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11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6篇
物理学   11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氢键在分子自组装中的花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萌  李晖  王宇 《大学化学》2006,21(1):27-35
介绍氢键的基本花样类型。由氢键组装的复杂结构大都是由4种基本类型构成。对醇类、羧酸、酰胺、α-氨基酸分别研究,阐述了不同剩余集团对氢键花样的影响。简单介绍了氢键作用在超分子化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二甲基甲酰胺中四种钕盐的电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导测量研究了四种钕盐:Nd(CF3SO3)3、Nd(ClO4)3、Nd(NO3)3和NdCl3在极性非质子溶剂DMF中的电导性质.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求得在25 ℃下Nd(CF3SO3)3和Nd(ClO4)3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78.8和 280.7 S•cm2•mol-1.用间接方法求得Nd(NO3)3 与NdCl3 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97.2和287.3 S•cm2 •mol-1.在25~65 ℃温度范围内,Nd(CF3SO3)3和Nd(ClO4)3的电导率随温度呈线性变化. Nd(NO3)3和NdCl3的电导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离子缔合.  相似文献   
43.
结合材料化学实验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材料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系统阐述我院材料化学实验改革的思路,通过深化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推进教材的系统性建设,实现材料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4.
孙国祥  王宇  孙毓庆 《色谱》2002,20(1):72-74
 在紫外检测波长为 2 2 8nm、电压为 14kV、背景电解质为 5 0mmol/L硼砂溶液、内标为氢氯噻嗪的条件下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复方甘草片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吗啡和苯甲酸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甘草酸、甘草次酸、吗啡和苯甲酸钠的相对峰面积 (组分与内标的峰面积之比 )与各自的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上述 4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 2 % ,97 3% ,97 1%和 97 5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45.
高负载率纳米Pt-Ru/C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晔  王宇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1):1305-1309
以Vulcan XC-72R碳黑为载体, 通过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乙二醇溶液中直接还原氯铂酸和三氯化钌, 制备了负载率为60%的纳米PtRu/C催化剂. 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 SDS的加入可显著改善PtRu纳米颗粒在载体表面分散性, 平均粒径达到2.7 nm. 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测试的结果显示, 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PtRu/C催化剂对于甲醇氧化具有较强的抗中毒能力和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6.
采用Mishin镶嵌原子势,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金属Cu的低指数表面在不同温度的表面熔化行为, 分析了熔化过程中系统结构组态的变化以及固-液界面迁移情况. 金属Cu的(100)和(110)表面在低于熔点发生预熔化, 而(111)表面存在明显的过热现象. 准液体层的厚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热稳定性与表面的密排顺序一致, 按(111)、(100)、(110)顺序增大. 当温度高于热力学熔点时, 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外推得到热力学熔点约为1360~1380 K, 与实验结果1358 K吻合良好. 动力学系数定义为界面移动速度与过热程度的比值, 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异性: k100=39 cm•s−1•K−1, k110=29 cm•s−1•K−1, k111=20 cm•s−1•K−1. k100与k110之间的比例符合collision-limited理论, (111)密排面有与其它低指数表面不同的熔化方式.  相似文献   
47.
着重研究多孔硅在阴极偏压下过硫酸铵溶液中电压调制的电致发光现象 .随阴极偏压的增大 ,电致荧光峰位蓝移 ,荧光强度增大 ,同时发现定电压下 ,发生电致发光随时间的衰减伴随着光谱的红移现象 .通过红外光谱、AFM及电化学等手段对电致发光的电位调制机理及荧光衰减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具有相同的起源 ,电压选择激发不同粒径的多孔硅 ,而导致了发光峰值能量的电位选择性 .在电致发光过程中 ,强氧化剂向多孔硅注入空穴使其表面氧化导致小粒径的硅晶逐渐被剥落 ,使光谱高能部分首先衰减出现了随时间的电致发光红移现象 .这些结果支持量子限制效应在多孔硅液相电致发光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has generally been considered to involve only an ordering of magnetic moment with no change in the host crystal structure or symmetry, as evidenced by a wealth of crystal structure data from conventional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magnetostriction in all known ferromagnetic systems indicates that the magnetic moment is coupled to the crystal lattice; henc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magnetic ordering may cause a change in crystal stru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synchrotron XRD, more and more magnetic transitions have been found to be accompanied by simultaneous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our rec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 ing the structural change at a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including synchrotron XRD evidence of structural changes at the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a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of crystal structure changes accompanying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s, new insight into magnetic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ies (MPB) and so on. Two intriguing implications of non-centric symmetry in the ferromagnetic phase and the first-order nature of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are also discussed here. In short, this review is intended to give a self-consistent and logical account of structural change occurring simultaneously with a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which may provide new insight for developing highly magneto-responsiv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49.
以氟甲喹(FLU)为原料,合成4个碳原子手臂的半抗原(FLUABA),采用活泼酯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及细胞融合,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氟甲喹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B6-E7,其抗体亚类为IgG1,亲和力常数(KA)为8.19×108L/mol。将氟甲喹、FLUABA及6个碳原子手臂的半抗原FLUACA分别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作为包被抗原,研究异源包被对间接竞争ELISA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源包被可显著提高ELISA方法的灵敏度。基于最佳异源包被(FLU-OVA)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IC50为26.33μg/L,检出限为4μg/L,定量检测范围为8.0~114μg/L(IC20~IC80)。与喹诺酮类药物及结构类似物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高。此方法可满足畜禽产品中氟甲喹残留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50.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 采用FTIR, TGA, 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 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采用荧光染色、NIH Image J图像分析和Real-time PCR综合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黏附面积比、增殖能力和基因表达水平, 以此评价新型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的表面性质和生物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op-HA的表面接枝率为8.3%, 掺入至PLGA后可形成富含钙磷的粗糙表面, 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扩展和增殖, 提高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 提高材料的钙磷沉积能力. op-HA/PLG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