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3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By using a giant amoeboid cell of the Physarum plasmodium, changes in the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studied in relation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cell behavior. Various kinds of metabolites oscillate, and so the protoplasm should be a collection of chemical oscillators. Spatially, characteristic chemical patterns are self-organized for different cell shapes, and hence cell behavior. New phase waves propagate throughout the cell upon local stimulation, their direction being opposite for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Locomotion is inhibited when the coherence of the oscillators breaks. Thus, pattern dynamics is correlated wit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amoeboid cell.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不同聚氯乙烯(PVC)表皮上的固化动力学,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分析了PVC表皮成分,以确定导致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不固化的具体原因。 结果表明,PVC表皮中导致硅橡胶不固化的主要元素为P元素。 在固定硅橡胶厚度为1 mm的情况下,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依然能固化;而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超过约2.4×10-2%时,虽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的中间层依然能固化,但与PVC表皮接触部分的硅橡胶不固化,且不固化层厚度随P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 本文还研究了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降低硅橡胶厚度至微米级时的固化行为,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当硅橡胶厚度低于2 μm时,硅橡胶出现不完全固化现象。 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含有P元素的PVC表皮表面的固化行为主要是由硅橡胶样品中铂催化剂总含量及PVC表皮中的P元素含量确定的,同时也会受到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反应速率以及铂催化剂、P元素在硅橡胶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元的舌体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依据生物体自然形态所进行的三维温度场建构与计算是近年来国内外生物传热研究中的焦点之一.采用血管铸型的方法获取猪舌的血管树,通过数码成像及逆向建模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模型.以Pennes方程为基准方程,对自然形态和实际传热状态下的舌体三维温度场进行了重构计算,并获得成功.通过此方法可获取其它生物体器官三维空间的温度分布,对本研究而言,舌体三维温度场计算的成功为探索生物传热与中医舌诊的机理研究搭建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5.
赵志清  赵政 《物理实验》2003,23(6):19-21
热塑料板膜工艺是用热成型方法制作单件塑料教具和塑料配件的一种技术,它为无塑料制品生产能力的大、中院校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在研制教学仪器或做仿真制品时提供可行的石膏——锡模方法.教师采用该工艺,可在无现成模具和无注塑设备的条件下生产塑料教具,并可为计算机虚拟教学,提供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材料注塑固化阶段的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千军  余寿文 《力学学报》1998,30(2):157-167
在结晶性高分子材料注塑过程的固化阶段,温度分布、材料细观结构和应力应变之间相互耦合,因而其变化规律非常复杂.本文在井上等人考虑材料细观结构变化的金属热加工工艺应力分析[3~6]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用于高分子注塑固化阶段残余应力分析的本构描述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本构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温度变化、结晶和“冻结取向”对变形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注塑模流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浇注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对产品质量和效益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基于流动模拟的流道平衡算法。该算法在流道、型腔布置及浇口尺寸确定后自动调整流道尺寸直到满足熔体流动平衡约束,通过一个三型腔家族式模具验证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8.
杨秉俭  蔡临宁 《力学学报》1998,30(4):475-481
针对型腔充填过程中的紊流流动,用代数应力模型研究紊流流动现象.成功地将代数应力模型引入PHOENICS软件中,完成了恒温流体充填过程三维时均速度和自由表面的计算模拟.与实验结果相比说明,本文基于PHOENICS软件开发的充填模拟具备了对复杂型腔充填过程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technology, which uses exposed technology with 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diode (UV‐LED) arrays and the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magnetic flexible soft mold imprint technology, to develop exposed equipments with UV‐LED arrays. This study used magnetic soft mold imprint technology to replicate the structure of microlens, providing a more 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impri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PDMS with magnetic iron powder can precisely cast mold to replicate the structures of microlens. Electromagnetic plates were used to control even imprinting with magnetic force, in order to fill the mold of micro‐structure of the photo‐resist. Magnetic iron powder was added to PDMS to produce composite material,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re PDMS during soft mold imprinting, and increase mechanical strength. Magnetic PDMS soft mold is easy to make, and the casting time is short, so that cost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Also with advantages of less free energy on its surface, and unlikely to adhere to the photo‐resist during imprinting,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electromagnetic plates evenly to control the magnetic soft mold. This imprinting technology is a big advantage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micro‐structures during imprinting.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蘑菇培养料中分离获得的霉菌、放线菌和细菌进行鉴定和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对某些菌株在蘑菇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规律也作了研究.通过研究,初步认为在放线菌和霉菌中有数株菌株对蘑菇的生长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