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36篇
物理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HREELS, AES, LEED和TDS考察了氮在含氧Mo(100)上的吸附和热脱附. 120 K下氮在含氧Mo(100)上吸附时存在着N—N伸缩振动频率2150和1600 cm-1, 分别对应于线式(γ态)和侧位(α态)两种分子吸附态. 升温引起γ态氮的脱附和α态氮的解离. 其中γ态氮的脱附峰温位于155 K, 遵循一级脱附动力学; 由α态解离生成的N原子占据Mo(100)的四重空位(即β态), 并在高于1?150 K的温度重新化合形成氮而脱附. 120 K时,氮的吸附是无序的; 吸附了氮的表面经1100 K退火后生成了有序的c(2×2)-N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2.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Rh(100)上Sm膜和Sm/Rh表面合金以及CO在这两类模型表面的吸附与反应。室温下Sm在Rh(100)上的生长遵从SK模式,Sm膜经900K高温退火后可序表面合金。在室温制备的Sm/Rh(100)表面上,室温下CO在Sm上的吸附改变了表面结构,生成SmOx和表面碳。随着Sm覆盖度的增加,低温脱附峰(α-CO)面积迅速下降。且峰温向高温方向侠移;表明Sm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同时起作用。在Sm/Rh合金表面上,CO在约590K出现新的脱附峰,可归属为受Sm电正性修饰的Rh原子上的CO脱附峰。  相似文献   
3.
镍表面上CO和H2的吸附脱附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位素跳跃技术和闪脱技术测得了CO和H_2在多晶Ni箔上的净吸附和净脱附速度。发现在Ni箔上吸附CO时,存在吸附促进吸附现象。但当吸附H_2时,则不发生此现象。表面上吸附的CO(a)的脱附被气相H_2(g)稍微加速(V_-~(co)(N_(co),P_(H_2))>0),H_2的吸附减少了CO(a)吸附量。气相中CO(g)也促进了表面上H(a)的脱附(V~H-(N_H,P_(co))>0),但表面上的CO(a)并不促进H(a)的脱附(V_H-(N_H,N_(co)≈0),这可能由于吸附时CO(g)和H(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素贞  翟润生 《催化学报》2001,22(3):297-298
近年来,氮化钼作为催化新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Bafrali等[1,2]在超高真空体系中制备了Mo(100)-c(2×2)N模型表面,并应用热脱附谱(TDS)研究其加氢脱氮等催化性质.他们指出,NH3分解生成的氮原子Nads与Mo(100)-c(2×2)N表面结合牢固,Nads化合形成的N2在1 200 K以上从表面脱附.最近,朱俊发等[3,4]也成功地制备了Mo(100)-c(2×2)N表面,并研究了CO和15NO分子在其上的吸附和反应.他们在研究氮在含氧Mo(100)面上的吸附时发现,吸附了氮的表面经1 100 K退火后形成了有序的c(2×2)N表面结构[5].这些工作各自描述了Mo(100)-c(2×2)N模型表面的制备条件,所需氮的暴露量相差很大.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俄歇电子能谱(AES)、低能电子衍射(LEED)和热脱附谱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含氧Mo(100)单晶的氮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和热脱附谱(TDS),研究了Mn薄膜/Rh(100)上乙醇的吸附和分解,提出了表面吸附和分解的反应工,在300K时,蒸镀的Mn在清洁Rh(100)表面上以层层模式生长;在130-300K间,在25mLMn/Rh(100)表面上吸附20L乙醇的TDS结果与乙醇在Rh(100)表面上的结果一致在155K处,脱附出多层凝聚态吸附的乙醇;升温到255K,脱附出H2和CH4,继续升温,出现了与乙醇在R (100)表面上不一致的现象,在470K,同时出现了第2个H2和CH4的脱附峰,在500K,脱附极少量的CO;在950K附近,脱附出大量CO。  相似文献   
6.
翟润生  Sato.  K 《化学物理学报》1997,10(3):229-232
用不同制备方法获得了具有单一结构的氧化铌表面:(1)具有NbO结构;(2)具有NbO4四面体结构;(3)具有NbO6八面体结构,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和离子散射谱(ISS)研究了氧化铌表面结构和酸性的关系,四面体结构的NbO4表面带有强的Lewis酸性,甲醇分子在两种表面上的解离吸附,尤其在具有NbO4结构的氧化铌表面上生成甲氧基量大  相似文献   
7.
8.
 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和热脱附谱(TDS)研究了\r\n乙酸在SmOx/Rh(100)模型表面上的吸附与分解.结果表明:低温下\r\n吸附乙酸时,SmOx的加入明显促进了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从而有\r\n利于乙酸根的形成;升高表面温度,SmOx的存在促进了乙酸根中C-C键\r\n的断裂,有利于乙酸根的进一步分解.120K时,乙酸在SmOx/Rh(100\r\n)上主要以乙酸根的形式存在.225K时,乙酸根即可发生以生成CO为主\r\n的脱羧反应.在417和477K观察到受表面脱羧反应控制的CO2和H2的脱附\r\n峰.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同位素跳跃技术,对CO/Rh体系详细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气相压强使表面达饱和吸附时的绝对脱附速度与表面覆盖度的关系以及表面饱和覆盖度与表面温度的关系。首次找到了此条件下表面饱和覆盖度与表面温度的函数关系。发现了绝对脱附速度随饱和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的经验规律。由于在此条件下,绝对脱附速度等于绝对吸附速度,从而推导出绝对脱附速度与表面饱和覆盖度的关系。文献中未曾报导过把脱附动力学与化学吸附平衡相关联的实验结果。获得的经验规律对探讨吸附过程中的吸脱附以及交换机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HREELS和TDS研究了120K时CO在轻微氧化的Mo(100)上的吸附和脱附状况。120K时,CO在轻微氧化的Mo(100)上存在顶位垂直吸附(ν^-co=2016~2050cm^-1)、四重空位倾斜吸附(ν^-co=1088cm^-1)和通过π键与表面发生作用的倾斜吸附(ν^-co=1066cm^-1)。当表面温度升高时,顶位吸附的CO在低覆盖度下发生解离,但在较高覆盖度下,可以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