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16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熙  李莉  张文治  宋强  李奕萱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10):1971-1980
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通过微波水热两步法获得了一系列Ag2S/ZnO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以六方纤锌矿ZnO为主,其晶型结构并未随着反应温度和Ag2S物质的量的增加而改变。Ag2S的引入显著增强了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使吸收边带发生红移,同时抑制了ZnO(001)晶面的生长。另外,所得产物的形貌随着Ag2S物质的量的增加从爆米花状转变为少量的柱体颗粒,且BET比表面积经过复合后明显减小。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并比较了一系列Ag2S/ZnO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nAg2S/nZnO=1:10时,光催化剂在紫外光、可见光和模拟日光的照射下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效果,优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市售P25。另外,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Ag2S/ZnO经4次循环使用后,其降解效率没有明显下降,表明该催化材料具有一定的光催化稳定性。经捕获实验研究发现,在Ag2S/ZnO的光催化反应中空穴起主要作用,并根据绝对电负性估算了复合材料Ag2S/ZnO的能带位置,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维位置灵敏的微通道板探测器对能量为1500 eV的低能电子束穿过孔径为400 nm、未经照射过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孔膜后的全角分布以及时间演化进行了测量,同时采用自制的积分式能谱测量装置测量了穿透电子的能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充电阶段,当入射电子束束流较弱时,透射电子强度随充电时间逐渐上升;充电过程中,透射电子的角分布宽度由小变大,但是角分布中心基本不随膜的倾角移动。对出射电子达到平衡态时的电子能谱的测量表明,穿透电子的能量保持着入射时的能量。对于理解电子在绝缘体微孔中的传输给出了新的实验证据,给出了可能形成“导向效应”的微孔内部电场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实际燃烧装置的喷雾炬内,燃料滴的直径约为几十到几百微米.目前积累的大量有关液滴燃烧的实验资料,大多是用悬挂滴法与多孔球法获得的,所用液滴直径为一到十几毫米,比实际喷雾中的滴径大的多.因而,燃烧过程中自然对流的影响较大,而化学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较小.研究压力对燃料滴燃烧速度的影响,可以用改变环境介质压力的办法,在宽广的数  相似文献   
4.
杨圣伟  陈熙  李振卿  敖桂珍  候丙波 《合成化学》2011,19(5):619-621,625
以莽草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丙酮叉保护顺式邻二羟基、叔丁基二甲硅烷保护羟基、还原、羟基酯化、脱保护基、保护反式邻二羟基、烯丙醇氧化,脱保护基共9步反应,合成了新型(5R,6S)-3-苯甲酰氧基亚甲基-5,6-二羟基-2-环己烯-1-酮,总产率19.3%,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MS表征.  相似文献   
5.
陈熙  邹敏 《化学通报》2023,86(6):742-747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简称MOFs)是由金属离子(簇)与有机桥接配体通过配位共价键或弱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的一类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羧酸类MOFs材料中金属中心和有机羧酸配体的可变性导致了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在气体的吸附与分离、荧光、传感、药物传输以及电催化等多个领域展现了独特的应用前景,并被认为是当今科学上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对于有机配体的选择,从早期易坍塌的含氮杂环类配体过渡到了如今稳定性好的羧酸类配体,解决了不少以前出现的MOFs材料结构单一易坍塌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千瓦级氩电弧加热发动机内的传热与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典型工况下发动机内温度、速度和马赫数以及发动机喷管温度等参数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工作气体主要是在阴极下游附近以及约束通道内被加热电离,气体在发动机喷管的上游为亚音速流动,经过约束通道后转变为超音速流动。在进气总压一定时,随着弧电流的增加,发动机出口温度和速度均随之增加,但工作气体流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For Li~+ and Na~+ ions scattered from high work function metal surfaces, efficient neutralization is observed, and i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free electron model. In order to explain these experimental data, we investigate the velocity-dependent neutral fraction with the modified Brako–Newns(BN) model.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 find that the parallel velocity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tralizing the Li~+ and Na~+ ions for large angle scattering. The nonmonotonic velocity behavior of neutral fraction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distance-dependent coupl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atomic level and metal states.  相似文献   
8.
9.
The L-shell x-ray yields of Zr and Mo bombarded by slow Ar16+ ions are measured. The energy of the Ar^16+ ions ranges from about 150 keV to 350 keV. The L-shell x-ray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s of Zr and Mo are extracted from these yields data. The explanation of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diabatic direct- ionization and the binding energy modified BEA approximation. We consider, in the slow asymmetric collisions such as Ar and Mo/Zr, the transient united atoms (UA) are formed during the ion-surface interaction and the direct-ionization i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the inner-shell vacancy production. Generall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0.
李和平  陈熙 《中国物理》2002,11(1):44-49
By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we show that the plasma flow and heat transfer within a direct current (DC) nontransferred arc plasma torch always show appreciable three-dimensional (3D) peculiarity even when the geometr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torch and working gas admission and external electrical collection conditions are completely axisymmetrical.Previous two-dimensional (2D) modelling studies cannot predict the 3D peculiarity of the plasma torch.We hav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3D modelling,an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modelling results for the plasma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 laminar DC non-transferred are argon plasma torch.The predicted arc-root loca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torch anode and arc voltage compare favourabl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