为模型,考察CTC/HCPT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纯HCPT,CTC/HCPT纳米粒子的细胞杀伤作用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乙酰半胱氨酸纳米粒子的性质及体外释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基于壳聚糖/乙酰半胱氨酸偶合物(CS-NAC)的新型巯基纳米粒子并进行了结构表征, 同时对纳米粒子的黏附性、溶胀性和药物释放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径(140~210 nm)和正的表面电位(19.5~31.7 mV), 胰岛素的载药量达到13%~42%. 这些性质随着巯基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与壳聚糖纳米粒子相比, 巯基壳聚糖纳米粒子表现出了更强更快的黏附性质. 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表明, 巯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胰岛素释放具有pH响应性. 在pH=6.8时, 15 min即能释放58.6 %的胰岛素; 而在pH=5.4时, 24 h内仅有不到40%的胰岛素被释放. 因此, CS-NAC纳米粒子用于胰岛素的黏膜给药体系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将活化的叶酸分子连接到O-羧甲基壳聚糖(O-CMCS)上.以CaCl2为交联剂,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修饰的O-CMCS纳米粒子(FCC NPs),并开展了从FCC NPs作为抗癌药物紫杉醇(PTX)载体的研究.结果表明:FCC NPs呈球形,粒子大小约190 nm,对PTX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均受PTX加入量的影响.该纳米粒子对药物的释放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能够增强PTX在癌细胞处的富集.同时,该纳米粒子无细胞毒性,纳米粒子表面由于叶酸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好的细胞靶向性,且载药纳米粒子对癌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含双硫键的N,N-二(3-羧基丙烯酰)胱胺(BCCy)为交联剂,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的催化下将壳聚糖(CS)交联,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微凝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纳米粒度仪和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和还原性环境对粒径的影响。对抗癌药物喜树碱(CPT)进行了负载,考察了载药粒子在还原性环境中对药物的控释性能。结果表明: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纳米微凝胶的粒径减小。该纳米微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显著的pH和还原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双亲性接枝共聚物海藻酸钠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SA-g-PNIPAM)与Ca2+之间的静电作用,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温度敏感性离子键交联聚合物囊泡,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聚合物囊泡对5-FU的负载与释放性能。该囊泡疏水性的膜由海藻酸钠与Ca2+之间的静电作用复合形成。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囊泡具有空心结构,直径在100~150nm左右。聚合物囊泡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4.5℃左右。聚合物囊泡对5-FU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其药物释放速率随溶液p H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良好的环境响应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亲水段,聚赖氨酸(PzLL)为疏水段,通过二硫键和碳氮双键串联桥连合成了两嵌段共聚物(mPEG-CN-SS-PzLL),其中的二硫键具有还原敏感性,碳氮双键具有pH酸敏感性。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手段测试分析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将聚合物通过透析法自组装制备得到双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粒子。结果表明:该纳米载药粒子的药物包封率较高,达到52%。该载药系统在还原环境或酸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体外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对羧甲基纤维素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半互穿网络水凝胶(CMC/PNIPA semi-IPN)的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pH=7.4时,药物的释放速率以及释放量都随着凝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5℃时,pH对药物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小;而在37℃时,药物释放速率受pH的影响较大。该凝胶体系用做5-FU的口服释放载体具有较佳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己胺引发γ-苯甲基-L-谷氨酸酯-N-内羧酸酐(BLG-NCA)开环聚合制备聚(γ-苯甲基-L-谷氨酸酯)(PBLG), 并进一步脱掉苯甲基保护得到聚(L-谷氨酸)(PLG). 以利福平为模型药物, 通过油包油(O/O)无水乳液法制备了PLG载药微球.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表明该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且粒径分布较均一, 粒径大小约为9.0 μm.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载药微球对利福平的释放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 在模拟胃液中较少释放利福平, 而在模拟肠液中较快并大量释放利福平, 符合口服药物载体释放性能的要求, 可用于口服药物的定位肠溶性载体. 此外, 噻唑蓝实验表明该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门吉英  高保娇  陈志萍  么兰 《化学学报》2012,70(21):2273-2280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 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实施了5-氟尿嘧啶(5-FU)分子的表面印迹, 在微球CPVA表面形成印迹聚合物(MIP)层, 即制备了5-FU分子印迹微球MIP-PSSS/CPVA.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 对印迹微球进行了表征. 重点考察分析了印迹微球对5-氟尿嘧啶(5-FU)的结合(载药)性能与结合机理, 考察探索了载药微球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本体系特殊的羟基-铈盐表面引发体系, 可有效地实现5-FU分子的表面印迹, 在微球CPVA表面形成分布有大量5-FU分子印迹空穴的聚合物层. 在酸性介质中, 受强静电相互作用的驱动, 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5-FU分子表现出很强的结合能力, 结合容量达110 mg/g, 可实现有效载药. 载药微球的释药行为既具有强烈的pH依赖性, 又具有时滞性: 在模拟胃液中(pH=1), 基本不释药; 在模拟小肠液中(pH=6.8), 释药量很小; 在模拟结肠液中(pH=7.4), 则发生突释, 表现出高效的结肠定位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利用界面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含水核载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 (PBCA)纳米微囊 .分别研究了纳米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 ,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考察了药物包裹率和载药量的变化以及载药纳米微囊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微囊平均粒径为 2 0 0nm ,多分散度为 0 2 2 6;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证明了BSA是包裹于纳米微囊的内部而不是吸附在其表面 ;包裹率和载药量取决于水相中BSA的初始浓度 ,当BSA的浓度为 0 8mg mL时 ,包裹率和载药量分别为 3 5 %和 0 485× 1 0 - 9mol mg;药物的释放速率取决于纳米微囊的壁厚 ,通过调节壁厚可以达到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新型超分子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物释放性能. 将α-环糊精(α-CD)穿入肉桂酸改性的PEG分子链形成包含复合物(inclusion complex, IC), 通过超分子自组装成为纳米粒子. 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负载到纳米粒子中, 研究药物释放行为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 以核磁共振(1H NMR)、X射线衍射(XRD)、紫外吸收光谱(UV)、动态光散射(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纳米粒子的结构和形貌,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研究了载药纳米粒子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 结果显示超分子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缓释作用, 载药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一种壳聚糖基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并探讨了其体外释药性质.合成了甲氨蝶呤-壳聚糖偶联物(MTX-CS),甲氨喋呤(MTX)的取代度为6.3%;MTX-CS具有两亲性,在水性介质中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69.5±18.3) nm,zeta电位为(25.7±0.9) mV.MTX-CS纳米粒子能有效包载抗血管生成药Combretastatin A-4(CA-4),当药物/载体材料投料比为1∶4时,载药量为15.7%,包封率为62.8%.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CA-4释放较快,MTX释放缓慢,有利于发挥2种药物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