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化学   89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采用分步反应、分步酸化法制备了硅钼钒和硅钨钒杂多酸,用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热重分析、红外、紫外、粉末X射线对制备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所得化合物为Keggin结构的杂多酸。同时,本文还用该杂多酸作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由苯直接氧化羟基化合成苯酚的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本文条件下,用所合成的杂多酸作催化剂,可获得17.2%苯酚收率和高于90%的苯酚选择性。  相似文献   
92.
在HF/6-31G(d)水平下, 对吲哚(A)与亚烷基丙二酸二甲脂(B)的Michael加成反应的机理进行了从头算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的机理为: AB→分子复合物→TS1→IM→TS2→产物. 其中第一阶段由复合物经过渡态TS1生成中间体IM, 是C—C键的形成阶段, 该阶段的活化能垒较后一阶段要大, 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第二阶段由IM经过渡态TS2生成产物, 完成H迁移和C—H键的形成. 反应过程中, 底物分子中离域化的π键电子的相互作用, 促进了 C—C新键的形成, 同时吲哚的共轭体系遭到部分破坏, 而体系经H迁移使新的C—H键形成后, 吲哚环的共轭体系又得到了恢复. 在MP2/6-311+G(d,p)水平下, 分别考虑乙醇和1,2-二氯乙烷的溶剂化效应, 单点能计算结果显示, 质子化溶剂对反应的影响较大, 不仅降低了反应的能垒, 且溶剂质子有可能参与了H迁移和C—H键的形成过程, 这一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3.
采用恒电流方法,电解苯和乙酸一步合成乙酸苯酯,研究了水对反应效率的影响.和无水体系相比,加入水提高了反应的电流效率和乙酸苯酯的选择性.在优化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的电流效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分别可达4.8%和96%.乙酸苯酯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反应12 h后乙酸苯酯的浓度达1.07 g/L,选择性保持在95%以上.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涉及吸附活化苯的机理,主要副反应是Kolbe反应.水的加入促进了苯在铂片电极表面的吸附,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乙酸苯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4.
在UB3LYP/6-31G(d,p) 水平下研究了CuO+氧化苯形成苯酚反应的详细机理,同时计算了单重态和三重态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苯与CuO+间相互作用主要为?配键,反馈?键较弱. CuO+氧化苯形成苯酚反应通过非自由基氢摘取机理完成,主要包括C-H键活化和苯基与羟基耦合两步反应. C-H键活化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C-H键活化步骤涉及势能面交叉,且自旋交叉与动力学相关。CuO+氧化苯形成苯酚反应在气相中很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9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UB3LYP方法在6-311 G(2d,2p)水平上研究了五重态和三重态的FeCH2与H2反应的机理,在UB3LYP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用耦合簇理论方法UCCSD(T)在相同水平下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三重态和五重态上的势能面非常相似,存在两个过渡态(TS1、TS2)和两个中间体(M1、M2).反应的第一步是产生分子复合物(H2)FeCH2,其能量分别比反应物低16.6(五重态)和20.3kJ/mol(三重态);第二步是H2的加成形成HFeCH3中间体,第三步是CH4的消除反应.其中CH4的消除为整个反应的速控步骤.H-H键的活化在五重态上是不可逆的,反应将最终形成五重态产物,整个反应可放出能量300.6kJ/mol.  相似文献   
96.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生物质能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然而生物质具有高含氧量、高粘度和低热值等特性,开发高效的加氢脱氧催化剂对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生物质(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加氢脱氧催化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Ni/CeO2基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催化生物质转化并获得较高的生物油产率,然而CeO2载体的氧空位含量与Ni纳米颗粒尺寸、催化剂脱氧性能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晰.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和沉淀法分别制备了H-CeO2和P-CeO2载体(商用CeO2标记为C-CeO2),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H-CeO2, Ni/P-CeO2和Ni/C-CeO2催化剂,同时采用无氧空位的SiO2做载体制备了Ni/SiO2催化剂,研究了Ce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