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磁共振快速成像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海滨  邬学文 《物理》1997,26(10):595-600
快速成像为当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焦点之一。人体器官的运动、被验者的移动,均造成图像的缺陷,速度慢亦增加了成像成本,限制了核磁共振成像的普及。快速的核磁共振成像可能会给核磁共振成像带来实质性的变化,文章回顾了核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发展的历史,讨论了它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成像现今已经成为临床神经影像的常规工具.在诊断、评估和监测中风从急性到慢性的各个阶段的脑组织的变化过程中,核磁共振成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该综述提供了多种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的描述,以及选择性地展示了作者在美国亨利福特医院神经科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室所获得的大白鼠栓塞中风模型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利用超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完成了核磁共振空间编码成像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了超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性能,并对2种观赏植物、动物骨骼、蛔虫、蚯蚓等生物样品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以及T1加权和氢核密度加权成像.  相似文献   

4.
李国栋 《物理》1995,24(12):734-738
核磁共振在当前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文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核磁共振发现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以及相关磁共振的发现,指出了核磁共振的特点、主要进展和多方面的应用,阐述了从核磁共振谱发展到核磁共振成像的重要意义及这种成像的特点;最后对核磁共振的发展作了若干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小型核磁共振仪的成像特点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相关参数的变化对所成图像的影响,得到了小型核磁共振成像的优化规律。随后利用GYCTNMR-10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种植物样品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非常符合。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成像出现至今不过20年左右。由于它在医学的诊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它在短短的20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在简述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场梯度回波方法和自旋回波方法之后,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在快速成像,流体成像,化学移位成像和磁化率成像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核磁共振现象、核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原理和特点,简明概述了它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学文 《物理》1995,24(10):619-625
核磁共振成像出现至贪不过20年左右。由于它在医学的诊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它在短短的20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在简述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础原理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场梯度加波方法和自旋回波方法之后,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快速成像,流体成像,化学移位成像和磁化率成像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在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核磁共振成像实验有助于加深对其复杂原理的理解.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的小型设备上用软脉冲自旋回波序列对猪肉进行T1加权成像,从而把肥肉和瘦肉在成像中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制了一种核磁共振微成像系统,本系统只需4根通用的I/O并行口线,就可以利用常规的NMR谱仪进行核磁共振微成像实验. 文中给出了相关的控制软件、螺旋(Spiral)快速成像相关软件以及实现过程,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成像系列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莹莹  张洁天  吕斯骅 《物理实验》2007,27(1):20-23,33
超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已经应用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该仪器可以研究各种样品的脉冲核磁共振.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核磁共振成像实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海滨  邬学文 《物理》1998,27(12):721-725
核磁共振快速成像能在几十毫秒内获取数据,对运动器官作适时显示,并在功能成像的研究等方面具有常规成像不能替代的优点,是核磁共振成像的发展方向.螺旋快速成像对硬件的要求较低,近年来方法上的改善,已使其趋于实用.文章简要介绍了螺旋快速成像原理及网格重建算法.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4
曼斯菲尔德是核磁共振成像(NMRI)技术的发明者之一。他与美国化学家劳特布尔埔共享T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在物体的不同点处磁场强度不同,因而在不同点上产生不同的核磁共振频率;共振吸收谱线的频率分布就对应于共振核的空间分布:借助于计算机,便可以重建出原来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利用它可以对固体样品进行二维核磁共振成像。这一技术对核磁共振及材料的无损伤检测都具有重大意义。核磁共振成像的过程是:将待样品放在磁场中,样品中的原子核就会象小陀螺那样振荡,同时以由磁场强度所决定的共振频率,来吸收和发射射频信号。当穿过样品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共振频率随之变化,这种变化的频谱产生了该样品的核磁共振像。  相似文献   

15.
刘东华  孙朝晖 《物理与工程》2004,14(3):30-33,45
探讨核磁共振T1、T2加权成像的图像特点。  相似文献   

16.
皮肤微循环无损伤光学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蕾  章恩耀  王佳  孙利群 《光学技术》2003,29(6):690-692
微循环信息的获取对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皮肤微循环无损伤成像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各种非光学方法(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超声波成像等)和光学方法(共焦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新型的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技术等)。主要介绍了皮肤微循环无损伤光学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波谱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和医疗诊断手段,但是仪器复杂、价格昂贵.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AD607芯片的模拟接收机设计. 相对于传统的模拟接收机,此设计可以减少接收机使用的外围器件的数量,从而简化设备. 而相对于全数字接收机,本文提出的设计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工作在较高的频率. 文章最后给出了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UNITYplus---- 确立了核磁共振谱仪的标准!唯一集液体、固体和微成像于一体而又能给出卓越性能的谱仪VARIAN是唯一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液体、固体和微成像探头的专业厂商UNITYplus为您提供性能最佳的微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19.
杜有如 《波谱学杂志》1995,12(5):465-471
介绍近年来核磁共振新技术在表面及界面化学中的应用。以讨论吸附、催化和石油开采过程的有关核磁共振及其微成像的研究为主,诸多实例表明,这一新技术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授予美、英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方面的贡献。核磁共振技术自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E.M.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F.Bloch)宣布,他们发现了核磁共振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为此,他们二人一起获得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核磁共振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探索、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