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化学   795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242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周大颖  龚小见 《光谱实验室》2012,29(5):2831-2833
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磷酸中砷的方法.并对负高压、灯电流、载气流量、屏蔽气流量、硫脲与抗坏血酸浓度、载流介质浓度、硼氢化钠浓度等作了研究并予以优化.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0.0ng/mL,相关系数为1.0000,检出限为0.02ng/mL,相对标准偏差在0.82%-1.86%之间,试样加标回收率在95.10%-102.20%之间.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和再现性好,完全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磷酸中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52.
简讯     
《化学分析计量》2012,(4):9+39+42+46+49+58+61+64+67+73+76+80+83+85+89+93+101
中国现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检测方法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食品添加剂六成无法检测",引起社会关注。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说法不够准确,和实际情况有出入。目前,中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管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1-4丁炔二醇和乙二胺作为添加剂对在离子液体1-甲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中电沉积Cu的影响。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当采用1-4丁炔二醇作为添加剂时,1-4丁炔二醇吸附在工作电极表面且未与溶液中的Cu2+形成配合物。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由于1-4丁炔二醇与离子液体的正离子的竞争吸附使得Cu的沉积电势发生正移并使镀层表面更加均匀平整。当采用乙二胺作为添加剂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乙二胺与溶液中的Cu2+离子形成带有正电荷的络合离子使得Cu的沉积电势发生正移,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得到了更加均匀的镀层。当同时加入1-4丁炔二醇和乙二胺时,Cu的沉积电势仍然发生正移并得到具有纳米粒径的镀层。  相似文献   
5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正日益向高速,重载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改善材料的摩擦损性能和机器零件的润滑状态,以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已经受到摩擦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基础润滑油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是改善其润滑性能的重要方法,而对材料表面进行改行处理则是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方法,若将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能获得更好的实用效果,然而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很不深入和系统,基于这情况,对润滑油极  相似文献   
55.
以二正辛胺、Ce2O3和CS2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油溶性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二正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铈(Ⅲ),并在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球试验机上,测定了它的减摩性能、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等,同时还就其添加量对这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利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摩擦表面膜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这种添加剂可以使ISOVG32石蜡基矿物油的摩擦系数明显降低,能够使这种油的初始卡咬负荷和烧结负荷分别提高2.2倍和4.7倍,可见其减摩和抗磨性能良好;在这种添加剂作用下形成的表面层内含有有机物膜、氧化物膜、化学反应膜和Ce3+渗透层等,这是摩擦化学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6.
We investigate the diffusion interac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zinc dialkyldithiophosphate (ZDDP) mixed with lube base oil (LBO)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using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THzTDS).When the concentration exceeds 6.78%,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s exhibit significantly shift,and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peak value is nonlinear against concentration.Moreover,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mixed samples follow the Beer’s law at a concentration below 6.78%.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enables a strategy for monitoring the formul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in real time.  相似文献   
57.
铝板带冷轧过程中磨损影响因素 及磨损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轧后铝材表面磨损量是影响铝材轧制过程的重要因素,脱落的铝粉恶化产品表面质量、影响轧制效率。本文选用不同的添加剂配制轧制油,对铝板材进行冷轧试验,重点研究添加剂种类、铝材原始表面质量、轧制压下率三方面对铝材表面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组分添加剂轧制油中油性剂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犁削磨损现象较无润滑和纯基础油轧制有明显改善,轧后铝材表面磨损量小;轧件轧前表面粗糙度大,轧辊对轧件微凸体的碾压作用加剧,被碾压下来的大量铝粉成为轧辊和轧件外的“第三体”,造成磨粒磨损加剧;化学磨损和犁削磨损同时存在于轧制过程中,油膜厚度较大时,前者是主要磨损机制;反之,后者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通过超细研磨的方法制备了1种复合矿物微粉,采用RFT-Ⅲ型往复摩擦试验机评价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钢摩擦副的自修复效应,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纳米压痕仪(Nano indenter)对磨损表面及截面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矿物微粉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及自修复性能。其摩擦系数较基础油降低约55.1%,上下试样的磨损率相应地降低了85.7%和97.6%。添加剂与摩擦表面发生了复杂的理化作用,诱发形成了较为连续均匀的多孔氧化膜自修复层,其表面较为光滑平整,厚度约为0.72 um,主要由Fe、C和O元素构成,具有较高的微观力学性能,有效地降低了摩擦副的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59.
60.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e following result: Let K i be a knot in a closed orientable 3-manifold M i such that (M i ,K i ) is not homeomorphic to (S 2 ×S 1, x 0 ×S 1), i = 1, 2. Suppose that the Euler Characteristic of any meridional essential surface in each knot complement E(K i ) is less than the difference of one and twice of the tunnel number of K i . Then the tunnel number of their connected sum will not go down. If in addition that the distance of any minimal Heegaard splitting of each knot complement is strictly more than 2, then the tunnel number of their connected sum is super add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