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5篇
  免费   684篇
  国内免费   1018篇
化学   1390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188篇
综合类   117篇
数学   487篇
物理学   14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6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朱仁义  廖奎  余金生  周剑 《化学学报》2020,78(3):193-216
P-手性膦氧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命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能,是一类受到广泛关注的优势结构.近年来,针对这一结构的不对称催化构建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综述旨在从三级膦氧化物的去对称化反应和(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以及二级膦氧化物参与的不对称反应三种策略出发,介绍目前用于构建P-手性膦氧化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藉此也对这些反应的机理及其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简要讨论,为从事有机合成和有机膦化学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2.
刘斌  仝红娟  朱周静  张彦民  郭惠 《化学通报》2020,83(10):946-950
以仲胺、氧杂环丁-3-酮和三甲基氰硅烷为原料,无水甲醇为溶剂,无需催化剂,一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3-仲氨基氧杂环丁烷-3-腈衍生物(1a~1d),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并以异吲哚啉、氧杂环丁-3-酮和三甲基氰硅烷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影响产物1a收率的主要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物料摩尔比为n(异吲哚啉): n(氧杂环丁-3-酮): n(三甲基氰硅烷)= 2.0 : 1 : 2.5;反应溶剂为无水甲醇,在65 ℃反应6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化合物1a收率78.3 %。对于目标化合物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合物1a与苯基溴化镁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室温反应5 h,得到2-(3-苯基氧杂环丁烷-3-基)异吲哚啉(4)和 [3-(异吲哚啉-2-基) 氧杂环丁烷-3-基](苯基)甲酮(5),收率分别为40.1 %和31.5 %。  相似文献   
73.
人工智能助力当代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博阳  吴睿龙  于曦 《化学学报》2020,78(12):1366-1382
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当代的科学研究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程序,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反复分析和自身模型的优化,即“学习”过程,从而在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形成具有更好预测和决策能力的新模型,做出合理的判断.化学研究的特点恰恰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强项.化学研究经常要面对十分复杂的物质体系和实验过程,从而很难通过化学物理原理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判断.人工智能可以挖掘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海量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帮助化学家做出合理分析预测,大大加速化学研发过程.本文介绍了当代人工智能方法及用其解决化学问题基本原理,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辅助解决不同化学研发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应的机器学习算法.将人工智能运用在化学科学的尝试正处于蓬勃上升期,人工智能已经初步展示出对化学研究的强大助力,希望本文能帮助更多的国内的化学工作者了解和运用这一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4.
By using the B3P86/aug-cc-pvtz method,the accurate equilibrium geometry of the AlSO(CS,X2A″) molecule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theoretical values.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SO molecule has a most stable structure with bond lengths of R OAl = 0.1864 nm,R OS = 0.1623 nm,R AlS = 0.2450 nm,together with a dissociation energy of 13.88 eV.The possible electronic states and their reasonable dissociation limits for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AlSO molecule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reaction statics.The analytic 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of the AlSO molecule was derived by the many-body expansion theory and the contour lines were constructed for the first time,which show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of the AlSO molecule,including the equilibrium structure and stable point.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obtained 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of AlSO is reasonable and successful and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for further study on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相似文献   
75.
刘贵立  张国英  张辉  朱圣龙 《中国物理 B》2011,20(3):38801-038801
This paper studies first-principles plane-wave pseudopotential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f hydrogen vacancy,metal impurity,impurity-vacancy complex in LiNH 2,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ydrogen storage.It finds easy formation of H vacancy in the form of impurity-vacancy complex,and the rate-limiting step to the H diffus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nsity of states,it find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hydrogenating kinetics of LiNH 2 by Ti catalysts and Mg substitution is due to the weak bonding of N-H and the new system metal-like,which makes H atom diffuse easily.The mulliken overlap popu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H vacancy leads to the H local diffusion,whereas impurity-vacancy complexes result from H nonlocal diffusion,which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LiNH 2.  相似文献   
76.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根据修正后的一个微接触点的平截面积尺寸分布,给出了界面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将法向静弹性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整机的理论模态.通过实验对解析解进行了定量验证.以机床结合部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振型与实验振型一致的...  相似文献   
77.
固定接触界面切向静弹性刚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两球体单峰同时受法向、切向载荷时微滑切向应力的分布以及MB模型,给出了界面的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解析解。将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了整机的理论模态。以一款八四七厂华中工学院XHK5140型自动换刀计算机数控立式镗铣床上的结合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解析解进行了定量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振型与实验振型一致的条件下,界面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9.2%~16.8%之间。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是在可分Banach空间的框架下,研究某些类型的-弱压缩型的随机算子的Ishikawa-型及Mann-型随机迭代算法的几乎必然T-稳定性及收敛性.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类随机算子的随机不动点的Bochner可积性以及这两类随机迭代算法的几乎必然T-稳定性及收敛性.  相似文献   
80.
针对一类带有摄动的随机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引入积分型Lyapunov函数,利用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后推设计方法以及Young's不等式,构造出一类简单有效的自适应神经网络状态反馈控制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在二阶或四阶矩意义下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