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化学   1127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33篇
物理学   46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FeS2多晶薄膜电子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各纯Fe薄膜,并硫化合成FeS2.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薄膜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FeS2薄膜,在费米能级附近,有较强的Fe 3d态密度存在,同时,在价带谱中2-10eV处有强度较大的S 3p态密度存在;Fe的3d轨道在八面体配位场作用下分别为t2g和eg轨道,实验中由Fe的吸收谱计算得到两分裂能级之差为2.1eV;实验测得FeS2价带结构中导带宽度约为2.4eV,导带上方仍存在第二能隙,其宽度约为2.8eV.  相似文献   
2.
周期性梯度折射率多层膜的软X射线反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俊岭  易葵  邵建达  范正修 《光子学报》2006,35(8):1191-1193
由于界面互扩散的存在,实际的超薄多层膜很难具有清晰的界面结构.假设超薄多层膜为具有周期性梯度折射率的多层膜结构,用直线模型和余弦模型模拟了周期性梯度折射率多层膜的软X射线反射率.结果证明,折射率余弦渐变的多层膜虽然不具有清晰的界面,但它同样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gives the weighted Lp convergence rate estimations of the Gruenwald interpolatory polynomials based on the zeros of Chebyshev polymomials of the first kind,and proves that the order of the estimations is optimal for p≥1.  相似文献   
4.
The preparation of discrete polyol based silane precursors derived from glycerol by a simple one-pot process is described. These polyol-based silanes could be hydrolyzed under mild pH conditions and upon gela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optically clear, monolithic, mesoporous silica. Th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s lead to cure rates that are very sensitive to ionic strength, but are almost unaffected by pH in contrast to those of alkoxysilanes derived from primary alcohols such as Si(OEt)4. Residual glycerol in the silica monolith could be removed by washing, or could be left in the silica to reduce the magnitude of shrinkage during long term storage. The biocompatible glyceroxysilane precursors lead to materials that were able to retain the activity of entrapped enzymes over repeated cycles of use for periods of up to several months.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19F+27Al耗散反应产物B,C,N,O,F和Ne的激发函数,入射束流的能量从110.25MeV到118.75MeV, 能量步长为250keV. 从产物的 能量自关联函数中提取了反应中所形成的中间双核系统的转动惯量, 与相粘模型计算的刚体转动惯量相比较, 结果表明形成的双核系统有大的形变.  相似文献   
6.
新型微球板电子倍增器和微通道板相比具有高增益、无离子反馈、制备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介绍了微球板电子倍增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微球板基体的形成技术是微球板制备的关键技术,论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微球板基体烧结过程中的烧结速率。并采用自行设计组分的高铅玻璃,用立式炉成珠设备进行了玻璃微珠的制备。探索了微球板制备过程中玻璃微珠的分级技术、微球板电子倍增器基体成型工艺和技术。制备出基本满足要求的微球板电子倍增器基体。给出了制造的样品和文献上样品结构的SEM对比照片,最后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粉尘降尘中痕量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KOH熔样,又以KOH作基体改进剂,研究了测定锡的灰化温度、原子化行为和消除干扰及试样前处理的方法,以KOH熔解的粉尘及降尘样液,特别适用于塞曼石墨炉的测定,背景可完全扣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和精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为4.0%,回收牢在96.4~1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DC-SC光阴极注入器的升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直流电子枪-超导加速腔(DC-SC)光阴极注入器样机的初步实验结果,北京大学提出了新的注入器的改进设计。新注入器核心结构包括皮尔斯枪和3+1/2超导腔。文章给出了它们的详细结构参数,然后采用程序,对注入器的束流动力学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新注入器可以提供具有高束流品质、高平均流强的电子束,束团的电荷量100 pC,横向发射度低于2 mm·mrad,脉宽5 ps,rms束斑可达0.5 mm,重复频率81.25 MHz;也可以提供电荷量为300 pC低重复频率的高峰值流强的电子束,其横向发射度小于3 mm·mrad,脉宽约为9 ps,以满足北京大学自由电子激光(PKU-FEL)实验平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退火对电子束热蒸发193nm Al2O3/MgF2反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镀制了193nm Al2O3/MgF2反射膜,对它们在空气中分别进行了250-400℃的高温退火,测量了样品的透射率光谱曲线和绝对反射率光谱曲线.发现样品在高反射区的总的光学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后趋于饱和.采用总积分散射的方法对样品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散射损耗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散射损耗有所增加.因此,总的光学损耗的下降是由于吸收损耗而不是散射损耗起主导作用.对Al2O3材料的单层膜进行了同等条件的退火处理,由它们光学性能的变化推导出它们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的变化,从而解释了相应的多层膜光学性能变化的原因.反射膜的反射率在优化联系、镀膜工艺与退火工艺的基础上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肖奎  刘文彪 《中国物理》2006,15(12):3044-3048
The stress tensor of a massless scalar field satisfying a mixed boundary condition in a (1 + 1)-dimensional Reissner- Nordstrom black hole background is calculated by using Wald's axiom. We find that Dirichlet stress tensor and Neumann stress tensor can be deduced by changing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stress tensor calculated under a mixed boundary condition. The stress tensors satisfying Dirichlet and 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we also find that the stress tensor in conformal flat spacetime background differs from that in flat spacetime only by a cons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