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自由基聚合的链转移反应,制备了以羧基为端基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COOH),然后以该聚合物作为亲水的侧链,利用其羧端基和聚(4-乙烯基吡啶)(PVPy)疏水主链上的吡啶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在共溶剂DMF中形成超分子两亲接枝聚合物体系,在上述体系中逐滴加入水可以使其通过自组装形成高分子囊泡.通过控制PVPy与PNIPAM-COOH的质量比在1~3之间,可以控制囊泡尺寸在130~330nm之间.由于囊泡中含有吡啶基团,因而该囊泡具有pH敏感性.以日落黄为药物模型,以这些pH敏感性囊泡作为药物载体,通过调节环境的pH值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羧甲基纤维素(CMC)和温度敏感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通过自组装制备了温度敏感性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粒子CS-g-PNIPAM/CMC-g-PNIPAM,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研究了纳米粒子对药物的负载与可控释放性能。当CMC-g-PNIPAM与CS-g-PNIPAM的质量比为3:7时,形成的纳米粒子结构最稳定,动态光散射(DLS)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16nm,粒径分布较窄。载药纳米粒子对5-FU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释药行为表明,其累积药物释放量随pH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良好的pH与温度可控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囊泡是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制备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中空结构的纳米聚集体.聚合物囊泡的中空结构、囊泡的内外亲水冠以及亲水冠中间膜层的两亲性赋予了聚合物囊泡选择性封装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的能力,这使得聚合物囊泡在药物负载与释放、靶向识别等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聚合物囊泡能否实现其潜在应用价值还依赖于人们能否精准调控聚合物囊泡的膜冠结构、尺寸以及尺寸均一性等微观结构参数.因此,本文针对近期有关嵌段共聚物囊泡尺寸均一性和聚合物囊泡膜冠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从而使人们通过物理手段有效地调控聚合物囊泡的微观结构,为制备膜冠结构可控、尺寸均一的聚合物囊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辐照引发共轭亚油酸(CLA)囊泡内聚合反应,获得自交联CLA囊泡.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等观察自交联CLA囊泡的粒径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自交联CLA囊泡的囊泡结构不仅不随温度变化解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温敏膨胀性.自交联CLA囊泡体外释放5-氟尿嘧啶的实验表明其具有温度响应的缓释和控释特性.  相似文献   

5.
樊晔  韩贻陈  夏咏梅  薄纯玲  王淑钰  方云 《应用化学》2018,35(12):1478-1484
脂肪酸囊泡(FAV)是一类重要的纳米容器,然而其形成pH范围较窄且偏碱性环境,限制了其应用。 本文将共轭亚油酸(CLA)与海藻酸钠(SA)在近中性环境下共同自组装囊泡化纳米容器并提高其膜稳定性。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当SA质量分数为25%~50%时复合体系可在近中性条件下自组装形成50~250 nm尺寸的囊泡化纳米容器,且pH=7.4时随着质量分数增加囊泡化纳米容器直径增大。 根据SA和CLA在中性环境的物种存在形式推测,二者通过氢键作用驱动形成囊泡化纳米容器。 体外模拟释放实验表明,囊泡化纳米容器具有较高包覆率和较优缓释效果,有望应用于药物传输领域。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三嵌段ABC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聚(丙烯酰胺-co-丙烯腈)(mPEG-PDPA-P(AAm-co-AN))。该聚合物具有pH敏感嵌段PDPA和温度敏感嵌段P(AAm-co-AN),临界溶解温度(UCST)较高,且可以通过改变单体比例来调节UCST。在室温、中性环境下,该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刺激响应型胶束,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控释研究。温度升高诱导聚合物胶束向不对称囊泡结构转变,pH降低促使聚合物形成更加松散的胶束。在体外释药探究中,聚合物胶束对亲水药物阿霉素(DOX)和疏水药物槲皮素都具有良好的载药效果,在37℃、pH=7.4的条件下泄漏量低,随着温度升高和pH降低,胶束释放药物的速率和释放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Mg-Al-NO3水滑石(LDHs)为载体,将5-氟尿嘧啶(5-FU)通过离子交换法插入其层间,得5-FU/LDHs缓释材料。并对水滑石表面进行弱酸预处理改性,利用XRD、FTIR、TG-DSC、SEM和零电荷点(pHPZC)等表征手段,考察酸预处理对水滑石表面化学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FU/LDHs的层间距从0.858 nm扩大到1.064 nm,层间5-FU2阴离子与主体层板通过氢键与静电作用,以呈一定角度单层交替排列于层间。酸预处理的水滑石粒径变小,层板正电荷密度增大。5-FU的释放机理是物理扩散、离子交换和药物溶解等协同作用,酸预处理可提高水滑石的缓释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对羧甲基纤维素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半互穿网络水凝胶(CMC/PNIPA semi-IPN)的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pH=7.4时,药物的释放速率以及释放量都随着凝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5℃时,pH对药物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小;而在37℃时,药物释放速率受pH的影响较大。该凝胶体系用做5-FU的口服释放载体具有较佳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9.
