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化学   165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152篇
物理学   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采用磁控溅射法和原位退火工艺在钠钙玻璃衬底上制备 Mg2Si 薄膜。首先在钠钙玻璃衬底上交替溅射沉积两层Si、Mg 薄膜,冷却至室温后原位退火4 h,制备出一系列 Mg2Si 薄膜样品。通过 X 射线衍射仪(XRD)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讨论了退火温度和溅射Si/Mg/Si/Mg 时间对制备 Mg2Si 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钠钙玻璃衬底上交替溅射两层Si、Mg 薄膜, 通过原位退火方式成功制备出单一相的 Mg2Si 薄膜,溅射Si/Mg/Si/Mg 的时间为12.5/9/12.5/9 min,退火温度为550 ℃ 时,制备的 Mg2Si 薄膜结晶度最好,连续性和致密性最强。这对后续 Mg2Si 薄膜器件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积两层Si、Mg 薄膜, 冷却至室温后原位退火4 h, 制备出一系列 Mg2Si 薄膜样品. 通过 X 射线衍射仪(XRD) 、 扫描 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讨论了退火温度和溅射Si/Mg/Si/Mg 时间 对制备 Mg2Si 薄膜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钠钙玻璃衬底上交替溅射两层Si、Mg 薄膜, 通过原位退火 方式成功制备出单一相的 Mg2Si 薄膜, 溅射Si/Mg/Si/Mg 的时间为12.5/9/12.5/9 min, 退火温度为550 ℃ 时, 制 备的 Mg2Si 薄膜结晶度最好, 连续性和致密性最强. 这对后续 Mg2Si 薄膜器件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2.
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小波压缩和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算法(APTLD)结合,提出了一种鉴别掺伪芝麻油的新方法。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纯芝麻油及掺伪芝麻油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通过激发校正和发射校正消除仪器带来的误差,得到样本的真实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利用小波压缩对处理后的真实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冗余信息,其中压缩分数和数据恢复分数分别大于94.00%和98.00%;利用APTLD算法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到的回收率为97.0%~99.8%,预测方均根误差不大于0.120。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鉴别纯芝麻油及掺伪芝麻油样本,并对其组分含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3.
在轴对称非静态电荷电流分布的情况下,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轴对称性,给出了计算轴外电磁场的交替迭代法.  相似文献   
64.
基质效应对有机磷农药测定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以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探讨了基质对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4种有机磷测定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研究表明,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磷农药的过程中基质效应显著存在,其基质增强比例为1.01 ~3.46.基质效应由基质种类及含量、有机磷农药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决定,同时与萃取溶剂、测定条件(如衬管、进样口温度等)有关.不同萃取溶剂对有机磷农药的萃取效率不同,但均存在基质增强效应;当进样口温度为260 ℃时,可最大程度降低基质在衬管中的残留,且不造成有机磷农药的分解;衬管则应首选带玻璃棉的.实际样品/标准样品的交替进样方式可以降低基质效应强度,但难以达到回收率要求,而校正因子校正法及分析保护剂法则是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65.
4-PEG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和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对位PEG取代苯乙烯(PEG-g-St)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P((PEG—g—St)-alt-MA)),”CNMR分析表明PEG-g-St和马来酸酐单元采取交替的序列结构.利用反应性基团-马来酸酐单元的水解以及胺解可以制备功能性的PEG聚合物.以月桂胺为模型小分子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胺解,得到4-PEG-苯乙烯与羧酸基团以及疏水烷烃的交替序列聚合物,该双亲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形成组装体.  相似文献   
66.
提出了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与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用于同时快速定量人体液(血浆和尿液)中的伊立替康(CPT11)和其主要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绿色、高灵敏分析策略. 尽管其分析物之间以及分析物和背景之间的光谱存在严重重叠现象, 采用基于交替归一加权残差(ANWE)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进行解析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当该体系的组分数选取为3时, 可以得到血浆和尿液中CPT1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6.3)%和(101.7±1.1)%, SN38在血浆和尿液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4.9)%和(101.6±1.1)%. 另外, 通过品质因子, 如灵敏度(SEN)、选择性(SEL)、检测下限(LOD)和定量检测限(LOQ)评估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以“数学分离”代替繁琐的“物理和化学分离”, 成功地解决实际复杂体系中内源干扰物质与分析物光谱重叠所引起的难分辨的问题, 可用于人体液中CPT11和SN38含量的直接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7.
紫外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研究黄芩苷的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谱法采集不同工艺条件下黄芩苷转化过程的光谱数据, 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处理获得的数据, 得到黄芩苷转化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光谱图和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结果表明, 黄芩苷转化过程符合两步连续一级反应模型; 根据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多级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信息, 推断了黄芩苷转化产物和可能的转化途径, 转化产物主要包括黄芩苷的同分异构体、 黄芩素和黄芩素二聚体. 对黄芩苷转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黄芩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8.
通过红外(IR)光谱在线监测醋酐法合成奥克托今(HMX)的反应过程, 采用渐进因子分析(EFA)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以及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反应过程的光谱数据矩阵进行解析, 获得了各组分浓度变化曲线和对应的IR光谱; 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在6-31G*基组水平上得到该化合物的全优化结构, 在振动分析的基础上求得体系的振动频率和IR光谱. 通过对比发现, MCR-ALS和HELP法可得出相互验证的一致结论; 将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的中间体的IR光谱特征吸收峰与2种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吻合, 从而推导出合理的反应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在线红外光谱是研究反应机理的有效手段, 对反应路线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分析自然图像的边缘3个通道之间的关联性,提出"同一物体的边缘在3个颜色通道应处于相同位置"的色差先验约束,该约束在数学上近似为各通道的相对导数相等,基于此色差先验约束,建立了一种新的像差校正模型即图像解卷积模型,并给出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模型求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像差校正技术可以提升图像的峰值信噪比10 dB以上,明显优于目前主流的BM3D和YUV算法,并且视觉提升效果明显,基本满足普通光学系统对像差的校正要求。  相似文献   
70.
酚类化合物对动植物机理有着严重危害,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APTLD)算法,完成了不含干扰物和干扰物共存时激发-发射荧光光谱重叠严重的麝香草酚、对苯二酚和苯酚的直接快速准确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温度对三种酚类化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对扫描所得激发-发射矩阵信号(EEM)进行二次去散射和光谱校正预处理,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光谱信息,避免光谱严重失真。将APTLD算法与平行因子(PARAFAC)和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进行对比,突显该算法的优势。实验得出,APTLD算法能够较好的解析荧光光谱数据的重叠峰,分别得到三种目标分析物的荧光光谱,实现快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时平均回收率为(97.4±4.5)%~(103.1±3.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低于1.664×10-2 μg·mL-1,且检测限低于国家标准;处理过程简洁快速,为水环境中酚类化合物实现现场检测和在线实时监测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