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33篇
物理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5个螺旋配位聚合物{[Cu(Hbpma)(H2O)4]2(SO4)3·3.5H2O}n (1)、{[Ni(Hbpma)(H2O)4]4(SO4)6·10.75H2O}n (2)、{[Mn(Hbpma)(H2O)4](SO4)1.5·3H2O}n (3)、{[Zn(Hbpma)(H2O)4]4(SO4)6·4H2O·4CH3OH}n (4)和{[Cu(Hbpma)2(H2O)2](SO4)2·9H2O}n (5),其中bpma代表N,N'-双(3-吡啶甲基)胺。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4为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5为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金属离子由质子化的bpma配体桥连。值得注意的是,采取反-反式构象的柔性bpma配体使得配合物12为假螺旋链结构,配合物34为螺旋链结构,配合物5为螺旋层结构。同时研究了配合物的磁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李婷  李欣  周尚永  田丽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6):1215-1223
利用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NaH2sip)和双三唑烷烃,合成了3个配合物[Cu0.5(btm)(H2O)](H2sip)·H2O}n(1,btm=双三唑甲烷),{[Cu(btp)2(H2sip)(H2O)](NO3)·4H2O}n(2,btp=双三唑丙烷)和{[Cu(btb)2(Hsip)]n(3,btb=双三唑丁烷)。化合物1为一维双链结构;化合物2为二维四方网络结构,多个二维层依次叠加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3也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金属铜离子和双三唑丁烷构成的一维双链结构经双齿μ2-Hsip2-配体连接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顺磁共振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田丽  周尚永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255-1262
本文利用柔性配体双三唑甲烷(btm),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0.5(btm)Cl]n(1)和[Cu(btm)Cl2]n(2)。实验表明,氯离子的配位模式会随着金属和配体的比例的不同而改变,从而得到了两种结构不同的配合物。化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四重Cl…H-C氢键组合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2为二维(4.4)连接的网状结构,单重氢键Cl…H-C将二维层连接为三维结构。两种配合物用单晶X-衍射、元素分析、热重、顺磁共振等技术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三唑为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其结构多样性及在磁性、吸附等功能材料中的潜在应用而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内容之一.本文从三唑一芳香多羧酸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以及芳香酸对配合物中金属一三唑次级结构的调节角度,总结了近年来报道的该类混配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初步关联了该类混合配体顺磁金属配合物的磁一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由三连接的2,3-喹啉二甲酸桥联扭曲的Cd2+八面体形成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d(QDA)]n1)。该配合物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该配合物在乙醇分散体系中可快速识别痕量的2,4,6-三硝基苯酚和Fe3+离子,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淬灭常数(Ksv)和检测限(LOD)分别为6.61×104 L·mol-1和0.83 μmol·L-1,对Fe3+离子的淬灭常数和检测限分别为1.74×104 L·mol-1和2.70 μmol·L-1。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易水热法在聚乙二醇-6000 (PEG-6000)辅助下合成了Ag3PO4多面体.系统考察了水热反应温度、时间及PEG-6000用量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PL)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水热温度及PEG-6000用量是制备具有{110}活性晶面取向Ag3PO4多面体的必要条件,该多面体通过纳米颗粒的Ostwald熟化效应生长而成.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RhB)的实验表明,该Ag3PO4多面体活性明显优于其它水热条件下所制备的非{110}取向晶面样品和离子交换法所得纳米颗粒,其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为离子交换法所得Ag3PO4纳米颗粒的8.3倍.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循环实验证明,该Ag3PO4多面体可以有效地矿化RhB并保持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活性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是光催化氧化的主要活性物种.结合活性物种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Ag3PO4的能带结构分析,提出了催化反应界面光生电子-空穴(e--h+)对的分离及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7.
发展了一种三苯基膦参与的三氟甲烷磺酰氯对吲哚嗪和吡咯的直接三氟甲硫基化反应.由于该反应无金属参与,试剂廉价易得,所以容易进行放大.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失重以及荧光光谱技术表征了含有4-(1,2,4-三唑-1-基)苯酚(hptrz)配体的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Ni(H_2O)_2(hptrz)_2(tp)]·2DMF}_n(1)和[Cu(hptrz)_2(SCN)_2]·2H_2O (2)(H_2tp为对苯二甲酸)。配合物1中八面体的Ni(Ⅱ)离子由tp~(2-)阴离子拓展形成线性的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呈现中心对称的单核结构。配合物中,中性的hptrz配体呈现端基配位模式,并通过形成O-H…O氢键相互作用将低维结构拓展为高维超分子网络。此外,配体内的电荷转移使这2个配合物均在紫外区发射出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多齿的单-和双-三唑衍生物,制备了3种基于多金属氧簇基(POM)的Cu(Ⅱ)和Cu(Ⅰ)杂化材料,即{[Cu(L12(Mo4O13)]·2H2O}n1),{[Cu1.5(L2)(HL2)(H2O)(Mo4O13)]·2H2O}n2),{[Cu2(L31.5(Mo4O13)]·H2O}n3)(L1=4-pyridine-2-1,2,4-triazole,HL2=3-(4H-1,2,4-triazol-4-yl)benzoic acid,L3=trans-4,4''-azo-1,2,4-triazole)。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1中,Mo4O132-阴离子和Cu(Ⅱ)中心通过双齿L1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了二维(2D)POMs基的Cu(Ⅱ)杂化金属-有机骨架。在2中,Mo4O132-阴离子和Cu(Ⅱ)中心通过桥接水原子(O18),双齿HL2和三齿L2-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了三维(3D)POMs基的Cu(Ⅱ)微孔金属-有机骨架。在3中,L3配体桥接相邻的Cu(Ⅰ)中心和Mo4O132-阴离子,最终形成独特的双重穿插结构的3DPOMs基的Cu(Ⅰ)杂化配位框架。光催化实验研究表明,样品1~3对于不同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都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先后沉淀法制备了Ag2CO3/Bi2O2CO3(BOC)复合光催化剂.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 尺寸为8.0~18.5 nm的Ag2CO3颗粒均匀分散于BOC纳米片表面. 两种半导体之间所形成的良好p-n异质界面效应拓宽了BOC的光吸收范围, 并有效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 Ag2CO3/BOC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其中Ag2CO3含量(质量分数)为0.62%时活性最佳, 降解罗丹明B的速率常数为纯BOC的2.8倍. 结合催化过程中的活性物种研究和两种半导体的相对能带位置, 提出了p-n异质界面空间电荷层的形成以及载流子分离和迁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