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提高铌铁合金检验效率,替代繁琐的化学湿法分析,采用粉末压片制样,利用X荧光光谱法对铌铁合金中Fe、Nb、Si、Al、P 5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选用定值过的生产样品作为内控标准样品,主要研究制样细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确认合适的试样粒度和压片参数,通过曲线拟合建立校准曲线。测定结果与化学湿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比较,各组分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48%~1.9%,准确度满足国标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
羰化法合成苯乙酸及其酯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化法合成苯乙酸和苯乙酸酯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多孔硅蓝光发射与发光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制备出光致发光能量为2.7eV的发射蓝光多孔硅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测量了它的光致发光时间分辨光谱,用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表面吸附原子的局域振动模,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其发光的影响,并与发红、黄光的多孔硅作了对比,通过空气中长期存放、激光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研究了光致发光峰能量为2.7eV的多孔硅发光稳定性.我们及其它文献中报道的多孔硅蓝光发射的实验结果与量子限制模型矛盾,但能用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解释.我们认为多孔硅的2.7eV发光是多孔硅中包裹纳米硅的SiOx层中某种特征发光中心引起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薄膜材料光学参量测量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GaN膜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物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林  王稼军  刘玉鑫  段家忯  叶沿林 《物理》2005,34(11):848-850
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新特点,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素质和发展目标的多样性与自主性,更加突出优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确保高水准的基本知识传授和基本训练的同时,给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自由.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结构化的改造,以适应多样化的需要.加强了学生选课指导和专业发展指导,以保障新的教学计划的实施.课外科技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研究型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北京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体制(机构)等方面的改革概况。  相似文献   
7.
结合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技术和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新型酰胺-膦酸酯类衍生物与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hsEH)结合的相互作用特征.二维QSAR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r~2=0.942,q2=0.918),并且模型表明酰胺-膦酸酯类衍生物中C—N键的频数对hsEH活性抑制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三维QSAR定量模型(CoMFA:r~2=0.986,q2=0.619;CoMSIA:r~2=0.912,q2=0.630),模型指出疏水作用力、静电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对hsEH活性抑制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二维QSAR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为准确,三维QSAR模型更为直观地表现了由于分子结构差异导致不同的力场效应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分子对接结果指出了分子内酰胺基团、膦酸酯基团、以及—NH—分子结构能与氨基酸残基HIS524,ASP335,TYR383,TYR466,GLN384和Trp525形成稳定氢键来增加结合的稳定性,并且小分子受到氢键作用力的同时还受到结合位点疏水残基的强疏水作用力和芳香性π环之间相互吸引的π-π堆积的非共价键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残基结合后的柔性差异变化验证了结合位点分子对接结果的可靠性,结合自由能也为对接作用机制的合理性提供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动态法测定良导体热导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动态法测定良导体热导率”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两种改进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实验涉及到的准一维热传导方程及其波动解作了理论分析(引入了散热修正)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氧化叔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D301树脂的叔胺基氧化,合成了大孔交联氧化叔胺树脂.比较D301树脂与氧化叔胺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和水溶液苯酚的吸附性能,发现氧化叔胺树脂对苯酚的吸附量比D301树脂的有明显的增加.为弄清吸附量增加的原因,根据氧化叔胺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吸附Gibbs自由能和吸附熵,发现叔胺树脂氧化后,与苯酚的相互作用和吸附的自发倾向增强,但吸附过程仍为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10.
用闪光法测不良导体热导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光  姚坤  孙翠娥  段家忯 《物理实验》2001,21(4):11-13,21
介绍了用闪光脉冲非稳态法测不良导体热导率的实验原理、装置及实验过程.给出了两种样品热导率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