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745篇
化学   273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51篇
数学   87篇
物理学   3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嵌段共聚物在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嵌段共聚物在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中作为稳定剂应用的进展,主要讨论了共聚物化学组成,比例,分子量,浓度以及胶束形成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介绍了大孔交联聚乙烯醇共聚物的结构性能、功能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质子化胺基吸附剂,发现它们对水溶液及血清中的游离和结合胆红素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93.
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国强  黄雪红 《合成化学》1999,7(3):282-287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探讨了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十四酯(TA)的自由基共聚合。重点讨论了合成条件如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溶剂、温度等对共聚反应及共聚物对苯丙乳胶增稠性能的影响。并用IR和凯达定氮法表征了共聚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AMt TA进行沉淀聚合所得到的共物分子量足够大,可以作为疏水缔合型稠剂使用。  相似文献   
94.
通过测定表面动态接触角研究了两亲性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嵌段共聚物(PS-b-PMAA)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嵌段共聚物(PA-b-PHPMA)的表面动态行为及温度、嵌段长度比等因素对其值的影响,讨论了聚合物表面当接触介质改变时链段或基团的再取向行为和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95.
温度的可视化实时监测,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荧光传感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可视化等优点的半侵入式测温方法,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荧光探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波动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组荧光检测信号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通过两组信号的相互校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传统的比率荧光温度探针大多基于下转换荧光发射,这类探针通常由短波长光激发,对生物组织穿透性差且有一定伤害,还会受到生物组织自发荧光的干扰。频率上转换是由长波长激发,短波长发射的一种光致发光现象,由其构建的荧光探针可以克服传统下转换荧光探针的上述缺点。而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机理的频率上转换发光体系,由光敏剂和湮灭剂的双分子体系共同构成,因而自身就同时具有上/下转换的发光特性,满足了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条件。然而目前,基于TTA上转换体系的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还鲜见报导,已报导的工作中仍需要另外添加参比探针。仅通过TTA双分子体系构建的上/下转换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仍然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将传统的TTA上转换体系(PdOEP/DPA)负载于由温敏型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F127组装形成的胶束中,形成上转换纳米胶束温度探针。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亲水链段水溶性下降,向胶束核心位置收缩,导致负载上转换分子的胶束内部空间体积减小,TTA分子间碰撞概率增大,上转换效率提高,上转换发光的强度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光敏剂的下转换磷光发射也会发生小幅度的下降。由此上/下转换两组荧光信号构成的比率荧光,可成功实现25~60 ℃范围内对温度的线性检测,并可通过肉眼观察到体系发光由紫红色向蓝紫色的转变,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良好。TTA上转换分子通过被温敏聚合物胶束的包覆,既解决了在实际应用中探针水溶性差,以及上转换发光易被氧气淬灭的问题,还为上转换体系提供了温敏性质,实现了上转换发光对温度的精确响应。这种基于上转换纳米胶束的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不仅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检测灵敏度高,可以人眼识别,无需外加参比,对生物体内温度在线监测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H4SiW12O40(SiW12)/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复合纳米纤维膜. X射线能谱(EDX)和红外光谱(IR)表征结果表明, SiW12负载到EVOH纤维膜中, 且其Keggin结构完好无损. SiW12/EVOH复合纳米纤维膜在氙灯光源照射下对甲基橙(MO)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当EVOH与SiW12的质量比为2:1时, MO降解率可达96.3%. 复合纳米纤维膜优异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归于EVOH与SiW12的协同相互作用. 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循环使用3次后, 其光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因此, SiW12/EVOH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染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不同数量的锂离子引起的硅材料晶体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嵌锂过程中形成LixSi(x=1、2、2.4、4.4)合金相的形成能与电子结构.采用LST/QST方法计算过渡态,模拟合金体相中的锂离子迁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嵌锂数量的增加,硅晶胞的体积在不断增大;LixSi合金相的形成能为负值,表明在嵌锂过程中锂离子和硅原子可以自发形成这些合金相,其中Li7Si3合金最容易形成;随着嵌锂量的增加,锂离子在费米能级处s轨道提供的电子数逐渐增加,锂硅合金在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数量呈增大趋势,表明锂硅合金的导电性越来越优;常温下Li2Si体相中很难直接形成锂离子空位,但锂离子空位的迁移过程很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98.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Hg2+快速检测的基于磁纳米颗粒与二段对称分裂式G-四分体DNA酶的生物传感器. 分别用紫外-可见光谱法, 圆二色光谱法和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对实验设计的DNA酶传感器进行了表征. 传感器中磁纳米颗粒的应用不仅可以直接从水样中通过磁分离方法分离和富集被测物Hg2+, 并且还能将游离的未与Hg2+结合的DNA酶和hemin等除去, 有效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降低背景信号; 此外, 二段对称分裂式G-四分体DNA酶的运用还可增强传感器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传感器对Hg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8~20 nmol/L, 检出限为0.3 nmol/L. 当水体中的共存离子大量存在时, 传感器对Hg2+的检测仍具有高度特异性. 对实际水样的检测回收率在95.3%~104.4%之间. 实验设计的DNA酶传感器操作简便, 费用低廉, 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 可用于天然水体和饮用水样品中痕量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
以氨基封端的苯胺四聚体为基础,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中间体制备了苯胺四聚体-聚乙二醇-苯胺四聚体(ANI4-PEG-ANI4,PEG600,Mn=600)嵌段共聚物,并溶于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后,涂覆于导电玻璃(ITO)表面制备成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循环伏安(CV)等研究了薄膜的自组装及电化学行为等,讨论了诱导溶剂对嵌段共聚物薄膜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混合溶剂比和诱导溶剂种类,ANI4-PEG-ANI4嵌段共聚物薄膜可以实现多种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0.
利用Monte Carlo模拟, 对比了相同组成下环形二嵌段共聚物AB和线形三嵌段共聚物ABA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化行为. 结果发现, 相同链组成的环形和线形嵌段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差别与A嵌段的比例(fA)及B嵌段间的吸引强度(ε)密切相关. 在fA较小、 ε较大的情况下, 相应环形嵌段共聚物的cmc值更小; 而在fA较大、 ε较小的情况下, 线形嵌段共聚物的cmc值更小. 为了进一步理解胶束化行为同fAε的关系, 计算了胶束化过程中熵和势能部分对自由能的贡献.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fAε范围内, 环形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时的熵损失更小, 因而从熵贡献角度来看, 环形嵌段共聚物更易发生胶束化. 而从势能贡献角度来看, 当fA较小、 ε较大时, 环形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时势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对自由能的贡献更大, 因而此时环形嵌段共聚物更易发生胶束化. 而当fA较大、 ε较小时, 线形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时势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对自由能的贡献更大, 因而此时线形嵌段共聚物更易发生胶束化. 由此可见, 对体系的胶束化自由能进行系统分析,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环形和线形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