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从中国能源环境现状出发,基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演化理论,提出能源消耗演化目标和污染排放演化目标,建立节能减排下的离散动态演化模型,深入探讨节能减排策略和优化产业结构方法.模型对中国2000-2008年的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得出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产值、中国能源消耗量及污染排放量,并将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给予实证分析.基于建立的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中国2015年的经济产值、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演化情景分析为中国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策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路线.  相似文献   

2.
国家“双碳”目标对供应链协同减排提出新要求.文章考虑由单一供应商和单一受资金约束制造商构成的低碳供应链,双方通过“双向碳减排成本分担”机制进行协同减排,制造商通过竞争性银行信贷市场获取生产、碳减排及购买不足碳配额所需的运营资金.在求解供应商、制造商、银行在内的参与方博弈均衡策略基础上,探究了以“双向碳减排成本分担合约”为基础的资金约束型低碳供应链多契约协调问题.研究发现:批发价格、双向碳减排成本分担、收入分享契约的组合可实现低碳供应链协调和帕累托优化,而当考虑碳交易市场情形时,还需额外引入碳交易成本分担契约类型.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双碳”目标下企业的集成运营、碳减排和融资决策,及供应链主体间协同减排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自愿减排驱动下的顾客低碳行为偏好对选址-路径-库存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推导了顾客低碳行为偏好下的市场需求函数和价格函数,并构建了考虑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和经济成本的多目标选址-路径-库存优化模型,通过对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可得碳排放量和经济成本间的Pareto解集。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碳配额税的概念,可得顾客低碳行为偏好和碳配额税下的总收益函数。最后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自愿减排和监管减排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企业减排方案和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节能减排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手段.将非期望产出(污染物)纳入到投入和产出导向DEA模型中,分别对2013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29个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效率和潜力进行测算,得出江西省传统产业分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发现江西省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但减排效率较低,COD和SO_2分别为0.177、0.253.从行业节能来看,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节能潜力占工业节能潜力的40.93%.从行业减排看,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减排潜力最大.基于以上数据,采用二维矩阵法,分析了各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对"两高一资"行业的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并结合节能、COD和SO_2减排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未来需重点关注的行业.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同时考虑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时,风火电联合上网的决策模型,并采用提出的KKT框架下的量子遗传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综合考虑风电和火电的特点,建立经济效益函数和节能减排效益函数以及相关的约束条件,最终确立多目标决策模型。在KKT框架下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并利用量子遗传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算例分析显示本文提出的KKT框架下的量子遗传算法在决策模型的求解时能够利用更少的CPU运行时间获得更优的决策结果,与其他常用的优化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制造商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及投入减排技术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碳交易机制,在零售商隐匿消费者低碳偏好信息的情形下,研究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的信息共享策略选择问题.文章利用Stackelberg模型考察供应链各成员的最优决策,其中零售商拥有私有信息(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并决定是否与制造商共享该信息.利用博弈论与静态比较分析,发现零售商共享信息对供应链有益,且在信息不对称下,制造商与零售商制定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提高自身收益.当制造商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零售商愿意共享信息;当消费者低碳偏好较高且对产品价格不敏感时,制造商的减排率会增加;对于减排成本较大且消费者低碳偏好较低的产品,增加碳配额会降低产品的价格,进而削减制造商的减排动力.因此,制造商可以适当降低自身风险规避行为以吸引零售商共享信息,此外,制造商与零售商制定收益共享契约对供应链有利;为加强制造商减排技术的投入,零售商可以优先对非价敏用户做好低碳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机市场需求且受制造商减排水平影响,考虑碳限额与交易机制,研究制造商进行单纯银行借贷和供应商投资持股的组合融资时的最优决策和利润情况,分析消费者低碳偏好、碳交易价格和供应商的投资持股比例对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变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资金约束、单纯银行借贷和组合融资下,消费者低碳偏好、碳交易价格和持股比例与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利润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正相关,而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和制造商的生产量与消费者低碳偏好正相关,与碳交易价格负相关,而持股比例与供应商的批发价格负相关,与制造商的生产量和减排水平正相关;持股策略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生产量最大,无资金约束时次之,单纯银行借贷时最小;而无资金约束时供应商的批发价格最高,单纯银行借贷时次之,持股策略时最低;在持股比例满足一定条件下,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优于单纯银行借贷时的利润,并且可以优于无资金约束时的利润,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年至2016年沪深两市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行业碳排放量估算公司碳绩效,分析碳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内的碳信息披露水平仍然很低,自愿披露企业不多且企业之间碳排放量披露标准不一致;(2)企业提高碳绩效水平有利于增加财务绩效,企业承担减排责任能够优化自身形象、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3)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碳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碳绩效的提升更能显著提高财务绩效;(4)碳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持续增长性,企业积极节能减排能够帮助其实现短期、长期的财务效益;(5)碳绩效与财务绩效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省碳交所为例构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系统动力学模型,解析了配额分配、碳价格形成等机制机理,分析了试点进程中有偿配额、低碳基金、碳普惠制等碳政策的实施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趋紧的碳政策能够提升配额成交价及成交量,并存在严格的减排效率Pareto优化区间;有偿配额机制可有效激活碳市场活跃度,但设置过高的竞价底价将削弱其减排效率;基于"低碳基金"的减排成本补贴政策及"碳普惠制"均可进一步释放碳市场减排潜力,但不支持采取高强度"商业激励"方式来提高群众参与度.文章研究可为我国碳政策优化及制度创新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碳交易机制和资金约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但很少有文献研究碳排放和资金双约束下企业对普通与低碳两种替代品生产决策问题。因此,本文在碳交易机制下讨论了资金约束下制造商两种产品的生产决策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有无碳交易和银行融资划分四种情形,基于报童模型构建优化模型分析制造商的最优决策。