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氟沙星-Al(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培氟沙星(PEF)-Al3 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培氟沙星(PEF)能与Al3 生成PEF-Al(Ⅲ)二元配合物,该配合物能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利用DNA与PEF-Al(Ⅲ)作用能猝灭体系荧光强度的性质测定DNA,其线性范围为8.0×10-6~2.25×10-4 mol/L,检出限为5.0×10-6 mol/L.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其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2.
洛美沙星的铕离子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以铕离子为荧光探针,依据Eu3+-La3+-LMX-SDS稀土共发光体系,建立了测定洛美沙星(LMX)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发光机理,考察了溶液pH值、缓冲溶液种类及反应试剂加入量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配合物荧光强度和洛美沙星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0,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6.8×10-8mol/L,对5.0×10-6mol/L的洛美沙星溶液测定11次,RSD为0.6%。将该方法用于尿液中洛美沙星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4%~104%。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Eu~(3+)-苯甲酸(BA)-邻菲啰啉(Phen)三元配合物体系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牛奶中盐酸四环素残留的新方法。对三元配合物体系进行优化,确定Eu~(3+)、BA、Phen的最佳浓度配比为1∶1.5∶2,最佳检测时间为20min。该方法检测盐酸四环素的线性范围为1.0×10~(-6)~5.0×10~(-5) mol/L,检测限为1.8×10~(-7) mol/L。利用该荧光探针对处理后的牛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其回收率范围为99.5%~108%,平均回收率为103.8%。实验证明该方法科学可行,对盐酸四环素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能量转移化学发光法测定洛美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美沙星(LFLX)在紫外光照射下易发生光化学降解反应,光解产物(ILFLX)与Tb3 形成的配合物对Ce(Ⅳ)-SO32-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与光解前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相比,增大近5倍。据此,建立了光化学-能量转移化学发光法测定LFLX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10~2.0×10-5mol/L;检出限为2.5×10-10mol/L;相对标准偏差(n=11,Cs=5.0×10-8mol/L)为2.8%。利用该法测定了生物样品中LFLX的含量,结果满意。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其光化学增敏反应机理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化学生长法制备了纳米银DNA修饰电极.在pH 4.1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研究了抗坏血酸(A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得到电荷传递系数α=0.41、扩散系数D=1.22×10-5 cm2 /s.建立了利用修饰电极催化作用快速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峰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在1.0×10-2~5.0×10-5 mol/L、5.0×10-6~5.0×10-8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 mol/L.该方法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6.
β-CD-Shiff碱铜(Ⅱ)配合物模拟酶催化光度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波  刘阳  梁芳珍  陈德展  孙天麟 《化学学报》2000,58(8):1031-1036
合成了Shiff碱2-羟基-1-萘醛缩-2-氨基噻唑(HNATS)及其铜配合物,发现配合物Cu(Ⅱ)-(HNATS)~2具有显著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可催化H~2O~2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与2,4-二氯苯酚偶联反应。研究了β-环糊精对模拟酶催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反应机理,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建立了新的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分光光度法,线性范围为0~5.0×10^-^4mol/L,检出限为5.0×10^-^6mol/L。方法用于测定人体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pH 5.0),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得到1-对氯苯基-3-呋喃基-4-呋喃甲酰基-5-吡唑啉酮(HL)、腺嘌呤(Ade)与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灵敏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58 V(vs.SEC).峰电流与铜质量浓度在0.02~10mg/L范围内分段呈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2μg/L(3×10-8mol/L).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多元配合物组成比为1:1:1,表观稳定常数为7×107.此方法已用于粗盐、麦片和化妆品中痕量铜的测定,标准回收率98%~10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乙二胺与乙酰丙酮、水杨醛反应合成的一种异双四齿席夫碱铜(Ⅱ)配合物[Cu(Ⅱ)-L]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CN->Sal->ClO4->I->Br->NO3->Cl->NO2->SO32->SO42->H2PO4-。电极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2.0×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7.8 mV/dec(25℃),检出限为1.0×10-6mol/L。利用交流阻抗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实际样品废水中,结果与HPLC法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多孔聚偏氟乙烯为支撑体,N503为膜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体系中Hg(Ⅱ)的迁移行为,测定了Hg(Ⅱ)与N503在煤油溶剂中的萃合物组成和条件萃取常数,考察了料液相pH值、载体浓度、料液相及反萃相中Cl-浓度等因素对Hg(Ⅱ)迁移的影响,获得Hg(Ⅱ)迁移的最佳条件:料液相pH=2.5~3.0,Cl-浓度为0.1 mol/L,载体浓度为0.706 mol/L,反萃相中Cl-浓度为0.8 mol/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Hg(Ⅱ)起始浓度为5.0×10-5 mol/L时,迁移120 min,Hg(Ⅱ)的迁移率可达99.6%.Hg(Ⅱ)在N503-煤油支撑液膜体系中的扩散层厚度δa为1.57×10-5 m,膜内扩散系数d0为7.26×10-13 m2/s,确立了Hg(Ⅱ) 的渗透系数P方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伏安法研究了五元瓜环(记为Q[5])对Cu(Ⅱ)配合物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pH 5.0的Na2(H2EDTA)介质中,扫描速度为100 mV.s-1时,Q[5]-[Cu(H2EDTA)H2O]配合物的电极反应为单电子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摩尔比法测出Q[5]与[Cu(H2EDTA)H2O]作用比为2∶1,稳定常数为3.59×109 L2.mol-2。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Cu(Ⅱ)浓度在2×10-6~1.6×10-4 mol.L-1范围内,峰电流与其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99.4%~100.7%。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GCE),研究了维生素B2、B6、B12和维生素C共存时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该电极可同时测定以上四种维生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6~1.0×10-4 mol/L、5.0×10-5~2.0×10-3 mol/L、5.0×10-5~7.5×10-4 mol/L和5.0×10-5~2.0×10-3 mol/L,其检出限分别为7.0×10-7 mol/L、1.0×10-5 mol/L、2.5×10-5 mol/L和5.0×10-6 mol/L.样品分析的RSD分别为1.66%、1.71%、2.26%和1.46%.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四种维生素同时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2.
