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铜氨溶液乌氏黏度计法测定棉纤维聚合度。聚合度在1 000以上时,纤维素在铜氨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75~1.0 g/L;聚合度在1 000以下时,纤维素质量浓度为1.5 g/L。用棉纤维平衡样品制备纤维素铜氨溶液,将铜氨溶液加入到0.5 mol/L的硫酸标准溶液中,过量的硫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铜氨溶液中NH4+浓度,然后计算棉纤维的平均聚合度。在选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n=4)。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测定结果稳定,可用于测定棉纤维聚合度。  相似文献   

2.
电场纺丝法制备药物缓释乙基纤维素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把四环素均匀分散在乙基纤维素溶液里,利用电场纺丝法制备了含有四环素的乙基纤维素超细纤维,并运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测定了含四环素的乙基纤维素纤维在水中的释放曲线.发现用电场纺丝法制备的含四环素的纤维有良好的药物缓释作用,可以有效避免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峰谷”现象的出现.纤维的直径以及药物在纤维中的浓度都会对四环素的释放效果产生影响,平均直径大的纤维的四环素的释放曲线增长的更为平稳,四环素含量高的纤维的释放曲线浓度高.  相似文献   

3.
<正> 序态和取向是纤维素纤维超分子结构的两个重要特性。Sisson认为,侧序度和取向度是纤维素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决定因素。Howsmon的实验表明,在取向度相同的情况下,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延伸度和韧性随侧序度的降低而增大。Навикова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并且证明:随着侧序度的降低,纤维的疲劳性能和吸水性相应地提  相似文献   

4.
康普顿散射法测定溶液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康普顿散射效应,利用康普顿散射光子数与散射体的电子密度成正比的原理,提出了用康普顿散射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描述了相应的试验装置和测定溶液浓度的步骤,并用此方法测定了氢氧化钠和氯化钾溶液的浓度,分析了引起误差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溶液的浓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自制大孔球形纤维素为载体,利用双环氧试剂1,4-丁二醇二甘油醚引入手臂和环氧基,以单宁酸为配基,制得大孔球形纤维素载体固定化单宁(IMTSC).分别对环氧活化、配基偶联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考察.环氧活化最适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0.5mol/L,BDDE用量为2.0ml/g(SC),活化温度25℃,活化时间7h.环氧基密度可达到0.17mmol/g(OSC).配基偶联最适条件为:单宁酸溶液最佳浓度5%,硼氢化钠溶液用量为1.0mL.对固定化单宁吸附蛋白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IMTSC对蛋白质的吸附受缓冲液pH、溶液中的盐浓度、乙醇浓度及反应时间的影响,静态吸附量达到200mg/g干基.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纺非溶剂调控的纤维素溶液,制备出纤维素电纺纤维.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化锂(Li Cl)溶解纤维素体系中,以DMAc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非溶剂,添加到高浓度的纤维素溶液中制备电纺溶液.考察添加非溶剂对纤维素溶液性质和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非溶剂有助于提升纤维素溶液的可纺浓度,获得分散性较好的电纺纤维,其中DMF效果最好.添加非溶剂降低了纤维素溶液的黏度,使纤维素溶液可纺浓度提高;添加非溶剂改变了电纺溶液的稳定性,获得了分散良好的纳米纤维,从而有助于纤维素射流在电纺过程中快速固化成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电纺非溶剂调控的纤维素溶液, 制备出纤维素电纺纤维. 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化锂(LiCl)溶解纤维素体系中, 以DMAc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非溶剂, 添加到高浓度的纤维素溶液中制备电纺溶液. 考察添加非溶剂对纤维素溶液性质和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非溶剂有助于提升纤维素溶液的可纺浓度, 获得分散性较好的电纺纤维, 其中DMF效果最好. 添加非溶剂降低了纤维素溶液的黏度, 使纤维素溶液可纺浓度提高; 添加非溶剂改变了电纺溶液的稳定性, 获得了分散良好的纳米纤维, 从而有助于纤维素射流在电纺过程中快速固化成型.  相似文献   

8.
在测定腐植酸样品时,用氢氧化钠溶液提取,可以得到游离腐植酸;用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时,可以得到总腐植酸的含量。由于目前购买焦磷酸钠试剂比较紧张,我们大胆革新,用磷酸-氢氧化钠-蒸溜水配制的提取液成功地代替了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提取液。我们对腐植酸样品的提取作了比较试验,结果一  相似文献   

9.
刘春丽  马林  林瑞森 《化学学报》2008,66(14):1632-1636
用Anton Paar DMA 55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甘氨酸和L-丝氨酸在LiNO3, NaNO3和KNO3水溶液中的密度, 计算了氨基酸的表观摩尔体积、极限偏摩尔体积、迁移偏摩尔体积、理论水化数和体积作用系数. 根据静电相互作用和结构水合作用模型讨论了氨基酸的侧链和阳离子的性质对迁移偏摩尔体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甘氨酸和L-丝氨酸在3种硝酸盐水溶液中的迁移体积均为正值, 并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氨基酸两性离子端基和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对迁移体积的贡献是主要的, 静电作用削弱了两性离子带电中心对周围水分子的电致收缩效应, 造成氨基酸的理论水化数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L-丝氨酸的侧链与离子之间的亲水-亲水相互作用对迁移体积有小的正贡献, 使得在同一种盐溶液中L-丝氨酸的迁移体积较甘氨酸的大. 同一种氨基酸在NaNO3和KNO3水溶液中的迁移体积较在LiNO3水溶液中的大, 主要是由于Li+难以去水化. 在低浓度的盐溶液中氨基酸与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1∶1形式为主,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 1∶2形式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折射率法研究了氰乙基纤维素在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中形成溶致性液晶的过程,测定了临界浓度C_1~*和C_2~*。对用该方法研究高聚物液晶溶液的有效性以及折射率与其浓度和溶液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各种情况下的n—C曲线。  相似文献   

