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测量I_2在He、Ar、N_2载气的射流中振动温度沿射流轴线的分布; 利用“突然凝结”模型估算了振动弛豫截面; 结合成轨共振模型分析了射流中的振动驰豫机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变观察场位置的方法, 用LIF法定量测量了超音速射流中I_2B(υ’=43)能极的振动弛豫速率. 首次获得了Ar, N_2和CO等分子的驰豫截面. 结果表明, 低温射流中振动弛豫速率呈负温度关系, 对载气He和H_2, 主要弛豫过程是△υ=-1通道, 但对Ar, N_2和CO等载气, 多振动量子传输很显著, 特别是对双原子分子, 最可几弛豫通道不再是△υ=-1过程. 这违反了能隙定律.这种现象可用亚稳态络合物的形成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变观察场位置的方法,用LIF法定量测量了超音速射流中I_2B(υ’=43)能极的振动弛豫速率.首次获得了Ar,N_2和CO等分子的驰豫截面.结果表明,低温射流中振动弛豫速率呈负温度关系,对载气He和H_2,主要弛豫过程是△υ=-1通道,但对Ar,N_2和CO等载气,多振动量子传输很显著,特别是对双原子分子,最可几弛豫通道不再是△υ=-1过程.这违反了能隙定律.这种现象可用亚稳态络合物的形成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I_2在He, Ar, N_2等载气射流中转动温度沿射流轴线的分布。分析了速度滑移效应对转动弛豫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超音速射流条件下转动弛豫的效率极高。  相似文献   

5.
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I_2在He,Ar,N_2等载气射流中转动温度沿射流轴线的分布。分析了速度滑移效应对转动弛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音速射流条件下转动弛豫的效率极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EMD)模拟了纳米尺寸限制球壳内I2在Ar溶液中的振动能量转移. 计算并讨论了I2振动能量弛豫时间T1随球壳半径、溶剂密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随着球壳半径的减小, T1呈逐渐增大趋势的原因. 结果表明, 球壳的几何限制效应和表面作用对受限溶液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大, 从而导致溶质振动弛豫的显著变化. 此外, 非限制体系模拟显示, 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可以得到与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较一致的振动能量弛豫时间T1.  相似文献   

7.
利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EMD)模拟了纳米尺寸限制球壳内I2在Ar溶液中的振动能量转移.计算并讨论了I2振动能量弛豫时间T1随球壳半径、溶剂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随着球壳半径的减小,T1呈逐渐增大趋势的原因.结果表明,球壳的几何限制效应和表面作用对受限溶液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溶质振动弛豫的显著变化.此外,非限制体系模拟显示,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可以得到与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较一致的振动能量弛豫时间T1.  相似文献   

8.
对CCl4/Ar混合气体脉冲直流高压放电产生CCl2自由基,在超声射流冷却下获得了CCl2 1B1- 1A1420~600 nm 波长范围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系统标识了9个带系,81个振动带,其中56个振动带是我们新标识的.通过CCl2自由基的超声射流LIF谱与常温下压力为150 Pa 左右的LIF谱相结合分析,初步证实CCl2自由基电子态带源为17 255.04 cm-1.  相似文献   