类脂囊泡作为5-氟尿嘧啶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膜分散法,以司盘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制备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类脂囊泡.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可能影响包封的各种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实验表明:药物浓度为1.0 g/L,Span 20与胆固醇比例为4∶3,50℃超声30min,所制得的5-FU类脂囊泡的包封率可达40%以上.透射电镜照片显示所制得的类脂囊泡为球形单室结构,测得平均粒径为393nm,且分布较均匀,表明制得的囊泡粒径符合注射给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直接缩聚法使乳酸与海藻酸钠接枝聚合,实现了对海藻酸钠的疏水改性。结果发现,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出现粒径为80~110nm的颗粒,说明海藻酸钠接枝改性成功。将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制备成直径1.5mm左右凝胶微球。以布洛芬为药物模型进行释放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凝胶微球对药物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较改性前得到提高,缓释效果增强。药物在弱碱性溶液中释放比较快,而在酸性环境中基本不释放。利用此特点,可将共聚物制备成药物载体,用于肠道内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11.
以壳聚糖(CS)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接枝β-环糊精聚合物(CS-g-CD),然后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聚合物空心微球,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聚合物空心微球对药物的负载性能。利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及形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微球对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表明,得到的微球呈现较为规则的空心结构,粒径在300~350nm左右,分散性较好,对药物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微滤膜为基膜,4-乙烯基吡啶(4-vinylpyridine,4VP)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引发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GET ATRP)法在基膜表面原位改性,并通过接枝聚合物侧链上的吡啶基团与Keggin型磷钨杂多酸(H3PW12O40·n H2O,HPW)之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新型混合催化膜.实验结果表明,接枝聚合过程表现出"活性"/可控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性质,基膜表面接枝聚合物量随聚合反应时间呈现线性增加,当反应时间为16 h,聚合物接枝量达到2.25 mg/cm2,聚合物接枝量的增多致使其相互堆积并坍塌,造成膜表面出现块状聚集体.然后,利用溴代十六烷对接枝聚合物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得表面含有吡啶鎓盐的阳离子复合膜,通过接枝聚合物侧基中的吡啶和吡啶鎓盐基团与磷钨杂多酸之间的静电作用促使其在改性膜表面上有效负载.负载后的磷钨杂多酸均匀的分布在膜表面及孔道中,并保持其化学结构.负载催化剂前后膜的接触角从80.4°减小到57.8°,体现了亲水性催化剂的负载对膜表面润湿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由阳离子型肽脂质溴化N,N-二-十六烷基-Na-6-三甲胺基己酰基-L-丙氨酰胺(N+C5Ala2C16)形成的阳离子囊泡,在加入含羧基小分子化合物后形成的聚集。考察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加入到囊泡中后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当EDTA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可以引起由阳离子囊泡的聚集;在加入Ca2+后,阳离子囊泡聚集体得到分散;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囊泡的聚集和分散。超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了囊泡结合的EDTA量。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EDTA对囊泡聚集的影响,当EDTA等含多羧基小分子化合物羧基解离数为三个或以上时能够引起囊泡的聚集,而少于三个时囊泡不能发生聚集。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MEA)为起始原料,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从主干接枝(grafting-from)策略相结合, 合成了结构规整的聚甲基醚聚乙二醇丙烯酸酯-g-聚(N,N’-二乙基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PPEGMEA-g- PDEAEMA)接枝共聚物. 这种接枝共聚物通过静电作用形成胶束包埋甲氨喋呤(MTX), 得到具有98.7%高包封率的药物载体, 体外药物释放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温敏两亲性接枝物PAM-g-PNIPAm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胺为分子量调节剂,以丙烯酰氯作为链端转化剂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端丙烯酰胺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合,合成了以PNIPAm为侧链的接枝聚丙烯酰胺.