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化学   431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95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210篇
物理学   4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2.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及超深亚微米技术下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杰  易万兵  吴瑾 《物理学报》2006,55(10):5424-5434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历来是微电子产业的研究热点,其面临的电迁移可靠性挑战也是芯片制造业最持久和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深亚微米(特征尺寸≤0.18 μm)铝互连技术面临了更加复杂的电迁移可靠性问题.从电迁移理论出发,分析概括了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上世纪至今关于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主要经验;最后结合已知的结论和目前芯片制造业现状,分析了当前超深亚微米铝互连线电迁移可靠性挑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总方向. 关键词: 电迁移 铝互连 微结构  相似文献   
3.
In this paper, we are concerned with the initial and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the following equations not in divergence form: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个描述夸克胶子火柱演化的相对论流体力学模型,研究了夸克相、强子相互作用以及非热过程(DrellYan对、粲强子衰变)的中等质量双轻子的产生.发现由于相边对夸克胶子物质演化的影响和RHIC能量核碰撞产生的夸克胶子物质具有高的初始温度,夸克相对双轻子的贡献显著增强,比那些来自强子相互作用的贡献重要,甚至能与来自非热的贡献比较.表明中等质量双轻子的增强是一个在核碰撞中产生了夸克胶子物质的可能信号. 关键词: 夸克-胶子物质 双轻子增强 相对论流体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函数exp(-x~2/2)的原函数不能用初等函数来表示,此时,我们说“积不出”。本文在此意义下仅就被积函数中含exp(-x~2/2)的积分进行了讨论。首先考虑积分,然后是积分为多项式),得到了在应用上较为方便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的磁场测量系统已于1983年10月建立. 多探头长臂上装有94个霍尔片. 测磁支架采用长臂、动环和定环组成的以加速器几何中心为原点的极坐系结构. 由小型计算机承担自动控制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工作. 对16KG磁场, 本系统的测量重复性好于±5×10-5, 测量精确度估计为±1×10-4. 测量速度约为每分钟188个数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排列熵检测近40年华北地区气温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威  封国林  董文杰  李建平 《物理学报》2006,55(5):2663-2668
运用一种新的动力学突变检测方法——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PE)算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52个站点1960年—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的排列熵演化情况,发现中国华北地区气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均发生了较大突变;进一步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排列熵序列进行逐级平稳化处理,结果发现这一地区的气温突变与准10年这一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周期变率密切相关,其原因与太阳黑子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华北 突变 排列熵算法 经验模态分解  相似文献   
8.
退火对电子束热蒸发193nm Al2O3/MgF2反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镀制了193nm Al2O3/MgF2反射膜,对它们在空气中分别进行了250-400℃的高温退火,测量了样品的透射率光谱曲线和绝对反射率光谱曲线.发现样品在高反射区的总的光学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后趋于饱和.采用总积分散射的方法对样品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散射损耗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散射损耗有所增加.因此,总的光学损耗的下降是由于吸收损耗而不是散射损耗起主导作用.对Al2O3材料的单层膜进行了同等条件的退火处理,由它们光学性能的变化推导出它们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的变化,从而解释了相应的多层膜光学性能变化的原因.反射膜的反射率在优化联系、镀膜工艺与退火工艺的基础上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的配送中心(DC)选址模型,在该模型中考虑了一般库存和安全库存成本,同时把从供应商到DC的运输成本也结合进去综合考虑,运输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两部分组成,反映了运输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0.
动态光散射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态光散射技术是测量纳米及亚微米颗粒粒径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动态光散射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方法,并测量了粒径为85nm的聚苯乙烯水溶液的粒径,分析了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