9.
张栋杰  姚熹 《化学学报》2005,63(12):1095-1099
制备了铅基弛豫铁电体0.9Pb(Mg1/3Nb2/3)O3-0.1PbTiO3和Pb(Zn1/3Nb2/3)O3基陶瓷. 铅基弛豫铁电体PMNT, PZN基陶瓷弛豫过程可用局域冻结模型描述. 在微畴-宏畴转变过程中, 弛豫铁电体产生结构起伏; 在相同的频率条件下, 弛豫铁电体的结构起伏程度越大, 弛豫程度越低. 在微畴-宏畴转变过程中, 随微畴的增大, 弛豫铁电体的弛豫特性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脉冲CO_2激光激发SF_6,经碰撞再使UF_6分子激发,通过测定振动受激UF_6的紫外吸收变化,研究了六氟化铀分子的振动弛豫过程。对于2.0.Torr SF_6+2.0Torr UF_6体系,在220-320 nm范围内测定了UF_6的紫外吸收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测得UF_6三类不同振动受激态分子间的V-V能量弛豫时间分别为6.8,9.0和26μs,相应的V-T能量弛豫时间为42,8和1ms。此外,还讨论了SF_6-UF_6体系中振动能量弛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脉冲CO_2激光激发SF_6, 经碰撞再使UF_6分子激发, 通过测定振动受激UF_6的紫外吸收变化, 研究了六氟化铀分子的振动弛豫过程。对于2.0. Torr SF_6+2.0 Torr UF_6体系, 在220-320 nm范围内测定了UF_6的紫外吸收信号随时间的变化, 测得UF_6三类不同振动受激态分子间的V-V能量弛豫时间分别为6.8, 9.0和26 μs, 相应的V-T能量弛豫时间为42, 8和1 ms。此外, 还讨论了SF_6-UF_6体系中振动能量弛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大豆油煎炸过程理化指标与LF-NMR弛豫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大豆油无料/薯条煎炸过程[温度:(180±5)℃,持续36 h]中的酸价(AV)、粘度(V)、吸光值(A)及总极性化合物(TPC)含量等及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特性(峰起始时间T21、T22、T23、相应的峰面积比例S21、S22、S23、单组份弛豫时间T2W)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理化指标与其LF-NMR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豆油的酸价、TPC含量及S21峰面积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增大,T21、T22峰起始时间及T2W则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减小(r2>0.90),粘度、吸光值随煎炸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符合二项式关系(r2>0.90),而T23峰起始时间及S22、S23与煎炸时间之间无明显规律性变化。煎炸薯条后,油样的酸价、粘度、TPC含量、吸光值及S21均较无料煎炸显著增大(P<0.05),而T21、T22峰起始时间及T2W显著缩短。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酸价及TPC含量与T2W、T21,粘度与T2W,吸光值与S21间均可建立良好的相关性模型(R2>0.93)。模型验证合理可靠,可通过油样的LF-NMR检测结果有效预测其理化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外加电场下,利用分子的旋转和取向运动是组装分子介电马达以及弛豫型分子介电体的一个主要策略。在本论文中,我们制备并表征了一个新的电荷转移晶体[C10-DMPy][Ni(mnt)2](1)(C10-DMPy+=1-decanel-N, N-dimethylpyridinium, mnt2-=马来二氰基二硫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该化合物展现了介电弛豫行为,我们将此归于平衡阳离子的动力学位置取向和阴、阳离子间的电荷转移。该化合物的介电弛豫过程遵循Cole-Cole方程,偏离理想的Debye模型。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该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分别独立堆积成柱状,柔性的有机阳离子与刚性的磁性阴离子构筑块间存在电荷协助氢键作用。此外,该化合物的磁行为展现为弱的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CCl4/Ar混合气体脉冲直流高压放电产生CCl2自由基,在超声射流冷却下获得了CCl2 1B1- 1A1 440~580 nm 的K-结构分辨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通过K-结构分辨谱的分析,对722条转动子谱带进行了归属,得到了激发态CCl2 1B1的两个全对称振动模式的振动频率、非谐性常数和转动常数差值,即激发态的振动频率ω1=631.20 cm-1, ω2=302.00 cm-1, A′-B′=3.476 cm-1.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分子中电子激发态的猝灭和振动弛豫的研究对于寻找新的可见激光体系,了解电子态间瓦相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曾经利用化学发光方法测量了C_2~*d~3Π_g和BaO~*A~1Σ态的电子猝灭和振动弛豫,获得了重要的结果。但此法有一定的局限,需要对电子态间无辐射跃迁有清楚的了解,才有可能进行测量和分析。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是近年来研究分子传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用激光将分子激励到所研究的能级,然后跟踪它的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在脉冲激励情况下)或相邻能级布居随压力的变化(在连续激励时),就可获得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秀  吴东  唐碧峰 《物理化学学报》2012,28(5):1045-1053
利用离子速度影像技术研究了CH2BrCl在265nm附近的激光光解.利用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分别获得光解产物Br(2P1/2)和Br(2P3/2)的离子速度图像,从而得出Br(2P1/2)和Br(2P3/2)的速度分布,以及光解碎片的总平动能分布.据此,运用角动量守恒碰撞模型获得了解离氯甲基自由基(·CH2Cl)的振动内能分布.研究结果表明:CH2BrCl+hv→Br(2P1/2)+CH2Cl通道产生的氯甲基自由基中被激发的振动模主要是v4、v3+v4、v2+v4和v2+v6;CH2BrCl+hv→Br(2P3/2)+CH2Cl通道产生的氯甲基自由基中被激发的振动模主要是v2+v6、v1+v3、v2+v5、v2+v3+v5和v1+v5;母体分子CH2BrCl在吸收光解光子后除有v5(CBrstretch)振动模被激发外,还有v7(CH2a-stretch)等其它振动模也被激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低能电子衍射动力学理论的能带近似法,分别对Fe{001}表面的(00),(01),(11),(10),(10)和(20)束;Fe{110}表面的(10),(11),(11)和(20)束和Fe{111}表面的(00),(10),(10)和(11)束,通过理论计算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Fe{001}和Fe{111}表面都存在振动弛豫。而Fe{110}表面无此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湍流两相流理论建立的双流体力学模型基础上,编写了模拟气、固相流体动力学的CASICC软件包。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射流流化床内射流(或气泡)边界的确定方法,模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所得结果与前人的经验关联式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可用来预测灰熔聚粉煤气化及其它与射流床相关工艺的射流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3 nm光解丁烯酮分子产生乙烯基自由基(•C2H3). 经射流冷却后, 以另一束可调谐激光光解•C2H3, 生成的氢原子碎片经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过程, 记录氢离子信号随光解波长变化, 得到21180~21320 cm-1范围内乙烯基 A2A″(µ′5,6,8=1)←X2A′(µ″=0)跃迁的振转光谱. 结合量化计算和光谱拟合, 对该段光谱进行了细致的振转分析, 确定了各振动谱带位置, 识别了其中主要的转动跃迁. 由光谱拟合得到各振动能级的预解离寿命, 讨论了其与振动模式及激发转动量子数的依赖关系, 证实了理论预测的乙烯基A2A″电子态的面内解离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二维射流流化床装置中,考察了压力对颗粒和气泡运动的影响规律.通过使用摄像技术详细的记录了压力下气泡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由此解决了较高压力下测量流态化性质较为困难的问题.数值研究通过CFD双欧拉模型模拟了带有V形分布器和中心射流的二维流化床内压力对气泡大小、床的膨胀率和射流深度的影响.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在加压状态下,射流气速和分布板气速对气泡的产生、大小及形状有不同的影响.在较高的操作压力下,射流气速增加,气泡变长;分布器气速增大,气泡则变大;射流高度随着分布器气速的增加而降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由此该模型为研究较高操作压力下射流流化床流化性质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