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化学   168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5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1篇
物理学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G 4.0 dendrimer-like poly (amido amine) (PAMAM) based on silica nanoparticles was fabricated via a divergent approach.It was built from γ-aminopropyi silica nanoparfides (APSN) core via repetitive addition of acrylate (MA) and hexylenediamine (HDA). FT-IR and EA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of dendrimer during each step. The amino group content of the resulting product increased from 0.49 to 3.72 mmol/g after the 4th generation. In addition, the percentage of grafting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eneration and reached to 65.9% after 4th gener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ulting silica nanoparticles could be dispersed in methanol with a mean hydrodynamic particle diameter of 152.7 nm although the silica nanoparticles had agglomerated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  相似文献   
2.
用so1-gel法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和蒸馏水为原料,以盐酸为催化剂,包埋三联吡啶钌[Ru(bpy)3C12]制备催化Belousov-Zhabotinsky(BZ)反应的非线性光催化薄膜,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薄膜中Ru(bpy)3Cl2的包埋量.通过投影图像的方法光激发BZ反应,在包埋Ru(bpy)3C12的薄膜上产生化学波图像.在薄膜中演化形成的图像具有相当高的图像清晰度.在图像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图像反转、边界增强、图像分割等图像处理能力,并可以通过改变BZ反应条件来调控增强某些图像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纳米二氧化锆制备过程的DSC、TGA和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TGA和XRD技术研究了在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的过程中,残留NH4Cl、pH值、滴加方式、以及结构稳定剂Y2O3的添加量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NH4Cl使结晶化温度降低,使放热过程变为吸热过程。而pH值、滴加方式和结构稳定剂的添加对结晶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Na2SiO3·9H2O 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得到酸性硅溶胶,再将硅溶胶与铝溶胶及六次甲基四胺混合后采用油柱成型法制备了球形SiO2-Al2O3复合氧化物. 通过XRD、BET 及TP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 结果表明, 600 ℃焙烧得到的SiO2-Al2O3中SiO2以无定型形式存在, 其比表面、孔容与表面酸性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孔径、堆密度随SiO2含量的提高而减小, 压碎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LaPO4纳米微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rface-modified LaPO4 nanoparticales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mixture solvent of water-ethanol with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age of dialkylphosphate. The conditions o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noparticle core of LaPO4 and surface-modified layer were formed. The surface-modified nanoparticles of LaPO4 can be dispersed in organic solvent and has better lubricating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6.
以铜离子为模板的褐藻酸凝胶对铜离子的选择性富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建敏  王永尧  杨晨磊 《分析化学》2002,30(12):1414-1417
以铜离子为模板,制备了褐藻酸凝胶(Cu-alginate),通过吸附实验及过柱渗滤实验,试验了该吸附剂对铜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并且采用该吸附剂富集了自来水中微量的Cu^2 ,结合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水样中Cu^2 的含量。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u^2 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显著优于一些化学合成铜离子模板缩聚物及非铜模板褐藻酸凝胶(如Ca-alginate),非重金属离子(如K^ 、Na^ 、Ca^2 )及某些重金属离子(如Ni^2 、Cd^2 )等对Cu^2 的吸附均不产生明显干扰。用该吸附剂富集水中的微量铜离子,回收率可达97.7%。  相似文献   
7.
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玻璃纤维中主、次量元素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压片-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中碱及无碱玻璃纤维中硅、铝、钙、镁、铁、钛、钾、钠、砷、氟等10种主、次量元素成分含量。以6个标准样品并结合两个参考样品建立校准曲线,采用DeJongh模式方程有效校正玻璃基体中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和重叠效应。该方法测定10个元素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其相对标准偏差在0.35%~2.86%之间,对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与化学法相吻合,可应用于玻璃纤维中多元素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8.
铁电体爆-电换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掺铌PZT97.5/2.5铁电陶瓷样品在垂直工作模式下,进行了爆-电换能的实验研究。在电感-电容并联负载上获得了1360安的峰值电流;在电阻负载上获得了145×103伏的峰值电压。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计符合得比较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针对非齐次动力学方程■,结合精细积分法和微分求积法,利用同阶的显式龙格-库塔法对计算过程中待求的v_(k+i/s)(i=1,2,…,s)进行预估,提出了一种避免状态矩阵求逆的高效精细积分单步方法。该方法采用精细积分法计算e~(Ht),而Duhamel积分项采用s级s阶的时域微分求积法,计算格式统一且易于编程,可灵活实现变阶变步长。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单步法及预估校正-辛时间子域法进行数值比较,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及良好的稳定性,在求解大规模动力系统时间响应问题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应对化石能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等问题,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深度开发并进一步替代传统能源或石化原料被广泛认可.利用高效催化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平台化合物,有望衍生出大量具备新颖结构与功能的绿色化学品.2,5-呋喃二甲酸(FDCA)作为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之一,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价值,其中因其与化石基对苯二甲酸(PTA)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以FDCA替代PTA作为合成单体制备大宗聚合物备受关注.以5-羟甲基糠醛(HMF)为原料,采用多相催化体系(主要是贵金属催化剂)选择氧化制备FDCA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但“HMF路线”面临一些基础性的难题,如HMF熔点较低,需低温存储,增加了实际应用中的运输成本;HMF在碱性溶液中易降解,导致反应过程中碳平衡损失;HMF结构中含有的不对称的羟基和醛基官能团在氧化反应中会发生竞争反应,致使反应副产物较多;此外,碱性反应介质中通常会得到醛基优先氧化的中间体5-羟甲基-2-呋喃甲酸(HMFCA),但由于HMFCA结构中羧基官能团的存在使得羟基进一步氧化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增加碱浓度、提升温度或压力,使反应条件变得苛刻.因此,寻求新的原料替代HMF,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合成FDCA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改性后的碳纳米管负载Pd催化剂(Pd/o-CNT),从具有独特对称结构的2,5-二羟甲基呋喃(BHMF)出发,提出一种新颖、高效催化合成FDCA的“BHMF路线”.反应在60°C常压下进行,BHMF在20 min内即可完全转化,60 min后FDCA的产率最高可达93.0%,优于相同条件下HMF为原料时的性能(FDCA产率仅为35.7%).相比于未作处理的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Pd/CNT),Pd/o-CNT催化剂具有更高含量的氢化钯(PdHx)物种,显著促进了FDCA产率的提升.Pd/o-CNT在循环使用10次后,BHMF仍能完全转化,FDCA产率维持在75%.稳定性下降可能与活性物种流失、团聚及价态变化有关.基于对照试验,本文提出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即BHMF主要是通过2,5-二甲酰基呋喃和5-甲酰基-2-呋喃甲酸作为过程中间体,有效转化为FDCA,从而规避并减少生成HMF和活性较低的HMFCA.本文通过以新原料BHMF作底物,实现了高效制备生物基平台化合物FDCA,为生物质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