11.
光度法测定化学镀铜溶液中氯化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丁二酮肟在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铵介质中与镍离子的特效显色反应,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镀铜溶液中氯化镍的含量.利用三乙醇胺在强碱性溶液中掩蔽铜进行测定,并用化学镀铜底液作参比液,在波长470nm处测定.试验表明,镀液中的各种组分不影响镍的测定.用本方法测定氯化镍,结果准确.而用传统的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镍,配槽所用工业氢氧化钠中所含的氯离子也被滴定,使分析结果偏高,并且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二元无机溶液的折射分析法,得到了联系二元无机溶液浓度、密度和折射率的方程,并用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对该方程进行了验证.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各7种,在20℃下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各溶液的折射率和密度.将试验测量的折射率值和该方程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吻合,最大差值在10-4量级上,在仪器的误差范围内.结果表明:该方程是获得不同浓度的二元无机溶液的折射率的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丁二酮肟在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铵介质中与镍离子的特效显色反应,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镀铜溶液中氯化镍的含量。利用三乙醇胺在强碱性溶液中掩蔽铜进行测定,并用化学镀铜底液作参比液,在波长470nm处测定。试验表明,镀液中的各种组分不影响镍的测定。用本方法测定氯化镍,结果准确。而用传统的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镍,配槽所用工业氢氧化钠中所含的氯离子也被滴定,使分析结果偏高,并且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稀土浓度的镧、钕柠檬酸配合物溶液对纤维素酶水解不同纤维素底物的活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用沉淀法分别合成了镧、钕柠檬酸配合物;用EDTA络合滴定法分析了镧、钕在配合物中的含量;用红外光谱法对镧、钕柠檬酸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DNS试剂法测定了不同稀土浓度的镧、钕柠檬酸配合物溶液对纤维素酶水解不同纤维素底物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柠檬酸中羧基脱去质子后与镧、钕离子配位,在合适浓度时,两个配合物对纤维素酶水解滤纸、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二糖的活性均有最大的激活作用,钕配合物的激活效果好于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体季铵盐/DMSO作为溶剂对纤维素浆粕进行溶解,利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不同浓度季铵盐/DMSO/纤维素溶液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发现高浓度高聚合度纤维素溶液的粘度受温度影响更大。利用马尔文旋转流变仪测定不同浓度季铵盐/DMSO/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能,发现该溶液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并分析了溶液组成及温度对非牛顿指数、结构粘度指数的影响,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发现,季铵盐/DMSO纤维素溶液的粘流活化能变化不受溶液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稀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提取鲜木薯中的氰化物,再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将粉碎的样品以2 g/L氢氧化钠溶液提取,取上清液用流动注射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氰化物质量浓度在0~0.500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9.147×10~(–6)x–6.454×10~(–2),相关系数为1.000 0,方法检出限为0.05mg/kg,高、中、低3个浓度样品氰化物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3.6%(n=6),加标回收率为96.8%~97.8%。采用该方法对木薯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满足国标GB 5009.36–2016食品中氰化物的检测误差要求。该方法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可用于鲜木薯中氰化物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汞阴极法制烧碱的解汞能有可能回收,它决定于钠汞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平衡电位,而后者的确定须先知道钠汞齐的标准电极电位ε°(定义见后).钠汞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平衡电位较难测定,ε°值亦尚未确定.为此,本文利用前人数据,采用一般化学热力学方法计算5°,15°,25°及35°下ε°的数值,给出ε°与温度的关系式,并以图表示不同温度下不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中和不同钠汞齐浓度的平衡电位ε的数值.现将结果简  相似文献   

18.
丁爱军  王金龙 《化学教育》2014,35(17):60-63
采用不同沉淀剂配制铜氨溶液,围绕溶液浓度、碱性度和铵根离子等影响其溶解性能的因素,进行系列实验探究。结果表明:铵根离子在配制铜氨溶液和其溶解纤维素的过程中起着相反的作用;采取将10 mL 10%硫酸铜溶液、5 mL 10%氢氧化钠溶液、13 mL浓氨水或10 mL 10%硫酸铜溶液、12 mL浓氨水、4片(粒)氢氧化钠固体相混合的方法配制铜氨溶液,能顺利地溶解棉花。  相似文献   

19.
《广州化学》2017,(6):50-53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消毒剂中过氧乙酸的方法。过氧乙酸加热分解为乙酸和氧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通过测定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间接测定过氧乙酸的浓度。在Metrosep A supp 5-250型阴离子分离柱上,以3.2 mmol/L Na_2CO_3和1.0 mmol/LNa HCO_3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抑制型电导检测,以0.6 m L/min流量洗脱,按峰面积定量。方法检出限(3S/N)为0.1 mg/L。用标准加入法,以实体为基体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6.4%~100.3%。方法和GB 19104-2008两步滴定法测定过氧乙酸消毒剂样品中的过氧乙酸含量方法对比,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许莉  王旭  林瑞森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1):1315-1318
应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298.15 K时不同组成的L-丝氨酸-正丙醇-水体系的密度, 计算丝氨酸的表观摩尔体积、极限偏摩尔体积、迁移偏摩尔体积和水化数. 根据结构水合作用模型讨论了迁移偏摩尔体积和水化数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丝氨酸两性离子部分和亲水侧链与正丙醇羟基间的相互作用对其迁移体积有正贡献, 且占主导地位. 丝氨酸在正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迁移偏摩尔体积为正值, 且随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丝氨酸在正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水化数随溶液中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