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57篇
物理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机合成中, 异唑是制备一些稠杂环及某些药物和天然产物[1]的前体. 取代异唑一般是由腈的氧化物[2]经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备的. 近年来, 一些新的合成方法也有报道[3~7]. 本文报道由异唑啉-N-氧化物(硝酮)制备4-取代苯基异唑的一种新的方法. 在无水DMF中加热回流热解, 可以方便地制得异唑衍生物. 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思渝  傅孝愿 《化学学报》1993,51(5):496-501
N-4-甲基-4-戊烯基硝酮分子内环加成反应可以生成氧桥型(Pa)和碳桥型(Pb)两种产物, 其实验产率比约为8:1。而在N-4位未取代的情况下, Pa与Pb的实验产率比约为1:2。可见N-4-甲基使得区域选择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用AM1 MO方法和过渡状态理论研究了N-4-甲基-4-戊烯基硝酮分子内环加成反应的机理。计算了两个平行反应(a, b)的速率常数的比值, 得到与实验吻合的结果。计算表明, N-4-甲基取代后, a, b两反应的活化熵的相对变化是区域选择性改变的主要因素, 活化焓的相对变化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3 2]1,3-偶极环加成反应,苯炔前体邻-三甲硅基苯酚三氟甲磺酸酯在氟化铯的作用下与硝酮反应合成了9个2,3-二取代苯并[d]异噁唑烷,收率87%~9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率MS确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1,3-偶极环加成的对映选择性金属配合物催化反应得到了较多研究。人们研制出了一系列控制反应立体选择性的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尤其是对硝酮和链烯烃反应,许多催化剂对Dies-Alder反应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同时具有较高的对映及非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马思渝  傅孝愿 《化学学报》1992,50(8):811-816
n-烯基硝酮的分子内环加成反应可能得到氧桥和碳桥的两种产物, 但N-3-丁烯基硝酮却只有单一的氧桥产物, 已被用来合成一系列新的区域专一性人化合物。弄清此反应机理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用过渡状理论和AM1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虽然存在得到两种产物的平行反应, 但由于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很大, 基本上只得到单一的氧桥产物。生成氧桥产物的反应活化焓比较小, 活化熵比较大。活化熵对反应速率常数比值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6.
n-烯基硝酮的分子内环加成反应可能得到氧桥和碳桥的两种产物, 但N-3-丁烯基硝酮却只有单一的氧桥产物, 已被用来合成一系列新的区域专一性人化合物。弄清此反应机理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用过渡状理论和AM1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虽然存在得到两种产物的平行反应, 但由于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很大, 基本上只得到单一的氧桥产物。生成氧桥产物的反应活化焓比较小, 活化熵比较大。活化熵对反应速率常数比值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具有荧光基团的新型硝酮类自由基捕获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实现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碳中心自由基的捕获.此外,该自由基捕获探针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与被捕获自由基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有望建立依据荧光强度分析被捕获自由基浓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TiO2上高度分散的金纳米粒子做催化剂,从脂肪族硝基化合物、醛和氢气可高选择性合成硝酮。与碳负载Pt催化剂相比,该催化体系上硝酮的选择性从50%增加到90%。其催化性能可有活性位结构、载体特性和反应条件精确调节。  相似文献   
9.
以N-叔丁基-α-苯基硝酮(PBN)为自由基结合剂,采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对玉米秸秆纤维素进行超临界乙醇液化,考察PBN用量(浓度)和反应温度(活性)对纤维素液化产物及生物油中主要化合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0℃,仅有超临界乙醇作用,生物油收率为37.17%,挥发分收率高达50.08%;随着PBN用量增加到0.4 g,生物油收率最高提升至48.35%,挥发分最低下降到35.65%。在超临界乙醇和PBN作用下,随着反应温度从250℃升高至340℃,纤维素转化率从23.10%急剧增加至88.92%,生物油收率从19.18%上升到最高48.35%(320℃)后略有下降,挥发分也从6.03%急剧上升至50.28%。GC-M S结果显示,酯类、酮类、烃类、醇类、酸类及苯类化合物是生物油的主要成分,各组分的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7.91%、15.77%、13.44%、12.42%、16.07%、19.81%。实验结果证实了PBN对纤维素超临界乙醇液化产物及生物油组分分布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尤其能通过与含苯基、乙基等活性碎片结合促进挥发分与生物油之间的转化,且PBN用量及液化温度的改变可以促使生物油中主要化合物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天然产物Radicamines A和B是日本植物学家Kusano等从半边莲中分离到的两个新型吡咯烷型生物碱,发现它们是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根据各种光谱数据推断它们为全反式取代的吡咯烷结构,绝对构型为(2S,3S,4S,5S) [1].后来,本课题组[2]和其它课题组[3,4]分别采用不同的全合成方法纠正了Radicamines A和B的构型,确定其为(2R,3R,4R,5R)(图1).去年,另一课题组采用与我们相似的合成路线率先报道了Radicamines A和B的合成及其对三种糖苷酶的活性研究[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