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1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6539篇
化学   12807篇
晶体学   79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209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69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506篇
  1999年   467篇
  1998年   442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385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5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采用XRD、XPS、及H_2—TPD技术对不同Cu/Co比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反应醇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均由不同Cu/Co比的两个Cu-Co固溶体相组成,还原(H_2,563K,2h)前,表面除有Cu ̄0和Co ̄0外,尚有少量Cu ̄(+1)和显著量的Co ̄(+2)存在,还原后,Cu ̄(+1)几乎消失,Co ̄(+2)仍有一定量存在,在反应温度下(563K),CO和CO_2均能使表面Co ̄0部分氧化,且CO_2氧化能力大于CO,而合成气(H_2/CO=2)表现为还原的性质。三种气氛对Cu ̄0无明显影响。催化剂表面Cu/Co比高于体相Cu/Co比,表面Cu富集显著.RaneyCu-Co催化剂表面有四种吸氢中心:Cu(弱吸氢中心),高配位Co(弱吸氢中心),低配位Co(活化吸氢中心),及强吸氢中心;对不同催化剂,表面低配位Co中心的比例与醇选择性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结果,就CO播入中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二氯甲烷在担载型三氧化铬催化剂上的催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二氯甲烷在不同的担载型CrO_3催化剂上的催化降解.实验揭示:碳纤维的单丝直径粗细,吸附能力,ZSM-5沸石中晶格外铝的含量以及Al_2O_3的形貌与物相等均明显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文中对不同的载体作了比较,还对活性组分CrO_3的铬的价态,用氢气还原与空气灼烧两种预处理对催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94.
本文用化学吸附、原位IR、和XPS考察了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CO吸附在RhI、RhⅡ和RhⅢ中心上分别产生孪生、线式和桥式CO表面吸附物种.2)H2主要解离吸附在RhⅡ和RhⅢ中心上,但CO能优先吸附;RhI中心对H2的化学吸附能力弱,但H2和CO能共吸附在RhI中心上形成表面羰基氢化物.3)Rh2-V/SiO2催化剂在573K还原后,铑与钒助剂的强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RhⅡ和RhⅢ与钒助剂之间,H2吸附比CO吸附受到更强烈的抑制.用覆盖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索全铃  殷元骐 《分子催化》1994,8(6):462-467
负载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多相一氧化碳加氢反应性能索全伶,李晔(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呼和浩特010062)殷元骐,金道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一氧化碳加氢,多相催化,双金属簇催化剂,钾效应。1.引言异核金属羰基簇作...  相似文献   
96.
1982年Keller和Bhasin以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从甲烷制得少量乙烯和乙烷的工作引起了各国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此后报道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催化剂,其中添加碱金属对提高催化性能所起的作用引起了普遍的关注.Lunsford等首先用添加Li~+的MgO作催化剂,发现催化剂表面碱性增强的同时,生成C_2烃类产物的选择性明显增加.随后Iwamatu等在MgO中添加Na~+及Rb~+盐,Jones等在Mn~(4+)/SiO_2中添加Na~+,Otsuka等在Sm_2O_3中添加LiCl作为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这些结果均表明,因添加碱金属使催化剂呈现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