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3篇
  免费   1913篇
  国内免费   4331篇
化学   19505篇
晶体学   711篇
力学   406篇
综合类   246篇
数学   72篇
物理学   398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571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1350篇
  2013年   1174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204篇
  2010年   1032篇
  2009年   1157篇
  2008年   1236篇
  2007年   1177篇
  2006年   1078篇
  2005年   1138篇
  2004年   989篇
  2003年   995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688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460篇
  1996年   434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2014年4月16至18日,在"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山东省枣庄市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山东省枣庄市教学研究室、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承办。大会秉承了九年一贯的"先进性、实践性、前瞻性"的基本理念,坚持了"发现先进、培育先进、宣传先进、推广先进"的基本原则,会议内容"高端且实用,丰富且  相似文献   
82.
《有机化学》2014,(1):233-238
《有机化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集中反映有机化学领域里各分支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所载文章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  相似文献   
83.
发展了一种经济、简单的海蛎壳粉负载的CuCl2异相催化剂OSP-CuCl2,用来催化醛-炔-胺之间的A3偶联反应.OSP-CuCl2容易通过简单的方法从海蛎壳粉以及CuCl2制备,且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可循环回收性.在微波辅助以及无溶剂条件下,以OSP-CuCl2为催化剂,能够以高产物收率制备出一系列炔胺类化合物.OSP-CuCl2可通过简单的过滤方式进行回收,并至少可循环使用6次.初步放大实验表明,炔胺类化合物能够以150 mmol的规模制备(87%收率).  相似文献   
84.
2-13C-丙酮是表征分子筛酸性的重要探针分子,其13C化学位移是分子筛孔道限域效应与酸强度(可以用去质子化能来表征)协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揭示影响丙酮羰基13C化学位移的主导因素,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分子筛外表面、孔口、内表面及不同尺寸孔道内的Br?nsted酸位对吸附丙酮羰基13C化学位移的影响,发现丙酮在分子筛体系呈现氢键吸附的形式.计算结果表明,吸附丙酮羰基13C化学位移随分子筛固有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存在定量的线性关系;在限域较强的孔道内13C化学位移变化非常大,分子筛限域效应越强(丙酮吸附能越大)则羰基13C化学位移越大,并且与吸附能呈线性关系,这说明丙酮羰基13C化学位移可以用来定量描述分子筛孔道限域效应的强弱.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以生物质/煤的焦油模型化合物(TMCs)为研究对象,在两阶段固定床实验上探究了铁基氧载体(70%Fe2O3/30%Al2O3)对TMCs的转化特性,考察了不同TMCs的反应性及其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TMCs与氧载体的反应活性为:苯酚>蒽>萘,且苯酚转化生成积炭的比例最多(64%),而萘转化生成积炭的比例最少(40%);氧载体与萘的反应程度相对较高,但容易导致氧载体的烧结。此外,积炭表征显示萘生成的积炭在三种TMCs中具有最高的稳定性。增加氧载体的用量和提高反应温度不仅有利于萘和蒽的进一步转化,而且能够增加气相产物中CO2的分率。由于苯酚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及较强的裂解效果导致其转化率随氧载体用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变化较小,然而,较高的反应温度(1000℃)导致焦油发生严重的裂解现象并产生大量积炭。三次循环实验结果表明与萘反应的氧载体失活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6.
自然化学连接(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NCL)是蛋白质化学合成中里程碑式的重要反应.在温和的中性水相缓冲液中,通过自然化学连接可以将N端为半胱氨酸的多肽与C端为硫酯的多肽连接合成带有修饰的蛋白质.天然蛋白质的半胱氨酸丰度仅为1.7%,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半胱氨酸反应位点,阻碍了NCL的广泛应用.“自然化学连接-脱硫”的策略首次将连接位点拓展到丙氨酸,启发了化学家们通过不同类型的β-巯基氨基酸来介导NCL反应,随后通过脱硫反应可以得到天然多肽序列,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更多选择.近年来,多个课题组完成了β-巯基苯丙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合成,并应用NCL-脱硫策略合成蛋白质.将对上述β-巯基氨基酸合成与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7.
氨基醇是非常重要的手性砌块,广泛用于药物、天然产物、氨基酸及其手性助剂的合成.迄今为止,超过300000种含有此类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已被报道,其中包括2000多种天然产物、80多种已获批准的药物以及超过100种候选药物.鉴于β-氨基醇的重要作用,对映选择性高效合成β-氨基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过去几十年,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β-氨基醇高效合成方法的开发.其中,通过利用过量的胺作为胺供体直接与环氧化物进行氨解反应,是合成β-氨基醇最为实用和认可的方法之一.此外,科学家也开发了使用各种路易斯酸或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反应的化学法来提高环氧化物氨解反应的效率.然而,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反应温度高、催化剂用量大、催化剂对水敏感以及有机溶剂危害大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出了水溶液体系中不依赖催化剂的环氧化物氨解反应,用于氨基醇高效合成.但该方法仍然需要以高反应活性的环氧化物作为起始原料,导致其在选择性控制和后期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环氧化物(尤其是手性环氧化物)难以制备,通常需要金属催化剂在苛刻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相比之下,以廉价易得的烯烃作为底物,通过Sharpless不对称胺羟化...  相似文献   
88.
陈彪  朱玥玮  李婷婷  陈羽  王燕  李功  吴又进 《化学通报》2023,86(9):1146-1151
卡罗琳·露丝·贝尔托西因开创了生物正交化学而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该反应使科学家能够在不破坏细胞正常化学功能的情况下探索细胞、跟踪生物过程并实现了多种应用,提高了人类探索生命运动的能力和医学药物治疗的发展水平。通过回顾贝尔托西的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的科研历程,提出了重视自主研究能力,在实践探索中收获无限可能;关注跨学科知识生产,在交叉领域开拓学科前沿;发挥科研“她”力量,更加多元与开放包容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9.
O-连接β-N-乙酰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丝/苏氨酸残基的翻译后修饰.这一动态、可逆单糖修饰以位点特异性方式影响底物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参与调控几乎所有细胞生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演进过程.随着研究深入,O-GlcNAc糖基化生物功能的系统解析需要更多特异、精准的研究工具和糖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近年来,化学生物学领域开发了包括小分子糖探针、生物正交糖代谢标记物、化学酶法、特异性抗体和凝集素等多种O-GlcNAc糖基化分析工具和方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O-GlcNAc糖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同时,借助高分辨质谱,大量蛋白质O-GlcNAc修饰位点得以鉴定,极大促进了位点特异性O-GlcNAc的生物功能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多化学工具的开发提供依据,为揭示O-GlcNAc糖基化在疾病演进中的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0.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是一种超分子相互作用,作用基元为带相反电荷的偶极和离子.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具有许多特性,如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自愈性以及动态性.该作用可以同时赋予高分子材料优异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而赋予了含有该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在柔性电子、储能等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吸引了科学家对该类材料的探索与开发.本文主要总结了我们课题组在基于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的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一系列不同的离子偶极基元出发,构筑具有不同力学以及电学性能的高分子材料,随后介绍了它们的应用.例如人造肌肉、人造皮肤、离子电致发光、触摸板等,可用于可穿戴设备以及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