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化学   30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有效端元集的双线性解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谱解混是用于定量分析高光谱图像中成分含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线性解混模型和非线性解混模型。线性解混模型构造简单,但并未考虑不同成分光子间的相互影响,导致解混结果在很多实际图像上不够精确。常用的非线性混合模型中的双线性解混算法,随着图像中端元数量增加,虚拟端元的数量也随之快速增加,计算精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论文报道改进了双线性解混的模型,并提出一种有效端元子集的选择算法。首先结合欧氏距离和光谱夹角,按照与混合像元的距离,将所有端元排序;然后利用排序结果和误差变化情况选择实际参与混合的端元子集。从而降低了未参与特定混合像元混合的端元对解混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解混精度。对模拟图像的测试效果证明了该算法可以减小光谱的重构误差,对实际航拍高光谱溢油图像的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简要介绍了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简称TOF)技术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简称PET)的基本原理, 回顾了TOF-PET成像设备的发展历史, 讨论了影响TOF PET时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并对TOF-PET给图像重建技术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最后, 重点介绍了TOF-PET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使用TOF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图像质量, 并且为临床诊断和临床前研究带来便利。 The principle of time of flight (T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and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OF-PET are introduc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ime resolution of a TOF-PET scanner are presented,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scintillators and front end electronics. 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tructure of data organization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are reviewed. Finally, the benefits of TOF-PET on imag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umor detection ar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8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内的重要油气聚集区,其成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对古隆起中东部地区中奥陶统马五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编制出了马五段各层段的厚度等值线图,圈出了各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发现在马五8~马五5时期,沉降中心基本以向南迁移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向西迁移;在马五43到马五41时期,沉降中心以向西的迁移为主,伴随微弱的向南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支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奥陶纪时发育双前陆盆地,“L”型中央古隆起是在早-中奥陶世时受该双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相互叠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本文采用自制的专门设计的柱系统可使“边壁效应”减至最小.不同溶质在不同内径的柱子上其保留体积VR和峰宽(体积单位)间有一近似的线性关系,2△V1/2=a’+b’VR. 文中系统考查了鉴定器系统体积对a’和b’值的影响,指出鉴定器系统的体积对a’值有很大的影响,而对b’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使用改进的柱系统和自制的紫外鉴定器.在2毫米内径10厘米长的柱子上获得了6000理论塔板数.  相似文献   
85.
应用原位变温高压MAS核磁共振技术,对比研究了CO在不同Rh基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加氢反应过程. 29Si MAS NMR研究结果表明:Rh基催化剂中加入金属助剂后,载体Silicate-1上的表面硅羟基减少,助剂金属与硅羟基作用锚锭在载体表面.13C MAS NMR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入CO/H2混合气后,在Rh/Silicate-1催化剂上只能观测到气相CO、线式吸附CO和孪式吸附CO的快速交换信号;而在Rh-Mn/Silicate-1和Rh-Mn-Li/Silicate-1催化剂上,还观测到了倾斜式吸附的CO共振信号,表明助剂Mn或Mn-Li的加入促进了CO的吸附. 随着反应温度升高,CO/H2在Rh/Silicate-1催化剂上转化生成CO2,进一步升高温度会有CH4生成;而CO/H2在RhMnLi/Silicate-1催化剂上反应活性更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转化生成CO2,但未观测到甲烷的生成. 1H MAS NMR 谱显示,反应后载体Silicate-1上硅羟基的量会减少,表明CO与载体部分表面硅羟基反应生成了CO2.  相似文献   
86.
不同形状的钨酸钡纳米粒子的合成;微乳液;钨酸钡;纳米粒子;十二胺;十一烯酸  相似文献   
87.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Rh(100)上Sm膜和Sm/Rh表面合金以及CO在这两类模型表面的吸附与反应.室温下Sm在Rh(100)上的生长遵从SK模式,Sm膜经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有序表面合金.在室温制备的Sm膜/Rh(100)表面上,室温下CO在Sm上的吸附改变了表面结构,生成SmOx和表面碳.随着Sm覆盖度的增加,低温脱附峰(α-CO)面积迅速下降,且峰温向高温方向位移;表明Sm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同时起作用.在Sm/Rh合金表面上,CO在约590K出现新的脱附峰,可归属为受Sm电正性修饰的Rh原子上的CO脱附峰  相似文献   
88.
光致变色材料由于在信息显示、传感器、调光器件和高密度存储等领域中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1] .杂多酸是一类含有氧桥的无机多核配合物 ,可作为电子受体与有机给体形成电子给 -受配合物 ,该类配合物在光激发下可发生电子转移 ,并表现出光致变色性 [2 ,3] .文献 [4,5 ]已报道了以杂多酸为电子受体设计制备光致变色化合物 ,并研究了其在固态和溶液中的光致变色性 ,但由于粉末和溶液本身的局限性而限制了其应用 .本文首次报道了由溶胶 -凝胶法将钨硅酸 ( Si WA)引入到有机胺改性的二氧化硅 ( APS)网络 ,得到 Si WA/APS纳米复合薄…  相似文献   
89.
对比考察了Mo/CuH-ZSM-5和Mo/H-ZSM-5催化剂的甲烷无氧芳构化性能,并用XRD,XPS,ESR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反应前后催化剂上的Mo物种及铜助剂的价态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Cu(Ⅱ)部分取代H-ZSM-5交换位上的H+后,抑制了活性组分MoO3的还原,而Cu物种自身被还原,进而将这种价态变化与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90.
考察了CH4+O2,NO+CH4(+O2)与NO2+CH4(+O2)反应体系中CH4的转化活性.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In/H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还原NO过程中,NO2的形成起到了活化甲烷的作用.根据NO和NO2在In/HZSM5与HZSM5样品上的TPD及IR研究结果,认为在载体HZSM5的酸性位及In/HZSM5催化剂的活性中心In位上均可形成NO2,NO2与CH4的反应在In位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