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采用高温碱熔水热法合成4A分子筛。探讨了活化温度、SiO2/Al2O3、Na2O/SiO2、H2O/Na2O等工艺条件对4A分子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活化温度为600℃;物料经此温度活化后,调节组成为SiO2/Al2O3=1.5、Na2O/SiO2=3与H2O/Na2O=50,于90℃反应6小时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4A分子筛,其产品的晶形规整,晶粒均小于2μm,钙离子交换容量可达到314mg CaCO3/g。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辅助方法(water-assisted fabrication method),分别以4-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DBSA)和聚2-甲氧基-5-(2′-乙烯基-己氧基)苯乙炔(MEH-PPV)两种功能高聚物为成膜材料,冷凝水滴为模板,利用水滴在聚合物溶液表面的自组装,制备出了两种纳米层次以上的蜂窝状有序多孔聚合物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其形貌、电学性质和荧光图像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诺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文献报道的测定诺氟沙星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2]、毛细管电泳法[3]、分光光度法[4-6]、荧光法[7]和化学发光法[8-10].本研究观察到在碱性介质中诺氟沙星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反应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文献[8-10]报道的化学发光法相比,发现此体系十分稳定,操作简单,试验费用低;方法的检出限为 2.0×10-6g·L-1,线性范围为8.4×10-6~1.2×10-2g·L-1,对 6.O×10-4g·L-1诺氟沙星平行测定 11 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6%,已用于滴眼液及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碱性介质中,去乙酰毛花苷对鲁米诺-KIO4发光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去乙酰毛花苷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8~1.0×10-5g/mL,检出限为3.1×10-9g/mL,对1.0×10-7g/mL的去乙酰毛花苷进行连续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3%。可用于相应注射剂分析,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5.
静电喷涂法制备具有低吸附力的超疏水性聚苯乙烯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苯乙烯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原料, 通过静电喷涂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聚苯乙烯膜. 通过调节溶液浓度, 得到了不同的结构、浸润性及吸附性的表面. 当聚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5%、分子量为25000时, 得到的表面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67°, 吸附力达到15 μN, 表明该膜表面具有超疏水性的同时对水滴具有很低的吸附力. 此外, 分子量的大小也对静电喷涂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夏海涛  安红  刘郁芬  于春玲 《分析化学》2001,29(9):1046-1048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程序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大豆磷脂组成进行分析,在15min内将大豆膦脂中4种重要组分: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和磷脂酸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用外标法对这4种重要成分进行定量,线性范围为0.2-5.8g/L,回收率为96.7-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0.82%-1.34%,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碱性介质中,盐酸多巴胺对鲁米诺-KIO4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微量快速测定盐酸多巴胺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线性范围为0.1—100μg∥L,检出限0.02μg/L(3σ);对1.0μg/L盐酸多巴胺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9%。此法已成功地用于注射剂及血浆中盐酸多巴胺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微米、亚微米及纳米级有序多孔结构薄膜可以用于催化、生物培养基材、分离或吸附介质、光子晶体等诸多方面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研究兴趣[1~6].微制作是使材料表面具有新性能的重要手段,激光刻蚀及其相关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不同表面的微图案化和微器件的制作[7],另外,还可通过自组装技术进行多孔薄膜的制备[8,9].Francois等[10]于1994年首次提出了水辅助方法(Water-A ssisted Fab-rication),即在高湿度的环境下,以冷凝水滴为模板,在固体基片上制备了孔径分布均一,排列紧密的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继而人们对此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不仅突破了最初的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体系[10~13],而且使用双亲共聚物[14]、聚离子复合物[15]和TiO2前驱体的混合物[16]等成功地获得了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同时系统地研究了成膜体系及成膜条件对形成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的影响,并对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聚苯胺是典型的导电高分子,有关聚苯胺有序多孔结构薄膜的研究已有报道[17~19].本文采用水辅助方法,在高湿度环境下,使用4-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DBSA)为成膜材料,制备了双层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 FM)对薄膜的形貌和电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在已有成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双层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