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469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多光谱图像颜色特征的茶叶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光谱图像颜色特征进行茶叶分类的新方法,对两种颜色几乎一样用肉眼几乎不能分辨的茶叶进行了分类。图像由MS3100-3CCD光谱成像仪和普通数码相机同时获得,光谱成像仪提供3个波段的图像,由近红外(NIR)、红色(R)和绿色(G)组成,因此它比普通数码照相机包含更丰富的信息,特别NIR波段的图像对有机物的颜色比可见光敏感。提取3CCD光谱成像仪和普通数码照相机各个波段图像颜色的特征即像素偏方差值和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用多光谱图像的NIR图像所提供颜色信息能够辨别这两种颜色几乎一样的茶叶,而普通数码相机无法提供信息进行识别。然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NIR图像像素偏方差值和平均值这两个参数进行建模,建模样本40个,每个样本为20个,预测样本20个,每个样本为10个。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3,对两种茶叶进行分类得到了100%识别率,此研究为茶叶的分类提供一种快速和无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将自制的双通道雾化器组装于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系统中,应用此双通道雾化器,使处于蒸气状态的反应物的反应效率得到提高,而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得以降低.将此改进后的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于测定茶叶中铜、银及锌的含量,其检出限(S/N=3)依次为3.6,1.6及0.18μg·L-1.以3个茶叶样品为基体对铜、银及锌的回收进行了试验,所得回收率在93%~105%之间.  相似文献   
34.
建立了茶叶中同时分析12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样品提取和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方法.试样在超声条件下用正己烷提取后用自制弗罗里圭(florisil)/石墨化碳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当茶叶中农药加标在4.93~201.00 ng/g范围内时,添加回收率为68.9%~112.2%,相对标准偏差为2.43%~15.8%,方法的检出限范围在2.52~10.59 ng/g.  相似文献   
35.
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茶多酚得率与纯度为考察指标,在研究茶汤浓度、单位体积茶汤的乙酸乙酯用量、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茶汤pH值、萃取次数等单因子对茶多酚萃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试验,优化筛选了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主要考虑茶多酚得率时,最佳萃取参数为茶汤质量分数为20%、茶汤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 ∶ 1.2、茶汤pH为1、摇匀时间55 min、静置萃取时间80 min、26 ~28 ℃,萃取1、2、3次的茶多酚得率分别为53%、65%、82%,纯度分别为78%、71%、60%;当主要考虑茶多酚纯度时,最佳萃取参数为茶汤质量分数为25%、茶汤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 ∶ 1.2、pH为1、摇匀时间55 min、静置萃取时间90 min、26 ~28 ℃,萃取1、2、3次的茶多酚得率依次为44%、69%、79%,纯度依次为80%、74%、69%.与当前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5-硝基水杨醛-二氨基马来腈碱与锌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7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09×104 L/(mol·cm),锌浓度在0.1~1.3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该方法测定茶叶和鸡蛋黄中的微量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n=5),加标回收率为99.2%~100.0%.  相似文献   
37.
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三级四极杆质谱(LC-ESI-MS/MS)方法测定茶叶中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啶虫咪和噻虫啉烟碱类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包括添加同位素内标吡虫啉-D4,乙腈提取,再用活性碳和Oasis(HLB)固相小柱净化.该方法采用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每种烟碱类杀虫剂各两对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0.01~0.4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了3个添加水平0.02、0.04和0.2 mg/kg,回收率范围为80.1%~106.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7%;方法检出限(LOQ)均为0.02 mg/kg.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茶叶样品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的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38.
GC-MS法快速测定茶叶中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快速分析茶叶脂肪酸的新方法.对23批茶叶样品进行GC-MS分析,结合NIST 05谱库检索鉴定茶叶脂肪酸种类,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比较不同加工方式的茶叶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有茶样中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但绿茶和青茶脂肪酸含量高于发酵处理的红茶和黑茶.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各种茶叶的脂肪酸,反映不同种类茶叶的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39.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发酵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发酵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方法.用CH2Q2提取黄曲霉毒素,提取液经浓缩后,用LC-CN固相萃取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浓度范围20~200μg/L(B1、G1),15~120μg/L(B2、G2)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为81.4%~92.3%,相对标准偏差RSD 1.6%~4.2%.检出限为0.32μg/kg(B1、G1),0.18μg/kg(B2、G2)(S/N=3).  相似文献   
40.
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净化测定茶叶中16种菊酯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以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固相萃取(SPE)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负化学源(NCI)技术测定茶叶中七氟菊酯、 四氟菊酯、丙烯菊酯、联苯菊酯、胺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丙菊酯、苯醚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 氟胺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等16种菊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V(丙酮)∶V(乙酸乙酯)∶V(正己烷)=1∶2∶1提取,经GPC去除大分子的色素和类脂杂质,弗罗里硅土 SPE柱进一步净化,以毒死蜱同位素D-10作内标,内标法定量.方法的回收率67.2%~108%之间.变异系数小于18%.16种菊酯方法定量限在0.0125~0.025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