新型中性载体PVC膜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电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媛 《分析试验室》2005,24(7):61-63
研究了新型Schiff碱对溴苯甲醛缩邻氨基酚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阴离子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以Cu(Ⅱ)配合物为载体的电极对硫氰酸根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pH4.0),电极的线性范围为1.0×10-1~2.0×10-5mol/L,斜率为-59.4mV/dec,检出限为9.0×10-6mol/L。其反Hofmeister选择性次序为:SCN->Sal->I->ClO4->NO2->NO3->Br->SO42->Cl-,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CN-与载体中铜原子直接作用。电极可应用于废水及人体唾液中SCN-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通过磷酰化氨基酸水解产生无机磷酸盐猝灭铽离子-钛铁试剂络合物(Tb3 -TR)荧光探针的间接荧光法测定三种磷酰化氨基酸。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测定磷酰化丝氨酸(P-Ser)、磷酰化苏氨酸(P-Thr)和磷酰化酪氨酸(P-Tyr)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8~5.0×10-7mol/L、5.0×10-8~6.0×10-7mol/L、5.0×10-8~6.0×10-7mol/L;检出限分别为2.06×10-8mol/L、1.13×10-8mol/L和1.74×10-9mol/L。该方法最后用于卵黄高磷蛋白中含磷量的测定,取得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方波伏安法(SWV)在玻碳电极(GCE)上对痢菌净进行了电化学研究.实验表明:在pH=6.6的B-R缓冲底液中,痢菌净在-0.85伏左右有一个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考察了不同底液及pH值、扫描速度、富集时间和静止时间的影响.DPV法其线性范围为2.0×10-6mol/L~2.0×10-3mol/L,检出限为5.0×10-8 mol/L;SWV法其线性范围为2.0×10-6 mol/L~1.0×10-3 mol/L,检出限为2.0×10-8 mol/L.并对痢菌净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可用于实际药品测定.  相似文献   

15.
将包裹了三(2,2'-联二吡啶)二氯化钌(Ⅱ)配合物(Ru(bpy)32+)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Ru(bpy)32+@Si O2)通过Nafion膜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研究了咖啡因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种检测咖啡因的新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咖啡因浓度在5.0×10-3~20μ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检出限(S/N=3)为1.3×10-3μmol/L。连续平行测定1μmol/L的咖啡因溶液5次,相对发光强度的RSD为3.8%。方法用于可乐样品的实际测定,回收率为93.7%~103.8%。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μ-氧代-二[N,N'-亚乙基双水杨醛合铁(Ⅲ)]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配合物的表征。分别用紫外光谱法,凝胶电泳法,涂布平板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0-2mol/L时标题配合物自由基清除率达33%,是相同条件下抗坏血酸自由基清除率的1.7倍,在水解条件下将质粒DNA切成线性(Form Ⅲ),在H2O2存在时速率加快。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均有活性,对四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10~(-5)mol/L、5×10~(-4)mol/L、6.25×10~(-5)mol/L、5×10~(-4)mol/L。  相似文献   

17.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杂环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3,5-二溴-2-吡啶)-三氮烯(QB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pH 9.5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的介质存在下,该试剂在λex/λem=248nm/496nm处产生强荧光,并且能与铅(Ⅱ)形成配合物从而使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三氮烯测定铅(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铅的浓度在5.0×10-7~1.2×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9.5×10-8 mol.L。将其应用于水样中铅(Ⅱ)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92.6%~94.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5-溴水杨醛缩三乙烯四胺双核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高选择性水杨酸根离子中性膜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离子(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al-ClO4-SCN-I-NO3-Br-SO42-Ac-NO2-Cl-SO23-。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与Sal-在4.0×10-6~1.0×10-1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0mV/dec(28℃),检出限为1.0×10-6mol/L。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将该电极应用于药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pH 6.5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S2-与茜素红(ARS)-Cu(Ⅱ)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S2-的加入使ARS-Cu(Ⅱ)配合物在587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结果显示:S2-对Cu(Ⅱ)的强结合能力致使配合物ARS-Cu(Ⅱ)分解,释放出ARS,致使体系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发生明显变化。S2-浓度在1.02×10-6~2.2×10-5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S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2×10-7mol/L。已用于废水中S2-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3%~102.0%。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测定药物中盐酸士的宁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盐酸士的宁能够显著抑制鲁米诺-Ag(Ⅲ)配合物体系的化学发光作用,且抑制强度与药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实验条件后盐酸士的宁的最低检出限为2.5×10~(-7)mol/L。线性范围为5.0×10~(-7)~1×10~(-5)mol/L和1.0×10~(-5)~1×10~(-4)mol/L,回归方程分别为△I=68c+16,相关系数r=0.997;△I=233c+518,相关系数r=0.990。对1×10~(-5)mol/L的盐酸士的宁连续进行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4%,加标回收率在85.4%~101.2%之间。并且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化学发光法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