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604篇
化学   1065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120篇
综合类   56篇
数学   397篇
物理学   10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俞志刚  刘波  姜兆华 《有机化学》2009,29(8):1217-1222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出一种新型席夫碱试剂(H2L): 1-苯基-3-甲基-4-萘乙酰基-吡唑啉酮-5 (PMNAP)缩2-氨基苯并咪唑(2-AB)及其过渡金属铜、铅、镍和钴配合物. 由元素分析、综合滴定和质谱数据推测出配合物的组成为ML•H2O,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同时建立了合成体系的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方法, 在线得到了配体共存的三种异构体和目标配合物及其相应的质谱信息. 综合各种分析结果显示: 配体在测试条件下以酮式和烯醇式结构共存, 配位时酮式可能转化为烯醇式结构, 按去质子的方式以吡唑啉酮环羟基和H2O上的两个O原子以及亚胺基上的N原子和苯并咪唑环上的含氢N原子与中心离子成键, 配合物的配位数为4.  相似文献   
82.
The reaction of 2,6-diformyl-4-methylphenol, ethylenediamine and Cu(Ⅱ) in the proportion of 3:2:2 yields a new tetra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2L]2(ClO4)2.2H2O(H3L= N,N'-bis(4-(3'-formyl-5'-methylsalicyclidene)iminoethyl)-4-methyl-2,6-bimethyliminophenol). The complex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ES-MS, IR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its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 = 10.8673(11), b = 12.0829(12), c = 14.4834(15) А, α= 111.946(2), β= 105.828(2), γ = 99.583(2)°,V= 1618.5(3) А^3, Dc = 1.605 g/cm^3, Z = 2, Mr = 1564.26, F(000) = 800.0,μ(MoKa) = 1.460/mm, S = 1.063, R = 0.0612 and wR = 0.1163 for 6245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σ(I)). The complex is a dimer of dinuclear copper(Ⅱ) acylic enantiomorph subunit [Cu2L]ClO4.H_2O, held together by π…π weak coordination and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In addition, the π…π interactions related to phenyl moieties as well as CH=N…π interactions were also found to stabilize the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in the solid state.  相似文献   
83.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 36次级代谢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SPE/RRLC-MS法定量测定水中除草剂苯噻草胺残留量的方法.固相萃取小柱为SupelcleanTM ENVITM-18 柱(3 mL);采用快速高分离液相色谱系统进行色谱分离;质谱在正离子扫描模式下,选择丰度最高的碎片离子m/z 192为定量离子,m/z 148为定性参比离子,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方法的仪器检出限(LOD)为0.001 mg/L,理论检出限为0.004 μg/L,方法的定量限为0.004 mg/L,线性范围在0.004~0.5 mg/L之间,低、中和高3个浓度点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1%~9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15%.该方法可用于饮用水和松花江水中苯噻草胺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5.
李玲  彭秧  王吉德 《大学化学》2009,24(5):58-61
以改进石油废水中CODcr的测试方法为例,通过分析数据的统计检验来检验改进测试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密封消解法和国家标准方法之间不存在系统误差;密封消解法测定石油废水中CODcr是可行的方法,实验效率高,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盐酸四环素(TC)-Zn(Ⅱ)配合物与calf thymus DNA(ctDNA)的相互作用. 实验证实ctDNA能显著增强TC-Zn(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因此可以利用TC-Zn(Ⅱ)配合物进行ctDNA的定量测定.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其线性范围为1.0×10-6~5.0×10-5 mol/L, 检出限为5.0×10-7 mol/L. 并讨论了其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87.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ZnO替代MgO掺杂的堇青石基红外陶瓷粉体,通过红外辐射率测试、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与表征,探讨了烧成温度、ZnO的掺杂量对其红外辐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成温度为1 380 ℃、ZnO的掺杂量为22.5%(物质的量分数)时,所获得的堇青石基红外陶瓷粉体为单一相晶体,结晶完全,红外辐射率达0.978;适量地掺杂ZnO替代MgO,可在结构中使Zn2+代替Mg2+,引起堇青石结构中的非对称性,从而提高堇青石的红外吸收能力和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88.
采用分析纯FeCl3·6H2O和NH3·H2O为主要原料,以均匀沉淀法制备了Fe2O3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差热分析(DTA)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分散剂、反应pH值对Fe2O3相变、结构、形貌及纳米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化增大了Fe2O3的表面能,γ-Fe2O3转变为α-Fe2O3的温度仅为238.2 ℃,比常规粉体降低了约312 ℃;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用分散剂后α-Fe2O3纳米粉体的分散性、均匀性得到改善,粒径下降,Fe-O键伸缩及弯曲振动IR吸收频率发生蓝移;尤其是硬脂酸钠分散后α-Fe2O3的Fe-O伸缩、弯曲振动吸收频率分别蓝移11.57、10.93 cm-1;获得了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Fe(OH)3纳米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9.
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该文介绍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介质的发展,并综述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制备、溶胶-凝胶技术、化学键合与聚合、分子印迹技术、树脂固载技术、电化学沉积等.  相似文献   
90.
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样品前处理是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能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富集目标物,在复杂样品前处理领域中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迹膜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