研究发现:(1)无融资情形下,如果制造商的初始资金很少,则制造商生产更多的普通产品;如果制造商的初始资金很多,则制造商生产更多的低碳产品;(2)在银行融资情形下,当利率较小时,制造商生产更多的低碳产品;当利率较大时,制造商生产更多的普通产品;(3)在银行融资情形下,如果碳排放配额较大,无碳交易机制时的融资量和融资成本高于有碳交易机制时的融资量和融资成本;如果碳排放配额较低则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系统中的关联分析方法,从动态的视角出发,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产业生产总值与装备制造产业系统内部结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河北省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金属制品业等资源加工型产业依旧在装备制造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通用装备业和仪器仪表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贡献率相对不足.因此,应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装备制造的内部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钻石模型"为基础,从产业环境、产业支撑和产业创新等3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因子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明显高于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很大提升潜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表现突出,但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造业由90年代开始急速向东部地区集聚,但近几年这种集聚态势有所减弱,甚至有一些东部地区行业向其他地区进行了转移,产业集聚存在区域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针对产业的行业差异给出产业转移建议.利用我国2007-2009年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青海和西藏)四位码制造业数据探索产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如下发现:首先,"地方化经济"的可分解为"就业密度"和"竞争程度".计量结果表明:1)地区差异:就全国样本来说,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由2007年的显著正向影响转变为2009年的影响不显著.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2007-2009年三年间,其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均小于对内陆地区的影响.表明东部地区已经逐步丧失考劳动力集聚所得到的优势,且竞争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2)行业差异: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行业而不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较小,即同行业的集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有利,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小,这也是创新点之一.最后,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现实性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建议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因为东部已失去了单纯靠劳动力数目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并且东部地区企业竞争的负面效应有所显现,同时中部地区也有能力做好承接工作,但是这还要建立在中部加速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界定与分类,然后从社会分工、价值链、产业集群以及交易费用等方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2-2011年的江苏规模以上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结构变化K值和Moore结构模型对比考察制造业产业结构、用工结构的变动速度和程度,运用结构偏离度模型对江苏制造业具体产业结构和用工结构的结构偏离方向、偏离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江苏制造业产业结构、用工结构各自变化呈扩大趋势,两者相比用工结构变化更明显.同时,产业结构与用工结构存在一定偏离,不同产业偏离方向和偏离程度存在差异,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负偏离结构,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正偏离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广义内涵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稳定性、经济结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等6个维度构建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对2000-2012年的湖南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总结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道路上的优势与障碍以及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湖南经济增长质量在2000-2012年间稳步提升.经济稳定性作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六个维度之一,是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湖南省政府必须加大产业结构和资本生产率调整力度,更好的改善农村的成果分配与福利.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企业生命周期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生命表方法对湖南省1980年-2007年期间新成立企业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测度和分析,通过考察企业生存时间的分位数、在指定时间的平均剩余寿命和在指定时间内的平均存活时间等指标,对不同城、行业、资本规模、所有制类型和成立时间的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行业、资本规模、所有制类型和成立时间的企业生存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企业生存状况不仅受到西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所在地域、行业和规模的影响,还受到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所有制性质和成立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碳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6-2009年我国碳强度分析,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进行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996-2009年中国碳强度总体降低了2.9078吨/万元,其中能源强度效应最大,贡献率为85.64%,能源结构效应偏小,为26.78%,而产业结构效应表现出小幅正负波动,总体为-12.0975%,这说明能源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降低高耗能产业的能源强度是短期内降低碳强度的关键措施,但长远来看改善能源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降低碳强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宏宇  刘刊  范德成 《运筹与管理》2017,26(12):173-182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域资源禀赋,合理发展区域农业,提升农业对区域资源使用效率和区域资源产业配置效益,形成区域农业高效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技术效率测度、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构建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度模型,探索地区农业产出的技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区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农业产出与资源禀赋未形成最佳匹配,应在大力提高农业对区域内资本资源、政府服务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鼓励过剩的资源在产业间和区域间进行适度转移,从低使用效益产业转移到高使用效益产业,从低产出弹性区域转移到高产出弹性效益区域。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指标体系,利用基于OWA算子的灰色关联模型融合方法测算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支撑力.东部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体系中的环保资金投入增加量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较高.中部、西部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程度较大.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推动作用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