用FTIR和1HNMR方法表征了接枝聚合物与大分子单体的组成.该接枝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热缔合特性及明显的温敏增稠性,水溶液的粘度在32~50℃之间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室温(25.0±0.1℃)下,对十二烷基硫酸钙(Ca(DS)2)/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4DMAO)体系在两种表面活性剂不同比例r(r=nCa(DS)2/nC14DMAO)下的水溶液进行了表面活性考察.当Ca(DS)2和C14DMAO结合形成复配体系时,溶液CMC值及在CMC时的表面张力都远低于C14DMAO溶液,说明Ca(DS)2和C14DMAO的缔合结构在水-空气界面的结合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为紧密.在所考察的比例中,当r=2.0:10.0时,溶液CMC值及在CMC时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该比例处于囊泡相区域.当C14DMAO浓度固定时,随着Ca(DS)2的加入,首先形成了球状胶束相(L1-相),然后球状生长得到蠕虫状胶束相(L1-相),接着出现L1/Lα两相区,之后随Ca(DS)2浓度的进一步增大,得到了具有双折射现象的囊泡相区(Lαv-相),而后是凝胶相(gel),最后当Ca(DS)2过量时,不溶的Ca(DS)2在溶液中形成了沉淀.对囊泡相样品进行负染色透射电镜表征,观察到了多分散的囊泡结构,囊泡直径分布约在50~200nm范围内.各相区受温度影响变化非常显著.当温度升高时,在相同C14DMAO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对聚合物囊泡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聚合物囊泡是由密闭双分子层构成的、类似脂质体结构的一类高分子聚集体。与小分子聚集体相比,聚合物囊泡具有稳定性高、通透性可设计、同时负载亲水和疏水性药物以及可进一步功能化修饰等优点,使其在疾病诊断、药物包埋与输送、微反应器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聚合物囊泡的制备方法及作为药物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以反相乳液聚合得到了β-CD聚合物微球,对β-CD微球进行氯乙酰化改性后,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把聚甲基丙烯酸N ,N 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接枝到β-CD微球上,从而得到了具有温度和pH响应性的β- CD聚合物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了PDMAEMA接枝的β- CD微球的结构,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直接观测到了β- CD微球的温度和pH敏感性.对模型药物染料木素(GNT)和苯丁酸氮芥(CLB )进行了控制释放研究,结果表明pH值可对微球的“内环境”起到“开 关”作用,从而可构筑出一种新型的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药物释放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智能水凝胶在药物的控制释放、基因传送、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诱人,研究者对智能水凝胶的研究十分活跃。合成类水凝胶常用的单体有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合成水凝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其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差。天然类水凝胶的原料主要有壳聚糖、海藻酸钠、纤维素、淀粉等。由于这些天然多糖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同时价廉易得,因此,天然类水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更具有优势。海藻酸钠是β-D-甘露糖醛酸(β-D-mannuronic,M)和α-L-古洛糖醛酸(α-L-guluronic,G)按照(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聚合物,每个糖醛酸单元上含有一个羧基,因此,海藻酸钠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呈现聚阴离子电解质的性质。本文综述了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法、酶交联法、互穿聚合物网络等;概述了海藻酸钠水凝胶在药物释放中的应用,包括口服给药、皮下给药、黏膜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等;最后讨论了海藻酸钠水凝胶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IRGACURE2959为光引发剂,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AD)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单体,通过紫外光引发光聚合,合成了PEGDA/NIPAM共聚物水凝胶,研究了凝胶于不同酸度介质及不同温度中对阿司匹林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模拟胃肠液中,随释放时间的延长,载药凝胶对药物的累积释放率增加。NIPAM单体的引入增大药物累积释放率,药物缓释时间延长,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性能。凝胶对药物的缓释受温度与释放时间的影响,在37℃和45℃时,随释放时间增加,药物累积释放率增大;在30℃时,随释放时间的增长,累积释放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